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移动互联与文化的“美美与共”——“乌镇峰会”看互联网与文化如何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2016年11月18日 10:39: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刘梦 张蕾 刘坤

  移动互联与文化的“美美与共”

  ——“乌镇峰会”看互联网与文化如何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刘梦 张蕾 刘坤

  在社交平台向海内外友人提问、通过线上公开课在家“上哈佛”、在世界各国打开直播App听昆曲、“表情包”的无国界使用……

  在世界互联互通的今天,互联网不仅成为促进不同文化和文明交流共鉴的重要手段,网络文化本身也日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互联网与文化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各分论坛、发布会、博览会现场,记者带你一同感受、一起聆听那些互联网风云人物和专家学者的观点与见解。

  “互联网+文化”含技术逻辑更含人文精神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互联网+”中的“+”,不只是互联网在技术与模式上带来的革新,更是思维与理念上的突破。打开阅读App,读者看到的,不仅是从纸质书平移到电子书上的内容,还能随手在其中添加图片、音频、视频,丰富阅读体验,甚至在一些“图片剧”中,读者还可以自己选择不同的剧情,探寻不同的结局走向。“在互联网时代,‘书’的概念和形态已经大大超越了以往人们接触的纸质书,成为一种交互式的全新体验。”“掌阅科技”创始人张凌云表示,“我们通过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思维创新,来满足人们不断更新变化的需求。”

  互联网作为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在从传播方式到思维方式的转变过程中,也被浸染上了浓浓的“人情味”。

  在互联网文化论坛现场,民间乐人华彦钧(阿炳)的二胡作品《二泉映月》悠扬婉转,久久不散。这首曲子录于1950年,现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钢丝录音档案里。这位20世纪民乐大师的绝响,现在则通过网络为更多年轻人所知。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认为,在技术逻辑和人文精神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的支点,应是互联网时代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他说,当前非遗保护数字化的目的不仅在于通过互联网技术留住文化,更是让人们在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能够记住乡愁。

  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在各类新奇的科技产品间,人民网展台上一部看上去不那么新奇的纪录片却吸引不少人驻足观看。片中,镜头从呈现许多人的日常生活开始,他们来自长江沿岸十余个省份,年龄不同、职业各异,从他们生活的天地,镜头逐渐延伸在空中,俯瞰长江沿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在这部名为《启航:新棋局·瞰长江》的纪录片里,无人机拍摄等新技术的运用无疑是亮点,但让人留住脚步的“秘诀”,却正如现场观众所评价的:“它保留的厚重人文关怀,让技术变得更加迷人。”

  移动互联时代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会现场巨型屏幕上,无数发光的脉络从人体开始逐渐蔓延,一直延伸到整个地球每一寸土地,寓意着互联网已经将人与整个世界连接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样直观的视觉冲击,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感到震撼。

  这种休戚与共的体验,就存在于许多人日常的“线上生活”中。

  “在哈佛上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语音交互会变成未来的主流交互方式吗?”在“知乎”上,每天都有人在提问和回答。目前,这个知识分享平台已经吸引了6000万来自不同行业的职业人士和专业人士。通过“认真问答”的方式,用户们不仅解答他人的问题,还将这些有益的知识注入整个互联网中,让更多人受益,真正实现“美美与共”。

  这种休戚与共的体验,也体现在跨国家、跨文化的交流之中。

  自2014年开始,“掌上阅读”将古典文化优秀作品以数字化形式,向海外传播,目前已“上架”200种图书,全球累计下载超过5000万册。张凌云相信,中国互联网技术和中国文化的魅力,能够让优秀文化丰富世界各国人民的精神,滋养人们的心灵。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互联网已经成为连接和推动各国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张超超介绍,宁夏正在构建中阿网络文化资源中心,建设面向阿拉伯国家的新闻出版、游戏动漫、影视等网络的交流和版权的交易平台,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

  移动互联时代,网络文化如何激浊扬清

  如果说“互联网+科技”是刚性的,那么,“互联网+文化”则是柔性的。如何在繁荣网络文化的同时,将这润物无声的力量最大限度地造福人类,也是与会嘉宾和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知乎”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周源认为,互联网本质上是一个生态融合的系统,很多时候,平台与平台之间会有交叉用户,这就要求不同平台或产品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将网络文化推向健康发展。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郑必坚认为,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觉醒,新的空间开启新的文明。这种新文明归根结底体现在“人”的力量上。网络化开启了人们的头脑,提升了人们的素质,今天的网络青年是由网络环境熏陶出来的,是在网络世界活跃地生存、自由地发展、自主创业的新一代青年。发挥这一代人的力量,才能发挥好网络跨文化的传播力量。

  人民网研究院研究员刘扬表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在加强市场引导、政策调控的同时,还应形成汇聚各类资源的合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使命感,将科学新技术与社会发展新主题紧密结合起来。“人们只有明白自己是整个文化生态中的一员,感到自己有条件、有理由、有必要为现在和未来留下些什么,只有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才能齐心协力,为网络文化的健康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光明日报浙江乌镇11月17日电)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18日  05版)

标签: 互联网;网络文化;文化;世界互联网;人文精神;专家学者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世界航天史上第一堂“天地联讲科普课”上线播出

每日关注
  • 持续深入学讲话 振兴发展看龙江:大粮仓功不可没 现代化打样全国
  • 【治国理政新实践·黑龙江篇】黑龙江 粮食安全压舱石现代农业排头兵:龙江农业十个“第一”领跑全国
  • 来源: 河南日报金水河客户端
  • 约翰-威尔森:留学生有必要来中国学习互联网
  • 蔡绍中:传统媒体应积极拥抱互联网
相关阅读
  • “乌镇IOT传奇”:互联网安全如何汇乌镇?
  • [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照亮未来
  • 确立互联网发展价值新坐标——乌镇峰会新媒体发展论坛侧记
  • 便利 合作 治理——互联网大会向世界传递出的新信号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