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一篇文章《学生自杀频发,体育生却是个例外》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篇文章把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讳莫如深的话题——学生自杀,抛到了公众面前。
目前我国并没有发布过每年对学生自杀现象进行统计的公开数据,但根据已经见诸媒体报道的学生自杀事件,可以推测,学生自杀现象的确可以用“频”字形容。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在2007年发布过一份对过去12个月的统计报告,调查显示,我国五分之一的中学生产生过自杀念头,6.5%的中学生为实施自杀做过计划,这个数据是非常惊人的。
在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更积极的人生观、扫除自杀阴霾的问题上,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提出,应重视运用体育手段。
“体育生以及有运动习惯的学生,为什么自杀现象比较低,因为体育运动对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挫折教育。”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向记者表示,体育的作用不仅是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更重要的一点是它对人的意志、精神方面的锻炼。
姚明曾在参加一次学生活动时说过一句名言,“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创造了北京奥运会“八金”奇迹的美国著名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曾说过,战胜失败的唯一办法是更加勤奋。中国第一位网球“大满贯”单打冠军选手李娜曾表示,她希望与球迷们分享的人生经验不只是成功体验,还有失败经历。
参与体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不断面对失败的过程,磨炼的是一个人永不放弃的意志。但这种挫折教育,在文化课学习压倒一切的中国各级学校中,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王宗平表示,“从体育来说,其实是‘教化’的作用更优于‘健身’的作用,但我们不仅没有充分意识到,眼下还在削弱。”
比如,所谓艰苦一点的、“危险”一点的体育项目,正在逐渐退出学校体育活动,从长距离的跑步,到体操的器械锻炼,再到野营拉练等都是如此。但在学校的教育体系里,体育对学生意志品质的磨炼,具有其他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特性,王宗平表示:“学生的顽强意志,是文化课堂上很难培养的。”
北京某大学体育老师发现,近20年来,娇弱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身体素质的下滑只是其一,这些大学生心理上的脆弱,“稍遇挑战就放弃”,才更让人担心。
放弃并不是战胜失败和困难的办法,那些热爱体育的学生会更懂得姚明所说的“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的道理。然而,有一些学生不仅选择放弃应对失败,甚至还放弃自己的生命。
智商、情商、动商,这应该是一个人成材的三个基本条件,动商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除了强健的体魄之外,还包括因体育锻炼所带来的顽强意志、不屈不挠和团队合作精神。
不久前,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有体育特长的人更容易成功》,文章列举的国内外一些知名的政界领导、商业领袖、学者精英,几乎都是体育爱好者。健康的身体素质当然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但更重要的是,体育的教育价值在这些成功人士身上一览无遗。
要让体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里获得应有的地位,需要突破很多掣肘。
王宗平表示,“我们整个教育和人才的评价机制,太偏向书本知识;所谓的校园安全问题,限制了稍微带点‘危险’的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大多数家长的观念里,还是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都可缺失。”
因此导致的问题已在显现,有些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如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30年下滑,已经攸关民族存亡;而学生“自杀”频发现象,不过是因学校体育未获应有地位而间接导致的又一个可怕恶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