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骗术:物理隔绝+科技武装
不少人谈到自己的被骗经历,都表示以后要加倍小心,甚至有人称再也不用移动支付了,要与网银和移动支付保持距离。生活在湖北省武汉市的周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平时买东西、打车等都是使用现金,有时不得不用银行卡结账,过后还会尽快到银行修改密码。”周先生说,“现在别人连买菜都不用现金,用手机扫一扫就行了,确实方便,但我不敢用,网络诈骗太可怕了!”
中国工商银行鄂尔多斯分行工作人员张鹏说,经常有客户来咨询手机短信是否为银行发送,担心遇到诈骗。“现在不少客户尤其是老年人都拒绝开通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为避免客户被骗,目前我们已将账户余额变动提醒由过去的通过短信提示,改为通过APP提示。”
面对层出不穷的骗局,一些人选择用科技武装自己的手机。山东烟台市民小杨的手机上,装载着好几个与防骗有关的APP。由于喜欢网购,移动支付是她消费时的主要支付方式,但面对日益增多的骗局,她也充满警惕。打开她手机里的一个手机管理APP,里面过滤了不少电话、短信。她说,其中不少电话是响一声就挂断的,自从安装了这个软件,大部分诈骗电话和短信都被拦截了,“省心很多”。
专家表示,手机系统版本以及手机上装载的一些杀毒软件和应用软件应及时更新升级,这有利于弥补技术漏洞,挤压不法分子生存空间。但不少市民认为,骗子都是有备而来,自己却是技术外行,靠提升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安全性作用有限。为了防骗什么都得学、都得关注,实在太累。
专家建议:强化源头保护
有关人士认为,遏制当前新型诈骗多发高发势头,不仅需要提升公民的防骗意识和能力,更需从根源上解决个人信息泄露严重、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不断加大打击力度,提高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为人们的新生活方式提供安全保障。
有关人士建议,应进一步加大对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打击力度。厦门勤贤律师事务所律师曾凌说,要强化源头保护,因工作关系合法掌握公民信息的单位,对于监守自盗的内部人员要进行严惩,同时需及时堵塞信息系统安全漏洞。
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蔡超维说,移动互联网时代,只要人们与互联网接触,就存在信息泄露的可能。当前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采取严密措施保护人们的隐私。
专家认为,近期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聚焦个人信息泄露,不仅明确了网络产品服务提供商、运营者的责任,而且提出严厉打击出售贩卖个人信息的行为,对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要强化立法,保护用户隐私,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蔡超维认为,《网络安全法》的出台可有效加强相关责任主体打击诈骗的动力。“对于政府部门、网络服务提供商、运营商和金融部门等责任主体来说,一旦明确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将有助于推动安全体系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学院教授陈恭亮建议,有关部门应根据当前新型诈骗新形势,探索出适合互联网特点的证据链搜集系统,应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将网络上的证据固定下来,由此作为查处依据。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