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无锡市的一位老板打算租用一所闲置幼儿园办社区养老院,便利老人在家门口养老。谁料,在投入400多万元,耗时一年多改造之后,却因遭遇附近社区居民的强烈反对,项目被迫中止。
办幼儿园居民不撵,办养老院咋就被撵走了呢?
报道说,社区居民认为养老院离自家太近,影响生活;受不了救护车、殡葬车开进开出;认为“晦气,不吉利”。
养老院选址问题,其实并不简单。盖在郊区,离生活圈和医疗机构远,子女探望也不便利,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去;选在市区盖,各种成本都高,房屋租金昂贵,很多老人又住不起,竟是个两难。前不久,民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过一个文件,要求充分挖掘闲置社会资源,整合改造成养老机构,提高老年人就近就便获得养老服务的可及性。盘活小区附近的闲置资源,倒是个跳出两难的法子。养老讲究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都说老人与子女最理想的居住距离是“一碗汤的距离”:捧碗汤去看望老人,到家汤不凉。养老院建在家门口,老人也方便,儿女也省心;盘活的是闲置资源,省下来的钱又可以用到老人身上。
可是,这个好处遇到了居民的反对。或许是家中还没老人,或者是老人不需要住养老院,更可能是经过内心权衡觉得弊大于利——养老院虽好,但别在我家的后院,这是“邻避困境”在养老院选址问题上的又一次展现。
解决邻避困境,没有什么特别立竿见影的法子。记得某地要给老居民楼免费装电梯,都有居民跳脚反对——因为他住一楼,用不上。
那么,怎么办?只能用更细致的工作方法应对。如果设施对居民确实有不利影响,该补偿的,通过一定的程序可以补偿。如果是观念转不过来,那就要做好认识方面的工作,疏通、开解、共同商量,下水磨功夫。现代社会,利益主体多样,带来了公共管理的难度,既不能不顾及少数人的诉求,又要最大程度地保障公共利益,要尽量找到均衡点。回到开头的例子,这400万就算打水漂了?家门口养老院从此搁置了?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的热情怎么保护?这些问题总要研究解决才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