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河北石家庄65岁的老人何信芳痴迷“农耕文化”,十年来收集300余件旧农具,其中大部分正在该市博物馆展出。在博物馆内,犁、耧、锄、耙、钝、辘轳、独轮车等各种老物件让人目不暇接。图为“百岁”立井水车。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3月13日,河北石家庄65岁的老人何信芳痴迷“农耕文化”,十年来收集300余件旧农具,其中大部分正在该市博物馆展出。在博物馆内,犁、耧、锄、耙、钝、辘轳、独轮车等各种老物件让人目不暇接。图为何信芳(右一)与好友一同修复淘来的旧农具。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3月13日,河北石家庄65岁的老人何信芳痴迷“农耕文化”,十年来收集300余件旧农具,其中大部分正在该市博物馆展出。在博物馆内,犁、耧、锄、耙、钝、辘轳、独轮车等各种老物件让人目不暇接。图为石家庄博物馆内,何信芳展示早期打鼠匣子。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3月13日,河北石家庄65岁的老人何信芳痴迷“农耕文化”,十年来收集300余件旧农具,其中大部分正在该市博物馆展出。在博物馆内,犁、耧、锄、耙、钝、辘轳、独轮车等各种老物件让人目不暇接。图为用于运输的“铁脚大车”。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3月13日,河北石家庄65岁的老人何信芳痴迷“农耕文化”,十年来收集300余件旧农具,其中大部分正在该市博物馆展出。在博物馆内,犁、耧、锄、耙、钝、辘轳、独轮车等各种老物件让人目不暇接。图为何信芳正在展示钉马蹄的相关器具。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3月13日,河北石家庄65岁的老人何信芳痴迷“农耕文化”,十年来收集300余件旧农具,其中大部分正在该市博物馆展出。在博物馆内,犁、耧、锄、耙、钝、辘轳、独轮车等各种老物件让人目不暇接。图为清朝光绪年间的“扇车”。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3月13日,河北石家庄65岁的老人何信芳痴迷“农耕文化”,十年来收集300余件旧农具,其中大部分正在该市博物馆展出。在博物馆内,犁、耧、锄、耙、钝、辘轳、独轮车等各种老物件让人目不暇接。图为石家庄博物馆内,何信芳(右一)与参观者交流。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 中国百余家博物馆聚首河南纵论当代使命:让历史说话
- 全国政协委员专家部长共为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寻路
- 国家文物局:“十三五”时期建立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
- 这事定了 每25万人将拥有一家博物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