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苏州一保险公司欲借无人机"事故"发财 一年后直呼赔不起)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刚刚过去的2016年,被称为无人机“元年”。从航拍到物流,从测绘到农业,从专业级到消费级……随着“无人机”市场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了无人机的使用,当然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由无人机“黑飞”引起的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加之“炸机”“坠机”事件频发,使得无人机的安全使用成为影响无人机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但是在苏州,有一家保险公司却想借无人机的“事故”发财,这家公司在去年推出了无人机机身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没想到近一年下来,收进来的保费已经不够理赔了,直呼赔不起,目前,这家保险公司已经暂停了个人办理无人机保险的业务。
“现在显示都正常了,我给你起飞,你看下。”在苏州一家无人机售后理赔维修点,维修人员正在给一架刚修好的无人机做试飞,维修点的柜子上、地面上摆满了等待修理的无人机,有得已经摔得支离破碎。
刘先生的无人机才刚买两个月,也出了事故。“玩这东西再厉害,也避免不了出事故。”
好在他购买了无人机的机身损失险,1000多元维修费都由保险公司出了,自己投保时,只花了500块不到。去年4月,苏州一家保险公司和某无人机经销商合作推出了无人机机身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合作规定,凡是在这家无人机经销商里购买的无人机,都可以购买相应的保险。
保险公司运营部经理沈华介绍说:“购置4800元的无人机,按费率百分之四计算,机身每年损失192元。如果附加20万元的第三者责任险就是200元钱,每年需支出保费392元。”
产品推出后,百分之七十的购机者购买了相应的保险,没想到,无人机的出险率实在太高,远远超出了保险公司的预判。“一百个人里,起码有50、60起事故。尤其是新手,不会玩的瞎折腾的人。”
在飞行过程中,最常遇到的事故就是飞手们常说的“炸机”,也就是机器坠毁。造成这一现象原因很多,其中跟飞手们不正确的保管和运输有很大的关系。
业内人士沈先生分析说:“摔有很多原因,很多人都放在汽车后面,急急忙忙来的时候,来不及把它收起来,一个紧急刹车,整个飞机就折了。无人机的材质不是铸铁的,特别是电子化,机翼很容易折。”
还有一些飞手在操作无人机的时候,常常会任由无人机脱离自己的视线,进行盲飞,这种不当的操作方式也是事故率居高不下的一大原因。
甚至还有人,因为玩的兴起,就把安全飞行常识抛在了脑后。
经销人员刘先生说:“有些人买了也不懂,都还没充电呢,就一格电,一直在提示电量低,他也不在意,继续飞,高的200米,甚至要更远一点。后来想起来,只剩百分之二的电了,要返航了,来不及了,只能往下掉。”
一年下来,保险公司直呼赔不起,保险公司运营部经理沈华无奈表示:“春节前,公司停掉了这个业务。赔付率比较高,综合成本测算下来达到130元左右。我们收进100元保费,却要付130元,一直都是亏本的。”
目前这家保险公司已经暂停了个人办理无人机保险的业务,只允许办理经销商代理的无人机保险。至于跟经销商的合作能否继续下去,还要看保险费率能否提高,经销商的机器更新换代后出险率是否降低,综合观察三个月后再定。
无人机经销商以及保险公司也提醒用户们,砸坏飞机事小,伤到行人事大。因此,要尽量避免在人多的地方飞,起飞前注意观察地形,此外,在操作无人机时,还要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在机场、高压电线,高楼等容易出危险的地方飞行。
“砸坏飞机事小,伤到行人事大”——之前我们也提到了,“无人机”市场虽然火爆,但是,安全使用的问题一直是影响无人机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其实自从无人机开始普及,就一直有人呼吁有关部门出台措施,限制危害飞行安全和人身安全的事件发生,有网友甚至表示,无人机终将“生于航拍、死于闯祸”。
从国家层面来说,对无人机进行监管势在必行。在这方面,美国走在了前面。美国FAA针对在美使用无人机拍摄有着详细的规定,并且要求所有使用者都必须注册无人机执照,将注册生成的代码贴在无人机上,对无人机禁飞的区域也有详细规定。当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对于消费级无人机的管理法律法规尚不明确,对于影响民航安全的行为也并未有明确的制裁措施。因此,如果能尽早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将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结合,那么无人机的使用将会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