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新春见闻:一碗“涎水面”纠结两代情
2017年01月29日 20:00: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党田野 张远

  中新社西安1月29日电 题:一碗“涎水面”纠结两代情

  “蘸水面、臊子面味道十足,都是我的最爱。”谈起对面条的感情,在陕西土生土长的李洋滔滔不绝,但唯独对从小吃到大的“涎水面”充满了抵触。

  “涎水面”是陕西独有的一种汤面,流行于陕西岐山、扶风、武功等地。食用时讲究只吃面不喝汤,吃完面后要把碗里的剩汤倒回大锅中烹煮,待其他人再吃时继续添用。因吃法独特,寓意深远而深受当地民众喜爱。

  作为“80后”的李洋,却对涎水面充满抵触。有次吃面,他偷偷把剩汤倒在花园里,为此还遭到母亲训斥。“我妈说,面汤回锅象征家庭和睦,倒掉不吉利。”

  在陕西岐山县等地农村,若有村民家办红白喜事,或是逢年过节,“涎水面”一直是宴席上的主角。

  家住岐山县蔡家坡的陈永对记者说,这些年,无论菜品、规模、菜馆如何变化,一碗香气扑鼻的“涎水面”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宴席没有涎水面,就相当于过年没有春晚,总觉得缺点精气神。”陈永笑称。

  随着社会发展和饮食风俗的改变,“涎水面”这种剩汤回锅的独特食用方式遭到不少年轻人“吐槽”。

  “虽然大多是自家人,但十几个人的剩汤剩饭混在一起,吃起来很不卫生。”李洋说,过去“涎水面”把剩汤回锅是物质短缺时的无奈之举,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这种不卫生的吃法也应该改善。

  李洋的母亲对儿子的说法并不认同。“这种吃法是祖辈流传下来的,一辈辈人都这么吃。”在她看来,儿子对“涎水面”的抵触是“太矫情”了。

  相同的“苦恼”也发生在孙爱华家。她说,今年女儿一家三口回家过年,为此她特意做了“涎水面”招待,可女儿却说这种吃法是过去的陋习,不仅自己不吃,也不让孩子吃。为此母女俩还吵了一架。

  “如同父母吃孩子的剩饭一样,这表达了一种亲近。”在陕西省社科院专家王晓勇看来,“涎水面”这种剩汤回锅的独特方式,其实更在于表现出家庭的亲密和凝聚力。对于传统饮食的制作要求,民间普遍没有明确标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年轻人对饮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特色”,对卫生、食材也有了更高要求。

  “‘涎水面’最值得传承的是烹饪手法和家庭和睦的寓意,而不是仅仅拘泥于食用方式。”李洋说,这种不卫生的食用方式,是他不愿意“亲近”家乡美食的原因。

  为了改变这一饮食习惯,当地官方曾制定了一条鼓励政策,对办事待客不吃“涎水面”的当地农村家庭,给予500元人民币现金奖励,不过收效甚微。

  正月初二,李洋的母亲已做好了一桌饭菜,“涎水面”的配料也已备齐。对她而言,无论儿子愿不愿意吃,家里的这碗面都得热着。(完)

标签: 责任编辑:王艺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