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即将到来的时刻,中美关系也进入了近几年间最为“扑朔迷离”的关键时刻。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前脚刚刚公开挑衅“一个中国”原则,并任命鹰派出任国防部长、任命质疑对华贸易的人执掌贸易政策;后脚,现任总统奥巴马又在任期的最后几天通过了引发极大国际关注的《2017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NDAA)。
应该说,在可预见的将来,对国际稳定而言没有什么关系比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更重要。对于美国政府给这个重要关系正在加入的越来越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国际舆论指出,中国也在进行充分的准备,用“务实”的态度应对新的变局;而这些举动也将影响全球的未来。
【现实:频繁挑衅的行为】
“2016年年底的世界形势是这样的: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几乎每天都在相互挑衅。这场看上去就像世界政治操场上的吵架行为表现出的是一场经济利益竞争。”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近日刊载的这篇文章给近期的中美现状作了一个高度凝练的概括。
这话当然有偏颇,毕竟挑衅更多应该说是美国对中国“单方”的行为。最新的挑衅举动是美国白宫在当地时间23日宣布通过的《2017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NDAA)。对外界而言,该法案中有两个事项最受关注,一是首次写入“美台高层军事交流”的内容,为中美关系增加新的不确定性;二是宣布拨款8000万美元成立一个对抗中国和俄罗斯的宣传中心。
台湾《联合报》24日称,这份美国2017年度的NDAA将打破台美1979年“断交”以来的军事交流门槛。也有外媒称,美国此举无疑为特朗普开启台美军售的方便之门,恐台海军备竞赛也随之而来。对此,中国外交部已于25日回应称美方上述法案涉台内容严重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完全不能接受”。
虽然该法案由奥巴马签署,但由于国会由共和党掌控,这项国防预算案也基本可以看作妥协之下的版本。目前令全球瞩目的,就是特朗普带领下的共和党政府将把中美关系带向何处去?从特朗普近期的几个举动看,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乐观。
先是不顾“一个中国”原则与台湾领导人蔡英文通话。埃菲社称,特朗普2日与蔡英文的通话是华盛顿自1979年与台湾“断交”以来首次有这样级别的举动。西班牙《世界报》援引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斯蒂芬·纳吉的观点称,特朗普团队这种“认识不到中国不惜一切代价捍卫两岸关系红线的立场是很危险的”。
但显然特朗普才不这么想。随后不久,又大张旗鼓地任命对华鹰派人物彼得·纳瓦罗领导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管美国贸易和工业政策。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纳瓦罗是特朗普竞选团队顾问之一,他曾撰写出版《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和《致命中国》等书,并对中国政策持强烈批评态度。
美国“石英”网站为“特朗普的中国事务顾问不了解中国”感到忧虑。该媒体刊文称,特朗普选择的人多是“不切实际的中国批评者”,并不了解过去20年间中国已发生的巨大变化。文章称,“由于被冷战时期的顾问包围,特朗普仍被卡在上世纪80年代”。
对于这样的态势,中国也用行动表明了立场。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10日,中国空军编队突破了冲绳本岛与宫古岛之间的“第一岛链”,并飞越台湾和菲律宾之间的巴士海峡,环绕台湾岛飞行;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航母“辽宁”舰为核心的编队穿越连接冲绳—台湾—菲律宾的“第一岛链”驶入西太平洋。这是首次确认中国军队航母在西太平洋展开训练。
“进入12月后持续展开积极活动的中国军队被认为是彰显实战能力的提高,以牵制美国特朗普新政权。”《日本经济新闻》称,特朗普的对华战略模式就是“以出乎意料的言行打乱对手的节奏,以便在谈判中占得先机”。这种模式无视美中外交上的一切协定,突入对手最为介意的议题,从而搞清楚对方究竟能够做出多大的让步,这就是特朗普的想法。
【后果:不确定的方向】
隐隐的“火药味”正在变浓。“随着唐纳德·特朗普当选总统,美国作为一个领导世界的稳定器似乎正在转变成为一个领导世界的震荡器。”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刊文这样说道。
“在可预见的将来,对国际稳定而言,有没什么关系比美中关系更重要。特朗普却愚蠢地给这个平衡注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3日报道称,新总统给政策打上个人烙印并不罕见,但这要求召集幕僚全面审核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相反,特朗普的顾问敦促他采取强硬路线,却对该地区可能因此出现的长远后果毫无意识。
伦敦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亚洲事务的副研究员比尔·海顿在接受俄罗斯《独立报》专访时指出,特朗普及其当局这样做,是打算在对华关系中“先发制人”。“特朗普近期的行动很可能是预先考虑好的,而并非是按照他所说的想到哪做到哪。特朗普的新顾问团希望摆出对中国的若干挑衅状态,向其施压,让中国不淡定,从而随后与中国达成对美国更有利的某种新协议。”海顿称。
显然美国新一届政府过于自信了。“在某个时刻,特朗普会发现,打破总体而言指导地缘政治、具体而言指导美中关系的规则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日本《日经亚洲评论》周刊网站发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政治学教授裴敏欣题为《特朗普时代美中关系可能的三个走向》一文称,但这一时刻到来之前,我们很可能会遭受一段疯狂和不可预测的时期。
“中国当前想搞清楚的是,特朗普政策是否准备让美国在经济和战略层面与中国对抗。”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发表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的观点称。
毕竟,中美关系的走向对世界政治、经济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避免极端的态度本应是双方的共识,但特朗普将政治与国家利益当成商业交易的思维方式显然不够妥当。《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特朗普在对华战略上的“算计”也在于“中国已在军事和经济领域显著崛起,因此把中国当成靶子将是向全世界发出的有力信号”。该报道称,问题在于这种做法存在着爆发军事冲突的风险。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指出,“遏制与接触的微妙平衡曾是美国对中国政策的定义,如今,这种平衡已被打破,变为严重地偏向遏制。”
【智慧:以不变应万变】
特朗普看来是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以为的战略布局产生事与愿违结果的可能性非常大。“中国不会对特朗普姑息妥协。”英国《卫报》刊登外交政策专栏作家西蒙·蒂斯德尔的文章这样说道,“在即将到来的变化不定的时代,没有人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在历史的长河里,大国间的疏离关系直接影响国际合作的质量。因而,想要理解今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必须正视一个现实,即中美力量的均衡速度比想象的发展得更快,因为中国崛起的实力已经是客观事实。
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的中美关系研究所所长罗伯特·戴利指出,“中美之间的相互影响力改变的发生,不是因为中国日益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军事雄心,或是它对国际规则的影响,而是因为中国的购买力以及它作为全球最大市场所带来的改变。”
今天,中国和美国的经济乃至战略利益密切相关,所以才有了G2的说法。这也使得全球更加忧虑和关注中国将如何回应美国新一届政府的“任性”举动。英国《金融时报》刊登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的题为《中国将务实回应世界新秩序》的文章,这位“中国通”如此分析中国应对中美关系的未来:“中国目前存在三种互有重叠思想派别,占上风的一派将决定中国对特朗普的反应。无论哪种情况,中国的回应都将是极为务实的,不会考虑任何意识形态因素。”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也在报道中相对抱有信心地指出,“也许,人们有理由乐观地相信中美领导人都能认识到中美两国的合作与协调对整个世界都至关重要,特别是世界经济尚处在困难和不稳定之中。”
中国已经展示了自己的态度与智慧。问题在于,太平洋另一端的领导人如何说服对现状不满的民众保持和服从理性的政策选择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