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国专家学者批评美欧日等违反世贸组织规则
多国专家学者讲述加入世贸组织15年来的中国故事——
中国以更开放胸襟融入世界
批评美欧日等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损害国际法治精神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十五条规定,世贸组织成员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于12月11日终止,即从此之后,世贸组织成员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不能再采用第三国价格来计算倾销幅度。然而,美欧日等世贸组织成员对这一问题表态含糊其辞,企图继续使用“替代国”做法。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国际人士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来,成绩斐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美欧日等少数世贸组织成员拒不履行议定书应有义务是“逆全球化”之举,违反了世贸组织法律,也损害了国际法治精神,与其一贯标榜的契约精神背道而驰。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来,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制度改革与时俱进,开放意识不断提升。伦敦卡斯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菲力普认为,加入世贸组织15年来,中国对世贸组织的发展、推动成员之间的经贸关系做出了积极贡献,其市场经济地位理应得到承认。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来的经济发展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巴里·博思沃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美欧日不愿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是民粹主义政治促成的决定,违背了这些国家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所作的承诺,更不应以之为借口称中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而对中国征收惩罚性关税。
15年来,中国不仅实现了自身经济、贸易体量的双增长,也成为全球经济稳定的“压舱石”。瑞典《今日工业报》日前刊文呼吁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报道称,尽管部分机构警告,一旦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导致350万就业岗位消失,但更应引起注意的是,削减现有贸易壁垒可以使工业界从廉价商品中获益。预计届时欧洲从中国进口总量将提升17%至20%,相关产品价格可以下降1/5,这将惠及那些从中国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欧洲本土生产商。
瑞典伦德大学学者萨达特·布莱特尼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始终积极履行自身责任,根据世贸组织相关规定深化改革,仅仅以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为例,中国的进步有目共睹,欧盟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行为“无理而苍白”。审视欧盟贸易政策不难发现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正日渐浓烈,南欧部分国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正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市场业务部中国组负责人成玉麟认为,中国通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逐渐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取得的成绩世界公认。就连世界银行在其网页的中国概况描述栏中也陈述道,中国已从中央计划经济体转向了市场经济体。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超过97%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超过60%,已高于国有经济的比重。今年1月—11月,中国民营企业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46.1%。中国对外出口货物总贸易额中,大部分出口价格主要是由非公企业按国际市场价格来决定的。中国最近几年还大幅扩大了对外开放的投资领域。日本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作。
丹麦《贝林时报》评论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来,市场经济地位一直得不到欧盟等承认。欧洲部分国家和企业希望维持现状,将经济问题政治化。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与其作为一个全球主要经济体和重要参与者的角色极不相符。
早在2005年,澳大利亚、韩国就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从中切实获益。澳大利亚商务论坛首席执行官雷·埃文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澳中两国贸易额实现飞速增长,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大利亚诸多行业从这种强大的伙伴关系中受益。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忽视中国市场,其发展也离不开中国。”韩国成均馆大学中国大学院金融学教授安玉花告诉本报记者,如果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仅将影响双边经贸关系,也会对世界经济带来不良影响,可谓两败俱伤。
一些世贸组织成员违背国际贸易规则将得不偿失
欧盟准备在原本协商议定的12月11日之后以“市场扭曲”的概念和标准继续在反倾销调查中采取“替代国”做法,比利时范贝尔—贝利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让—弗朗索瓦·贝利斯对记者表示,这种出于政治目的的做法“明显违背国际法和国际贸易规则的精神”。
贝利斯认为,欧盟的做法完全出于“一己私利”:欧盟产业竞争优势正在不断下滑,而作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进入欧盟的产品已涉及各个领域。对于欧盟来说,尤其是欧盟区域内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意味着中国产品将更大量地涌入欧盟市场,这可能会使他们处境变得更加艰难。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升级贸易保护体系来保护自己眼前的利益,却没有看到这一举措给提升自身行业竞争力和推动区域内经济增长带来的威胁。这种“短视”行为其实就是贸易保护主义,“欧盟害怕失去‘替代国’条款。尤其是那些受这一机制保护的领域,例如钢铁行业”。
“中国受这项歧视性反倾销条约制约已长达15年之久,而且所有人都清楚15年是限期。”贝利斯说,“在15年过渡期这个问题上,各方曾有过共识,美国和欧盟都曾发布报告称,‘替代国’做法只维持15年。当这一期限真正来临时,所谓的‘市场扭曲’标准明显是对‘替代国’的变相沿用,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他强调指出,中国完全可以依据世贸组织规则对欧盟等提起争议申诉,“这完全是合理合法的,我相信如果中国申诉,欧盟等将会败诉”。
比利时VVGB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福克特·格拉夫斯玛律师对本报记者说,世贸组织成员在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时,必须按照世贸组织通行规则,以中国企业的价格和成本为基础,确定倾销幅度。这是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应该享有的权利,也是其他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欧盟试图通过新的立法变相延续原有做法,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是对世贸组织权威性的公然蔑视,也是对国际法治精神的严重践踏。
“德国呼吁所有的欧洲国家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然而,当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不断进行对外投资、提高国际竞争力时,欧洲却对它们紧闭大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德国财政部前国务秘书海纳·弗拉斯贝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真正对中国有研究,会发现在过去10年中,中国人均工资上涨、货币升值,让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固有的竞争力。尽管如此,西方国家还是始终将中国视为廉价劳动力输出国,认为中国在某些方面存在不正当竞争。这种观点对中国而言,是绝对不公平的。他指出,德国反而是以压低工人工资来保证自己的行业竞争力。多年来,企业在国家政府的帮助下压制工会的要求,保证工资低微的涨幅,人为增加德国在欧洲的行业竞争力。“事实再明显不过,欧洲所谓的自由贸易定义纯属虚构。只要愿意,他们不但可以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粗暴地无视自由贸易的定义,而且还用自由贸易的定义去否定别人的市场经济地位。”
智利发展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李昀祚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再加上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和贸易形势复杂。复杂形势下,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更加凸显,“中国是世界经济版图上的重要构成部分,少了中国,就少了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报伦敦、华盛顿、斯德哥尔摩、东京、布鲁塞尔、首尔、堪培拉、柏林、圣保罗12月10日电 记者黄培昭、王如君、黄云迪、田泓、吴刚、任彦、马菲、李锋、冯雪珺、侯露露)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