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6日报道 英媒称,中国在非洲的首轮投资热潮集中在自然资源开采领域。中国人对金属和能源的巨大需求从整体上推高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这反过来又加快了非洲大陆经济增长。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4月4日报道,如今随着中国许多产业过剩产能累积、投资增长放缓,中国支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时代已经结束。需求走低导致2014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下跌。中国不大可能重新担负起推高大宗商品价格的角色,而是准备转变为最大的资本输出国。这为非洲国家带来了新的机会,非洲各国政府应该做好准备以便从中获益。
吸引劳动密集型价值链
报道称,许多劳动密集型全球价值链正在开始转移出中国。由于经济发展以及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数量不断下降。此外,经济增长还导致薪资水平整体上升。上述两个因素意味着在大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国不再拥有相对优势。
一直以来,非洲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度很小。因此,目前这个转变的受益者大多是中国的周边国家以及其他亚洲国家。但鉴于许多非洲国家拥有大量而且数量还在增加的年轻劳动适龄人口,它们有潜力向劳动密集型生产过程提供劳动力。
如果非洲国家政府能够努力争取一小部分劳动密集型价值链转移到非洲,也能带来就业机会的大幅增长。然而要做到这一点,非洲大陆需要大力改善投资环境。
竞争和限制条件
报道称,中国越来越多地输出资本还引起发展援助领域的竞争,因为非洲国家政府不再只能单一地依赖传统金主的援助。这让他们在谈判中处于一个更有利的位置,援助附带的限制条件从整体上变得越来越灵活。
报道称,与此同时,拥有额外的融资渠道让非洲国家政府在与中国投资者谈判时掌握更多筹码,可以确保投资者满足基本的劳工权益和环保要求。
在这个变化的背景下,传统金主仍有很大操作空间。他们的一个新利益领域是给非洲政府提供咨询和专业知识,帮助非洲国家积极处理与中国投资者之间的关系。非洲大陆已经有这方面的案例。
例如,非洲国家聘请英国或美国公司担任工程监理,确保中国公司承建的项目符合必要标准。另外一个领域将是支持非洲国家政府建立更加有效的公私合作关系。
报道称,中国投资很大程度上瞄准的是能源和交通行业,也开始从本质上附加更严格的经济条件。随着中国在委内瑞拉等一些国家遭遇贷款偿还问题,如今中国投资者在发放贷款前常常参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宏观经济评估,以确保能收回贷款。
挑战和机会
报道称,中国经济增长和在非洲的投资仍存在一些挑战。例如,中国公司在非洲的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常常大量使用中国劳工,甚至一些本可雇佣当地劳工的低技能岗位也是如此。此外在非洲大陆,除了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领域的大型投资,还有越来越多中国中小企业进入非洲零售和批发行业,与当地人形成竞争。
报道称,由于中国企业融资更容易、出售的商品价格更低,许多非洲国家商界对这种类型的竞争十分反感。然而,这类挑战是非洲国家有能力也应该积极应对的。
非洲各国应该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崛起及其对非洲越来越大的兴趣,并主动利用其中的机遇,特别是应该制订相应政策,吸引正在转移出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因为这么做将带来大量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