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地铁“丢书”3个月:仅239本书被捡超3次
2017年02月20日 14:17:17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刘冕

  原标题:“奇”招难拾阅读习惯

  3个月前,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一场“丢书大作战”活动引起人们广泛关注,1万本书被“丢”在地铁、航班和顺风车等交通工具上,希望呼吁更多人利用通勤时间“开卷”。3个月过去了,活动主办方新世相后台显示,4008本书仅被捡过1次,只有239本书被捡超过3次。

  其实,类似出“奇”招呼吁人们养成阅读习惯的活动还有不少,比如有些主办方推出先交“订金”,一个月内读完4本书退钱;有些则在微信里建立阅读群,号召入群人每日打卡读同一本书。然而记者采访时发现,“奇”招效果却大多不理想。市民张先生说:“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花哨的手段也需要更关注效果,否则难免会落入‘昙花一现’的结局。”

  书“丢”了,谁在读书?

  3个月前,参与“丢”书活动的不乏一些明星。比如黄晓明、徐静蕾和张静初等艺人纷纷晒出“丢”书照片。然而,这些书是谁在读?有人读了吗?

  新世相公司相关负责人称,每一本书都有一个二维码。捡到书的人扫码就可以进入一个网页,里面都是这本书曾经的拥有者,大家可以交流读书心得。如今,从这个平台看,与明星有关的书几乎集体退出了“流通”。比如马思纯“丢”了一本《追风筝的人》、王子文“丢”了一本《小王子》。黄晓明“丢”的一本《月亮与六便士》,惟一的记录是当日捡到书的人留言“哇,捡到黄晓明‘丢’的书好开心,期待明天的活动”。

  书都去哪儿了?没有官方统计。但有人在网上晒出过被地铁保洁员当垃圾收走的图片,也有人坦言不记得书最终丢到哪儿了。部分留下了转借痕迹的书,捡书人很少留下阅读感言,大多数选择一言不发,只是系统显示谁捡到了书。市民黄小姐曾经在北京地铁东直门站捡到过一本书,如今书名叫什么,她已经记不清楚了。“捡到书的时候挺开心,放在书包里有一段时间,但早高峰的时候人太多了,根本掏不出来,而且书的内容自己也不是很感兴趣。时间一长,我都忘记书丢到哪儿去了。”

  钱花了,书读了么?

  一位名叫“灰灰”的网友,职业是一名教师,她曾经交钱加入了一个英文书共读的微信群。“就花了10元,也不是很多。群里除了组织者会偶尔蹦出来说几句,大部分人都不发言。欢迎入群的信息是蹦出来最多的。因为钱不多,我最后就默默地设置了消息免打扰,书也一本都没读下去。”

  “各种读书群加了不少,本意是刺激自己恢复阅读习惯。但几乎都是半途而废。”市民范女士说,“有的群会设置一些作业,有些很直接就是推销或者营销。比如有的群要求发读书笔记必须用一款付费的APP,可是我下载后发现根本不好用,书也就没有继续读。”

  不过也有人很适应这种“社团式”阅读方式。市民白先生在银行上班,周末偶尔也需要加班。他说:“自从大学毕业,就没读过一本完整的书。后来加入了一个大概十多人的阅读群,都是半熟脸儿。如果有人一周不交读书笔记,群主就会把他踢出去。而且看到其他人的读书计划和心得,也能激励自己读下去。”

  市民建议为碎片时间增书架

  “除了上下班的时间,日常会有很多碎片时间。有时候读一本书或者一篇短文,完全来得及。但是经常想读书的时候没有书。”市民严先生举例,“比如在餐厅等餐的时候,或者在咖啡厅等人,经常有人拿起手机玩小游戏打发时间。但如果有个书架,里面有几本书可以借阅,相信很多人愿意去读。”

  市民赵小姐带着小侄子去餐厅用餐。趁着等餐上桌的空当,她摊开菜单,教小朋友识字。她说:“阅读习惯要从小养成。但孩子什么时候会读书,这些需要大人以身作则。”

标签:阅读习惯;读书;市民;黄晓明;世相 责任编辑:金林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