今年7月的一天,消失多日的季某突然出现在上海铁路法院,他找到法官,主动要求支付赔偿款。“周围朋友在火车站大屏幕上看到了我的名字和照片,说我是失信人员。我再也不耍小聪明了,能不能把我的信息从大屏幕上撤下来?”季某说。
原来,上海铁路法院针对受理案件被执行人多为外地户籍流动人员的特点,选择在人流量较大的火车站通过大屏幕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自今年7月5日起,在上海两大客运火车站广场、候车大厅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第一批失信被执行人的姓名、照片、执行案号等信息。季某就是首批被曝光的失信被执行人中的一位。
2016年2月,季某因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被上海铁路法院判决赔偿邱某车辆维修费用等共计人民币4000元。但判决生效后,季某一直没有履行,邱某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在收到执行案件材料后,执行人员将被执行人季某的身份信息上网,通过网络查控系统查询其名下的财产状况,并多次拨打季某的手机号码,试图与其取得联系。但查控系统显示,季某名下并没有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其手机也从未有人接听。执行人员一边邮寄传票至季某户籍地及暂住地,一边上门寻找季某行踪。但是,多封传票均因无人签收被退回,执行人员了解到季某已经搬离了暂住地,去向难以确定,案件一时陷入僵局。
上海铁路法院依法将季某纳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同时,将季某的信息在火车站大屏幕滚动播放。几天后,季某就看到了自己信息,并找到法院主动要求履行。季某对执行人员说:“我原以为几千块钱的事情,自己躲一躲就可以过去了,但想不到法院会把我的信息放在大屏幕上播放,太丢人了。”至此,一起一时难以执行的案件因增加了执行威慑力度,顺利执结,给拖延履行的“老赖”们上了一节法治教育课。
案件承办人龚建华说,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明确人民法院要及时准确更新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并通过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有关网站、移动客户端、户外媒体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供公众免费查询;根据联合惩戒工作需要,人民法院可以向有关单位推送名单信息,供其结合自身工作依法使用名单信息。对依法不宜公开失信信息的被执行人,人民法院要通报其所在单位,由其所在单位依纪依法处理。这为下一步继续做好失信信息公开,并在此基础上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提供了保障。
《 人民日报 》( 2016年11月18日 09 版)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