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三部门打击电信诈骗:提供诈骗“剧本”以共犯论处
2016年12月20日 14:02: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马学玲

资料图:现场查获的诈骗剧本。张伟 摄

  资料图:现场查获的诈骗剧本。张伟 摄

  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 马学玲)诈骗老年人、在校学生等将从重处罚;诈骗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可判刑,超50万元最高判无期;发布的诈骗信息网页浏览量超5000次,可判3-10年;为诈骗分子制作、提供“剧本”,将以诈骗共同犯罪论处……

  20日上午,最高法、最高检和公安部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共同发布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该《意见》共七部分、三十六条,涉及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全面惩处关联犯罪、准确认定共同犯罪与主观故意、依法确定案件管辖、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涉案财物的处理等。

  如何量刑?

  ——诈骗3000元以上可判刑,超50万最高判无期

  上述《意见》明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二年内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未经处理,诈骗数额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换言之,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的可判刑,诈骗公私财物价值50万元以上的,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资料图

  资料图

  哪些情节将被从重处罚?

  ——致他人身亡或精神失常,诈骗在校学生等

  该《意见》明确,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达到相应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酌情从重处罚:

  1.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自杀、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

  2.冒充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诈骗的;

  3.组织、指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的;

  4.在境外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

  5.曾因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曾因电信网络诈骗受过行政处罚的;

  6.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或者诈骗重病患者及其亲属财物的;

  7.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等款物的;

  8.以赈灾、募捐等社会公益、慈善名义实施诈骗的;

  9.利用电话追呼系统等技术手段严重干扰公安机关等部门工作的;

  10.利用“钓鱼网站”链接、“木马”程序链接、网络渗透等隐蔽技术手段实施诈骗的。

资料图。<span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div>中新社</span>记者 任东 摄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任东 摄

  诈骗数额难以查证怎么判?

  ——发布诈骗信息网页浏览量超5000次,可判3-10年

  众所周知,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际骗得财物的,以诈骗罪(既遂)定罪处罚。但诈骗数额难以查证的,该怎么判?

  对此,上述《意见》明确,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量达到相应标准十倍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1.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的,或者拨打诈骗电话五百人次以上的;

  2.在互联网上发布诈骗信息,页面浏览量累计五千次以上的。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资料图:广东警方捣毁电信诈骗犯罪窝点150余个。<span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div>中新社</span>记者 钟欣 摄

  资料图:广东警方捣毁电信诈骗犯罪窝点150余个。中新社记者 钟欣 摄

  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将面临什么?

  ——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责任

  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犯罪工具、设备和技术支持等情况,譬如,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意见》对此作出明确: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为诈骗分子撰写“剧本”要担责么?

  ——以诈骗共同犯罪论处

  一些为诈骗分子出谋划策、撰写“剧本”的人,需要承担责任么?

  此次发布的《意见》明确:负责招募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或者制作、提供诈骗方案、术语清单、语音包、信息等的,以诈骗共同犯罪论处。

  《意见》进一步明确,多人共同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对其参与期间该诈骗团伙实施的全部诈骗行为承担责任。在其所参与的犯罪环节中起主要作用的,可以认定为主犯;起次要作用的,可以认定为从犯。(完)

标签: 诈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公私财物;诈骗信息;电信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环卫大爷怒了,40垃圾桶围堵乱停车!

每日关注
  • 民法总则草案三审稿:村委会、居委会具法人资格
  • 中国空军机场排爆新利器:袖珍“自爆卡车”
  • 故宫定制手机贺岁版“帝王范儿”满满 定价19999元
  • 交通部:加快构建高品质快速交通网及高效率普通干线网
  • 李彦宏:发展文化产业就是要“新瓶装旧酒”
相关阅读
  • 三部门:电信网络诈骗价值3000元以上可判刑
  • 官方:电信诈骗致他人身亡或精神失常 将从重处罚
  • 机构预警:春节将至四类电信诈骗有高发趋势须警惕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