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骏 作(新华社发)
【题要】实体经济杠杆率过高,企业经营困难就会加剧,潜在债务风险也随之上升。改革是化解风险的一剂良药,今年以来,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相关部门积极落实去杠杆任务,随着各项政策的不断推进落实,企业负债率正逐步下降——
为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之一的“去杠杆”任务,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推出周密顶层设计,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切实降低企业杠杆率。一年来,去杠杆工作取得积极成果,不仅助推了国有企业改革,更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转型升级取得良好态势。
关注企业债务风险
我国的债务率总体水平和风险程度如何?这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债务总额为168.48万亿元,全社会杠杆率为249%,总债务规模和杠杆率在主要经济体当中属于中等水平,低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体,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从债务结构上看,在政府债务方面,我国政府负债率和赤字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均处于较低水平。同时,近年来加强了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建立了透明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新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则相对较高。近年来在国际经济环境更趋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国企业杠杆率高企,债务规模增长过快,债务负担不断加重。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加剧,一定程度上导致债务风险上升,并存在沿债务链、担保链和产业链蔓延的风险隐患。
“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高度对降低企业杠杆率相关工作作出了决策部署,把去杠杆列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降低企业杠杆率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说。
10月初,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其附件《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去杠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通过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意见》提出了降低企业杠杆率的七大途径,包括通过推进兼并重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自我约束、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债务结构、有序开展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依法破产、发展股权融资。
“我们在制定和实施宏观审慎政策、调控货币和信贷供应总量时,会充分考虑降杠杆的需要及其影响,既要为降杠杆创造必要的货币政策空间,又要用还原方法和可比视角来计量货币信贷变化,更加精准地把握货币信贷调控力度和节奏。”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说。
市场化法治化并重
日前,中钢集团与中国银行等6家银行签署债务重组协议,采取“留债+可转债+有条件债转股”的模式进行逾600亿元的债务重组。此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也在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并已有相关项目签约和逐步落地。
市场化债转股是降低企业杠杆率的重要举措之一。针对有较好发展前景但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可有效降低企业杠杆率,防范企业债务风险,有利于推动企业股权多元化,促进企业改组改制,有利于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的重要结合点。
“本次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上世纪90年代的政策性债转股相比,背景、环境和目的完全不一样,这次更多的是为了降低企业杠杆率和财务负担,为企业争取更好的发展空间,实现以时间换空间,更加突出强调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说。
实际上,《意见》的核心就是以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降低企业杠杆率,在法治化框架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债权人和债务人等市场主体依据自主需求开展或参与降杠杆,自主协商确定各类交易的价格与条件并自担风险自享收益。同时,政府与各市场主体都要严格依法行事。
除了债转股,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了多种探索降低企业杠杆率。“去杠杆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基础,其本质在于提高资金等要素的流动性与生产率。”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银行业应站在推进自身金融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突破传统信贷融资业务模式,推动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开展债务清理和债务整合,在债券、并购等业务上加强创新改革,满足企业兼并重组不同阶段的合理融资需求;通过建立健全债权人委员会制度、联合授信机制、组团联合授信模式,加强信息共享和授信协作,防止企业杠杆率超过合理水平。
在债权人委员会制度中,由债务规模较大的困难企业3家以上债权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成立债权人委员会,依法维护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推动其精准发力、分类施策,按照“一企一策”的方针集体研究增贷、稳贷、减贷、重组等措施,有序开展债务重组等相关工作,帮助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发展有前景、有金融债务重组意愿的困难企业解困。
“实践证明,债权人委员会制度对于债权银行共同研判、确定针对不同企业的增贷、稳贷、减贷措施发挥了显著效果,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以及去杠杆、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尚福林说。
稳妥有序分类施策
杠杆上升过快有风险,去杠杆过快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国务院在部署降低企业杠杆率中,强调稳妥有序和统筹协调的原则,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要尊重经济规律,充分考虑不同类型行业和企业的杠杆特征,分类施策,有扶有控,不搞一刀切。
当前企业债务率较高的长期结构性原因在于,因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企业融资渠道仍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一旦负债较高的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债务偿付能力下降,就有可能导致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上升。中国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达1.76%,比上季末上升0.01个百分点。
由此,银行业调整信贷结构成为去杠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今年年初的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尚福林表示,对“僵尸企业”和低效领域的信贷资源应积极盘活,继续压降过剩产能行业的授信,以有序推动其实现重组或市场出清;对暂时出现经营困难但前景较好的企业,银行应稳定预期、稳定信贷、稳定支持。
一年中,全国各省银行业信贷结构调整有序推进。山西银监局要求辖内银行对违规新增产能的煤炭企业一律不得提供信贷支持,对有市场、有效益的优质企业特别是省属煤炭集团,做到不抽贷、压贷、断贷;截至今年9月末,河南银监局指导辖内银行共压缩减少产能过剩行业和传统支柱行业贷款64.38亿元,并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施策的原则,支持河南“三煤一钢”等国有企业改革重组。
在去杠杆的进程中,调整信贷结构解决的是当前的紧迫问题,防止企业杠杆降后复升的长效机制在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发展股权融资市场。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已在直接融资规模、上市公司数量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绩。截至12月9日,我国A股上市公司总数已突破3000家,其中上交所达1158家,深交所达1844家,A股总市值达52.37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位。
从长远看,今后应继续促进场内外、多层次股权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发行、退市、交易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发挥好其融资功能。同时,大力创新和丰富股权融资工具,拓宽股权融资国内资金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常艳军 郭子源)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