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上午,新型导弹驱逐舰西宁舰入列命名仪式,在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军港码头举行,标志着该舰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图为入列仪式上,大型驱逐舰西宁舰挂满旗执行礼仪。王松岐 摄
最近西宁舰火了,原因是:两岸都有一艘叫“西宁”的舰艇。
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刊登军事科学院台海军事研究中心主任白光炜文章《军舰“撞名”的背后是血脉同源》,文章分析道,两岸军舰的命名规则,都不同程度地继承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命名传统,即采用神州大地大中城市、英雄人物、名山大川的名称。
因此,两岸军舰“撞名”不足为奇。文章指出,军舰“撞名”的背后,是文化同宗、血脉同源。文章最后强调,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两岸军人的共同责任。
军舰“撞名”的背后是血脉同源
近日,台湾《自由时报》提到两岸海军舰艇“撞名”现象。由头便是春节前,我海军052D型导弹驱逐舰西宁舰入列。这艘舰艇,与台湾的“康定”级军舰西宁号同名。台媒紧张预测,两岸“西宁舰未来在海上遭遇的可能性,是无法排除的”。其实,如能认清“撞名”的深层次原因,选择走一条正确的光明大道,就完全没必要紧张。
历史地看,两岸军舰的命名规则,都不同程度地继承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命名传统,即采用神州大地大中城市、英雄人物、名山大川的名称。因此,两岸军舰“撞名”不足为奇。
人民海军建立之初,舰艇并无规范的命名规则。按照惯例,多选择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和工业重镇作为舰艇名称,如瑞金、南昌、抚顺、鞍山等。人民海军于1978年首次颁发《海军舰艇命名条例》,1986年修改补充,规定巡洋舰以行政省(区)或词组命名;驱逐舰、护卫舰以大、中城市命名;船坞登陆舰、坦克登陆舰均以“山”命名;步兵登陆舰以“河”命名,等。这种命名方式,旨在彰显国家主权,激发官兵热爱祖国、保卫领土的豪情壮志。
国民政府1946年公布了《海军舰艇命名原则》,对舰艇命名作了规定。如巡洋舰以省市命名、驱逐舰以人名命名、潜艇以江湖河川命名,巡防舰艇以县名命名、辅助舰艇以山名命名等,台湾方面大体沿用了这一规则。目前在台湾服役的一系列军舰中,“康定”级共6艘,分别名为康定、西宁、昆明、迪化、武昌、承德;“成功”级共8艘,分别为成功、郑和、继光、岳飞、子仪、班超、张骞、田单。看了这些军舰名称,两岸同属一家的事实毋庸置疑。军舰“撞名”的背后,是文化同宗、血脉同源。
人民海军此前的西宁舰,曾是上世纪80年代第一代国产导弹驱逐舰108舰的名称。台湾海军西宁舰,也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服役。两岸军舰“撞名”由来已久,缘何今日成为关注焦点,恐怕根子不在军舰“撞名”本身。
台湾的“康定”级西宁舰(资料图)
台湾媒体对“同名舰相遇”的紧张和焦虑,源于对两岸实力差距拉大、两岸关系发展前景的担忧。当前,台海局势严峻复杂,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不确定因素。台湾当局虽然口口声声称要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但对“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刻意回避,对涉及两岸关系根本性质的原则问题始终态度模糊,岛内“台独”势力“去中国化”动作频频。然而,他们又担心大陆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甚至把中国大陆的例行性演训视作威胁。
一段时期里,台湾少数人倚仗外购的几件洋武器,自认为可以挟洋自重、以武拒统。随着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国产新一代军舰陆续入列,人民海军的装备实力、作战能力、海外投送能力大幅提升,在亚丁湾护航、利比亚撤侨等热点事件中精彩展示、举世瞩目。相比之下,台湾买的那些“洋玩意”早已是明日黄花,质量优势全然丧失,心理优势荡然无存。人民海军的强大,是维护台海局势稳定、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力量的强大。两岸本是一家,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舰艇同名、未来相遇”,又何必紧张?
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两岸军人的共同责任。台湾军队也有反对“台独”、保护中华民族祖产的光荣传统。台立法机构2005年曾出台决议,提出台军舰艇应以台湾人名、地名命名,但是台防务部门并不“买账”。然而,绿营的聒噪并未休止。比如,近年来服役的“沱江”级导弹快艇,绿营人士就认为“不够台湾”;台湾从美国购得两艘二手“佩里”级护卫舰,岛内一度传出将以清代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和台湾籍历史名人丘逢甲来命名,绿营又认为这两人与大陆历史文化“太过相关”。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如果两岸能够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建立军事安全互信,协商共同以祖国山河名川、历史名人来命名军舰,可以更好地共同维护中华民族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不妨设想,假如有朝一日,大陆以台湾城市命名的舰艇和台湾以大陆城市命名的舰艇,或者两岸同名的“姊妹舰”,携起手来前出一线执行任务,那将极大鼓舞全体中华儿女振奋精神、砥砺奋进,共同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
(原标题《西宁舰火了!两岸军舰“撞名”的背后是血脉同源》,原作者白光炜,作者系军事科学院台海军事研究中心主任。)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