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 题:2017年中国经济有哪些新信号?——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六大看点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12月14日至16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了2017年中国经济哪些新信号?
去产能:抓住“僵尸企业”牛鼻子,防过剩产能死灰复燃
会议提出:去产能方面,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同时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
解读:下半年以来,钢铁、煤炭等传统产能过剩行业出现价格上涨势头,一些相关企业在利益驱动下继续扩大生产。而其他行业如火电、建材等出现投资过热苗头,同时各地新建、扩建不少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潜藏新的产能过剩风险。
“去产能不会一蹴而就,而是持续、曲折的过程。”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表示,这里既有产品价格、产能利用率等因素影响,也涉及到利益的博弈。有些地方注重用行政手段去产能,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僵尸企业”就往往死灰复燃。
他认为,去产能最终还是要通过市场和法制手段推动。政府应该以市场为主体,强化标准监管,通过提高技术、安全、环境等的门槛,淘汰落后产能。
去库存:因城因地施策,城市互联互通
会议提出:去库存方面,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要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
解读:今年以来,一些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泡沫一度加剧,同时,三四线城市的库存依然难以消化。经过逐步加大调控力度,房地产出现了回到正常轨道的迹象。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认为,要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就应放眼整个大都市圈进行统筹规划。此外,大城市在向外扩张的同时,还应把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和服务同时跟进、合理配置,最终促进人口的空间优化。
他建议,在疏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的过程中,应积极推进户籍改革,对接产业转移,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同时,保护小城镇的生态、历史文化等要素,走特色城镇化道路。
振兴实体经济: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会议提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
解读:近年来,从马桶盖到化妆品,境外购物一度火爆。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游客每年在境外消费超过万亿元,消费外流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专家表示,质量提升行动是主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加快推进实体经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方福前表示,供给侧改革必须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短期来看,可以通过税费改革、产品推介,引导消费者把更多的消费需求留在国内;长远来看,则要通过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创新激励机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职业精神培养,为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厚植土壤。
房地产市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解读:2016年全国多地房价出现非理性上涨,热点城市开启调控,从提高首付比例到重启限购、限价、限贷,再到进一步提高购房资格或贷款门槛,系列政策陆续出台。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今年楼市存在一哄而上的资产泡沫风险,如果继续放任不管,就会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质量。所以,坚持房子“居住”的属性和定位、遏制炒作十分关键。越来越多的房地产投资与投机占用了过多的流动性,有可能使流动性固化,对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平稳发展不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汪利娜表示,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调控主要集中在信贷和税收措施方面,但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根本上还是要立足国情推进相关基础领域改革。比如,要研究破解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带来的市场分割的问题,推动各类市场要素有序流动。相比售房市场,租赁市场是当前流动性人口众多的大城市的短板,要通过出台更加有力的系统政策,加快租赁市场发展。此外,还应构建稳定的房地产金融政策体系以及准确的市场信息体系。
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重要突破口
会议提出: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解读: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中央企业和各地国有企业按照“1+N”方案积极探索改革路径,亮点频频。但在国企改革迈向深水区的过程中,加快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步伐,不失为一种主要且有效的路径。
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推动国企积极吸收民间资本,有利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企整体竞争力。
金融风险:将防控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解读: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和润滑剂。面对经济下行压力,2016年以来,我国金融风险整体可控,但股市、债市、汇市波动以及非法集资风险因素不可忽视。
赵锡军说,将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位置,切中了经济工作的关键。一方面要处理好越来越长的金融杠杆链条,另一方面要在银行表外业务、交易所场外市场、新型金融业态领域加大监管创新,才能切实防控金融风险。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霍学文认为,有关部门应该转变监管理念。除了加强对机构的监管,还要加强对各类交易行为的监管,并且深入开展相关社会行为的治理。(记者杨毅沉、甘泉、向志强、林晖、郁琼源)
点击查看专题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