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开局之年看“进取中国”(上)
坚定地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新境界,时间在我们这边,形势在我们这边
“时间是人的生命的尺度,是人的发展的空间”。2016 年就要过去了,奋进的中国留下了怎样的身影,又有怎样的发展展望?
日前,“2016 年十大流行语”发布,“洪荒之力”名列榜首,同样入选的还有“供给侧”。回望2016 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正是一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克难,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注入“洪荒之力”。前三季度6.7% 的经济增速表明,中国依然是最让人放心的“世界经济火车头”。中央深改组起步三年,打出了一系列改革“组合拳”,深刻改变了中国,也令国际社会瞩目。环顾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全面推进改革进程。“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扎实笃定、驰而不息,正是过去这一年中国的真实写照。
发展如征途,治国如弈棋。今天的中国,处于新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来到了决胜全面小康、开创民族复兴新局面的关键一程,转型发展机不可失,改革攻坚时不我待。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这一年,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加强党的领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根本保证。这一年,中央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主线,中国经济在多向度都呈现积极变化。一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惟把握大势者强,惟锐意改革者胜。
今天,在中国,每一天有4200 多列高速动车组疾驰在大地上,有8000 多万个快递包裹送达各个角落,有近8 万辆汽车销售一空,有22 万场电影在影院放映……曾经“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万亩冷凉蔬菜基地见证脱贫攻坚的攻城拔寨;小桥流水的江南乌镇,智慧养老、智慧医疗等智能应用,让智慧生活成为现实。2016 年的“双11 ”,仅阿里巴巴一家零售平台的交易额就超过了1200 亿元,比2008 年全年的网上交易额还要高。每一天的中国,都在呈现新的面貌,我们往前进的每一步,都在开创历史。
过去的一年,不仅展现出冲刺全面小康的“加速度”,也呈现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成果的“大汇总”。为解决清洁供暖、垃圾分类问题,中央专题研究直接发力;医保并轨,看病报销不再区分“城里人”与“乡下人”;收入分配增加知识价值导向,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医务人员等迎来增收“礼包”;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赢CPI ,老百姓钱袋子无缩水之忧……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中央深改组这一年又审议通过96 份改革文件,涉及社会民生的有25 份,涉及生态改革的有17 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从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民生工程入手抓改革、补短板,就能推进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焕发当代中国的发展活力。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2017 年要召开党的十九大,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新的一年,全面深化改革将打开更多工作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盘子”需要一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担子依然不轻,实体经济运行成本过高、市场资金“脱实向虚”等问题也依然存在。任务和挑战只会比以往重不会比以往轻,矛盾和问题只会比以往多不会比以往少。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不动摇,增强战略定力,保持从容心态,才能行稳致远。坚定地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新境界,时间在我们这边,形势在我们这边。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上世纪80 年代,这一从深圳蛇口叫响的口号,向全国传递着改革发展的春天气息。如今,我们比过去更加懂得“时间”的宝贵,更加理解改革的意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我们激励初心、奋发有为,一定可以无愧历史,开创未来。
做国际新秩序的建设者
——开局之年看“进取中国”(下)
从全球经济治理到区域发展合作,从大国交往到“南南合作”,中国传递的信息犹如灯塔,在照亮前路时,也把一个个问号拉直
时间匆匆前行,在即将过去的2016 年,中国为世界带来了什么?前不久,一段名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天》的视频广为流传,这是中国领导人在G20 杭州峰会期间繁忙的一天,更是“进取中国”的行动节奏。
有人将2016 年的关键字总结为“变”。世界经济持续低迷,“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中东地区,大国角力之下乱局交替升温;英国脱欧刚刚让世界“不敢信”,特朗普赢得大选又让世界“没想到”。这一年,不断飞出的“黑天鹅”,呈现着国际秩序变革的现实压力,也呼唤有担当者挺身而出,在新挑战中抓住新机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维系和平与繁荣的方案。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中国这一年留下的身影,正是一种稳重和开拓的“变”。G20 杭州峰会,“让世界经济从中国再出发”,主场外交开出“中国药方”;习近平主席出访12 个国家,外交布局愈加完善、朋友圈不断扩大;不到一年里,中央政治局两次集体学习全球治理,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更加主动、更加进取、更加自信、更加成熟的中国外交气度,契合了“中国不能缺席”的多数国家共识。当全球瞩目东方,中国不仅“谨慎地走入大国角色”,并且“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为全球增长提供动力、为国际合作筑牢根基”,成为乱局中的压舱石。
国际秩序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放下吊桥还是升起吊桥”?我们对方向的选择,决定着人类未来。 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何去何从之间,中国方案向世界提供了通往明天的路线图。G20 杭州峰会上,中国倡议建立eWTP (世界电子贸易平台),为中小企业、年轻人提供参与全球化的机会;联通非洲大陆的亚吉铁路开通,“新坦赞铁路”见证了新时期中非友好,也让“一带一路”开花结果;APEC 利马峰会,中国继续高举“开放型经济”旗帜,为推动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提供方案……怎么看?怎么办?从全球经济治理到区域发展合作,从大国交往到“南南合作”,中国传递的信息犹如灯塔,在照亮前路时,也把一个个问号拉直。
中国为国际合作夯实基础,是一个从“入口”到“平台”再到“连接”的过程。一方面,中国作为贸易规模第一大国,近4 万亿美元的进出口总值,每交易一美元,都是与各国互利互惠的“入口”。而承载货物运输的每一段铁轨、每一趟专列、每一个集装箱,都系紧着利益的纽带,“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互鉴、人员交流等,更拓宽了“入口半径”,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平台”。另一方面,“看不见的连接”才是国际合作的秩序基础,从利益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正确义利观到全球治理观、国际秩序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描绘了“中国路线图”。
有外国学者直言,“没有中国,世界已陷衰退”。新常态下6.7% 左右的经济增速,依旧是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人民币“入篮”,提升了发展中国家货币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股东,有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投资计划对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开创了发展中国家建立多边金融机构的先河……在全球化遭遇逆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时,“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的承诺格外响亮。亚投行运行半年,董事会就批准了4 个项目,既有与世界银行的合作,也有独立的贷款。“中国速度”与“合作意识”有目共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让各国受益。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作为“开放之窗”,是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帕德玛大桥作为“梦想之桥”,既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上布局的大项目,也是中企迄今承建的最大海外桥梁工程。真正提振世界经济信心的,不仅是一个倡议、一个方案,更是一个个项目、一次次合作中踩下的坚实脚印。
半个多世纪前,智利诗人聂鲁达写下《新中国之歌》:“从大海到大海,从平原到雪山,所有的人都注视着你啊,中国……”注视的目光,穿越了时间;建立“更加公正合理、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更多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秩序,中国任重道远,驰而不息。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