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调查:65.6%受访者发现身边很多家长奉行“穷养儿富养女”
2017年02月07日 08:12:29 来源:中国青年报

  “穷养儿,富养女”是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育儿经”,很多家长也按照这个标准去执行。但有些家长对“穷养”和“富养”存在认识误区,导致了男孩胆小怕事,女孩虚荣骄纵。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5.6%的受访者发现身边很多家长奉行“穷养儿,富养女”,43.0%的受访者认为“穷养”和“富养”是指物质上的“艰苦”和精神上的“丰富”。责任担当(72.9%)、艰苦朴素(71.4%)被认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该吃的“苦”。

  受访者中,00后占0.2%,90后占18.2%,80后占55.8%,70后占19.1%,60后占5.5%,50后占0.8%。男性占50.7%,女性占49.3%。

  43.0%受访者认为“穷养”“富养”指物质上的“艰苦”和精神上的“丰富”

  80后的韩瑞有一个6岁的儿子,说起“穷养儿,富养女”,她认为现在大多数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太过表面,“比如‘富养女’,以为是要什么给什么,把女孩养得跟公主一样”。韩瑞堂姐的女儿今年已经上高中了,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除了上课跳舞什么也不会做,回家就是看电视,恨不得家长喂饭给她吃”。

  今年53岁的高敏有两个女儿,“穷养儿,富养女”是她经常提的一句话,“老一辈人大都这么说。我认为俗话不俗,是有一定道理的”。

  民调显示,49.2%的受访者赞同“穷养儿,富养女”的教育观念,其中10.4%的受访者“非常赞同”。态度一般和不赞同的受访者分别占34.5%和16.3%。

  65.6%的受访者发现身边奉行“穷养儿,富养女”理念的家长多,其中13.1%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多,表示不太多和不多的分别占22.7%和4.1%。

  高敏认为,“穷”和“富”不应只体现在金钱和物质方面,“比如女孩,不要一味地给钱给东西,还要多带孩子出去看看,培养多方面才能。而男孩的‘穷养’,也不能一味去控制孩子的欲望,目的主要是为了磨练孩子的性格”。

  在“穷养”和“富养”的含义理解上,43.0%的受访者认为是物质上的“艰苦”和精神上的“丰富”,26.1%的受访者认为是精神追求的高低,24.6%的受访者则表示是物质享受的高低,6.3%的受访者表示说不好。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心理学副教授陈志林对“穷养儿,富养女”的俗语不是特别认同,在他看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家庭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非常普及,教育平等的观念也应该提上日程,而且“穷”与“富”也绝不仅指物质水平的差别。陈志林提到,现在有些家长只关注将孩子抚养成人,甚至把孩子当作私人物品去“装扮”,打造成自己心中想要的样子,却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精神教育。

  51.0%受访者认为男孩女孩的教育方式应有所区别

  在高敏看来,男孩与女孩在培养上一定要分开对待。“只要我的两个女儿想要的,在能力范围内我都尽量满足。女孩长大之后会面临很多诱惑,如果小时候让孩子物质太匮乏,没见过太多世面,以后很容易被人带偏,走上歪路。”而高敏弟弟家的男孩就是“穷养”,“我弟弟会控制孩子的花销,希望他能有一个赚钱不易、生活不易的意识,以此激励他努力工作,承担家庭责任”。

  但在韩瑞看来,教育孩子不应因为性别而有太大区别,时代在进步,不能墨守陈规。对于她6岁的儿子,韩瑞从没在“穷养”“富养”问题上考虑太多,“在学习、开阔视野等事情上,我不太计较钱。而在穿着上,我更在意穿着搭配而不是名牌,这对他以后的审美有帮助,这些东西从小就要培养”。

  对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式该不该有所区别?51.0%的受访者认为应该,“面临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不同”;44.2%的受访者则认为不应该,都需要多经历多见识;4.8%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陈志林坦言,男孩和女孩由于身体构造的差异,在心理承受力和体力上有差别,涉及这些方面的问题可以区别对待,但其他方面仍需一视同仁。“男孩和女孩的教养方式可能会有些不同,但不能出入太大,要拿捏好一个度。比如对男孩不能一味地进行挫折教育,对女孩也不能过于宠溺,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富足,这是没有性别区分的”。

  陈志林认为,错误地践行“穷养儿,富养女”的观念,会造成“凤凰男”“孔雀女”的出现,用这种观念教育出的孩子长大之后互相看不上,是社会化过程的失败。“其实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家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只进行磨砺教育或者爱的教育,孩子会非常不接地气。家庭应该认识到国家和社会的变化,多方面培养。希望高分低能、价值观偏差、不懂得感恩等问题越来越少”。

  韩瑞也给儿子进行“吃苦教育”,“我经常给他讲过去的故事,告诉他生活不易,要有感恩意识。也会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影响他,有次去爬香山,他几度要放弃,我告诉他先苦后甜,男子汉一定能爬到山顶,最后他也做到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吃什么“苦”?调查中,受访者认为责任担当(72.9%)、艰苦朴素(71.4%)是必要的,其他还有挫折困难(54.4%)、分享共享(48.1%)等。

  78.6%受访者认为应在能力范围内开阔孩子视野和见识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一定要做到精神上不贫穷。”韩瑞看过一篇文章,里面父母的教育方式打动了她,“他们一起把自己的家改造成一个小小的庄园,家里没有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父母主要培养孩子动手能力,让他们接触大自然,学会爱,学会生活”。在她看来,这种精神和价值观的引导是真正的“富养”。

  “几周前曾有一对父母来向我求助。他们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成绩优异,父母非常疼爱,一直称赞有加。但最近孩子学业出了点问题,因老师的批评开始拒绝上学,甚至对登门到访的老师出言不逊,动手打要他做家务的妈妈。从这件事能看出,教育过程不一定都是愉悦的,批评、惩罚有时是必需的。若对孩子一味宠溺,会让孩子变得自私、自我,缺少社会责任感,孩子的是非观、价值观都会产生偏差。”陈志林说。

  陈志林也表示,家长不能对专家或古人的说法照搬照做,“因为不管是古人还是专家,他们的观点都是具有普遍性的,而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有特殊性。家长应该多花点心思,耐心地观察孩子、认识孩子,因材施教”。

  哪种教育观念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78.6%的受访者认为该在能力范围内开阔孩子视野和见识,74.1%的受访者认为要开拓孩子精神空间,培养格局;42.7%的受访者认为小时候该多吃苦、多受挫;22.9%的受访者认为要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享受;16.7%的受访者认为小时候享受了,长大就脆弱。

标签: 责任编辑:王艺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