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高铁穿越雾霾区为何“变脸”?专家:雾气大加重车身脏度
2017年01月05日 19:58:28 来源:央广网 杨博宇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一组名为《穿越雾霾区的高铁》的图片报道在网上热传,报道中称,1月2号,一列从上海开往北京南站的高铁,在穿越华东、华北全部重雾霾区后未经雨水冲刷,尘埃布满车身,白色的高铁显得灰头土脸。图片被大量转发后引发了人们的关注,穿越雾霾区的高铁究竟为何“变脸”?高铁身上的黑色物质全都是因为霾吗?

  在这组图片中,高铁原本白色的车身附着了大量黑色物质,并呈现出高速行驶向后流动的痕迹。不少铁路内部人士也通过社交媒体戏称,可爱的“大白”穿越雾霾区变成了“花脸”。昨天更有网友发图称从徐州发往北京的高铁,在到达目的地后车身变成了金黄色。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图片拍摄地北京南站实地探访。12:42分,由上海虹桥开完北京南的G106次列车缓缓进站,记者走进发现,车身虽然上部留有灰尘,但并未像网传照片中的那辆列车一样严重。一位站台值班人员表示,进入冬季基本上每趟列车的外观都差不多,早上的会相对脏一些。

  在记者观察的一个多小时里,相继有来自杭州、青岛、合肥的高铁列车进站,但并未遇到像网曝图片中那样不堪入目的情形。一位车站工作人员表示,天气不好的时候,车身的确会比以往脏一些,一般情况下每辆车进站后会有专门保洁人员对车身进行简单擦拭。“天不好了,过来就那样,有时候来的车是脏的,黄的。平常车一进站,就把车身、玻璃等擦一遍,现在天冷了不擦了。”

  一位保洁人员坦言,最近持续雾霾天气,车身灰尘的确比以往多一些。

  上海铁路局南京动车段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京沪铁路运行速度快、时间长,列车吸附灰尘可能与局地气象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比如夏天的时候,下雨比较多,车身可能会有黄色泥点等。

  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预报显示,从1月1日至今,华北黄淮地区持续受雾霾和大雾天气笼罩。而根据京沪高铁的线路运行图,列车从上海虹桥发车后,会先后经过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天津、最终抵达北京,的确穿越了这一雾霾区。那么,同样穿越了这一线路的列车外观为何会有着明显区别?高铁变脏的“元凶”又是不是雾霾?有分析认为,高铁在时速超过200至300公里时,列车交错产生空气压,强大气流将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紧贴在高铁车身,使洁白光滑的高铁车身布满尘埃。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杰介绍,雾霾的主要成分较为复杂,其中一部分易溶于水,附着车身的可能性较大。而在李杰看来,之所以此前网上热传的照片中高铁外观会附着大量灰尘,或与此次天气过程中雾的作用有关。

  李杰指出,根据气象台预报,这次不完全是空气污染,它还伴随着一次大雾过程,相对湿度的水汽含量比平时要高很多。水汽丰富的话,有可能使高铁外面金属的温度降低,也容易使水汽凝结在比较冷的物体上,出现水印,这是一种可能性。即使是平常,水印也可能导致会附着脏东西。当然,有可能是雾霾里的脏东西粘在车上,也有可能是浮尘、落土等物质。

  据了解,动车分为八辆编组和十六辆编组两种,每当动车完成当日任务到站后,都会被送入车间进行清洁和保养。那么,雾霾天对高铁列车运行是否会造成影响?北京南动车运用所专修车间副主任刘哲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灰尘对车辆车体和车辆高压部件影响较大,附着在车身上的酸性物质会对车身外皮造成腐蚀,因此每天维护都要及时对车身进行清洁。同时,对于列车高压电器部件的保养维护也是重要的一项检修内容,确保运行安全。(记者杨博宇)

标签: 雾霾;高铁;车头;空气质量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黄河壶口瀑布奔流不息

每日关注
  • 食药监总局:2017年将加大对农兽药残留、重金属的食品抽检力度
  • 三问中国养老“9073”格局 “及人之老”如何实现?
  • 体育总局:调节抑制足球高价引援 合理限制球员过高收入
  • 铁路今日迎新一轮大调图:昆明至北京仅需12小时
  • 四川攀枝花市发生一起枪击案件 市委书记及市长受伤
相关阅读
  • 京津冀雾霾重污染将持续至7日 多地启动应急联动机制
  • 三问2017年首次重污染过程 为何没有启动红色预警?
  • 铁路部门回应“雾霾天多列高铁变脏”
  • 中国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持续笼罩 多地停产限行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