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屡屡出现“骗补门” 补贴与骗补岂能成为孪生兄弟
2016年12月24日 14:28:02 来源:新华网 记者 盖博铭 董建国

  工信部近日公布对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处罚决定,对情节严重的企业给予“取消整车生产资质”的处罚。补贴本是为了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扶一把”,但骗补行为却扰乱了秩序、违背了初衷。用“看得见的手”去“扶”,还需要政策根据时宜及时调整。

  补贴政策作为一种鼓励性和指导性调控手段,对集中国家财力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企业融资困境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一些补贴政策在相关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问题也存在不少,补贴与骗补几乎成了孪生兄弟。新能源汽车骗补便是“骗补门”的冰山一角。

  骗补行为首先暴露出的是监管方面的漏洞。在具体操作中,地方政府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成为一些企业“公关”的对象,由此产生的官商勾结、合谋骗补、侵占国家财政资金的案例时有发生。

  面对骗补行为,也显然不是一个制度漏洞能够解释的。政府补贴成了“唐僧肉”,个别不法企业便往往“闻香而来”,动起了歪脑筋。种种骗补行为不仅造成财政资金损失,更为严重的,一旦用来扶持产业发展的资金被不良企业套取,有潜质的企业却无缘得到扶持,很可能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使整个行业发展受到打击。

  要让补贴与骗补绝缘,一方面,要严厉打击截留国家补贴的不法企业;一方面,要杜绝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的黑箱操作,严堵操作漏洞;此外,还需从根本上完善和细化补贴政策,将补贴资金投入到创新型企业的技术研发环节中去,同时加强对资金用途的监管。

  屡屡出现的“骗补门”也提醒我们,产业的成长需要财政补贴的扶持,但不能过度依赖国家补贴。高补贴、低门槛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应该让企业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去成长,通过扩大企业品牌张力,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让企业在危机四伏的市场竞争中闯出一条生路。

  理应看到,国家补贴不可能“雨露均沾”,每一分钱都应花在扶持行业发展的“刀刃”上,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构建产业健康发展的生态体系中去。


标签: 补贴;骗补;扶持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罕见!英一女子拍下罕见状似圣诞老人云朵

每日关注
  • 上海金山“经济密码”:一张蓝图、三个机遇、五大理念
  • 山东一社保干部用私人账号骗取3800万养老金 千人受害
  • 工信部:明年7月起,手机预装软件必须可卸载
  • 女子掉进扫码退款骗局 “花”17.5万买件泳衣
  • 数字经济新时代 2016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在京举行
相关阅读
  • 东北玉米收储改革调查:收入降 有补贴挺得住
  • 玉米怎么收?农民亏不亏?
  • 既无补贴又要限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北京遇尴尬
  • 河北枯井“吃人”背后的真问题:三部门互相踢皮球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