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街头再现共享电单车 曾被紧急叫停)
继此前两家共享电动车一亮相即被紧急叫停后,昨天,一款名为7号电单车的白色电单车开始在本市海淀区、石景山区、昌平区投放,并以“求监管”的态度寻求与监管部门建立沟通联系渠道。同时,曾被叫停的小蜜单车也重新“出山”。
按里程收费 已投放2000辆
昨天上午,在中关村软件园附近,一排白色车身、红色车轮的自行车引发众人驻足。虽然与普通自行车外表并无二致,但仔细看,车身上加装了一块黑色的电池盒,车尾还印着醒目的“共享电单车”字样。
有路人扫码下载APP准备尝鲜。进入应用首页,用车前需要输入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注册,并交纳299元押金。正常用车时,通过7号电单车APP或者微信扫一扫,扫描车身的二维码或输入车辆编号,点击“立即用车”就可以解锁骑行,整个操作流程基本和共享单车相似。
电动车省时省力是没错,可万一骑着骑着没电了咋办?记者发现,在确认解锁前,屏幕上会显示当下这辆车的剩余电量、可供行驶的公里数,如果对车辆电量不满意,用户可以更换一辆再解锁。“用户不用为电量担心,后台能实时看到每辆车的剩余电量,并提前派出运营人员更换电瓶。”7号电单车首席营销官崔晓琪说。
与摩拜、ofo等共享单车按照时长收费不同,7号电单车是按里程收费,5公里内2元,超过5公里后每超出1公里多收1元,不足1公里的部分不收费。也就是说,只要骑行距离不超过6公里,骑这款电单车收费2元,与普通共享单车价格相差不大。
据悉,7号电单车目前已在昌平区、海淀区和石景山区的部分区域投放了2000辆,将视市民的需要,持续增加投放量。
“电子围栏”规范乱停车
共享单车随用随停极为方便,但随即引发的乱停乱放问题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昨天“进京”的7号电单车则采取了“指定停车点”的方式来杜绝乱停乱放。
“指定停车点”就是单车运营方借助地理围栏技术,在居住区、工作区、生活消费场所附近建立的“虚拟”规范停车区。具体使用时,当用户点击“立即用车”时,屏幕上会显示一个搜索栏和一句醒目的提示——“查看目的地附近是否有指定停车点,不在指定停车点还车最高加收100元”。在搜索栏中搜索目的地,就能看到附近的指定停车点。
骑行结束后,当用户将车辆骑到指定停车范围外,屏幕上会进行提示,如果此时仍坚持锁车,系统会立刻扣除加收“非定点还车费”:还车位置距离最近指定停车点小于1公里的加收10元,超出1公里的加收100元。
据崔晓琪介绍,根据其在南京和深圳的运营数据,借助指定停车点,其单车的违规停车率一直维持在1%以下,绝大多数用户都能做到规范停车。对于平台在后台设置的指定停车点,7号电单车也表示“求监管”,希望能与监管部门合作共同探索停车点的设立。
只能在指定停车点停车,并不会给骑行带来太大的不便。目前,在7号电单车已经投放的海淀、石景山、昌平三区,平台已经设置了近1500个指定停车点,人口密集的区域甚至可以做到每50米就有一个指定停车点,停车并不麻烦。不过,目前其电子围栏技术的定位精度为10米到20米左右,精准度有待提高。
投放车辆正陆续上牌
此前,试水在北京投放的小蜜单车、电斑马很快遭到交管部门叫停。根据交管部门通报,叫停原因主要是投放车辆均拆除了脚蹬,不符合《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也未登记上牌。
日前,被叫停的小蜜单车重新“出山”,出现在北京街头。客服人员表示,目前投放的小蜜单车已经符合相关规定,并且取得了牌照。记者昨日在北三环附近的街头看到,已投放的小蜜单车尾部挂着底色白色、有“北京”字样打头的数字车牌。不过有媒体发现,最新发布的《北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中并未有小蜜单车的身影,使得其资质成谜。记者联系小蜜单车运营方后,对方并未做出回复。
此外,虽然小蜜单车已经根据“国标”要求装上了脚蹬,记者通过APP地图找到的两辆小蜜单车,脚蹬却都已缺损,两辆车的脚蹬均只剩下单侧一只,断电情况下无法通过脚蹬骑行。
“关于车辆资质,我们联系了全市20个车辆登记站和五六家车管所,并向他们全部提交了上牌申请。”崔晓琪介绍,7号电单车此前已在南京完成1万辆车的上牌,在北京所有投放车辆均符合“国标”关于最高车速低于20公里每小时、整车重量不超过40千克、具备脚踏功能、功率小于240W这几项规定,并已进入《北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且拥有车辆发票和合格证,目前正等待上牌申请批复。
在等待牌照获批期间,上路是否具备政策条件呢?对此崔晓琪解释,“多个车管所、车辆登记站给我们的反馈是,在完成上牌前,持申请车辆的产品合格证及发票可以上路。”
对于人们最为关心的车速问题,记者在骑行小蜜单车、7号电单车时用地图软件作了最高车速测试,粗略计算分别为16和18公里每小时,符合20公里每小时以内的国标规定。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用户在购买到电动车后,会把电动车前方的“限速线”剪掉,使得电动车国标的限速规定形同虚设。对此,7号电单车没有通过限速线的方式来进行限速,而是将限速规则直接写进了车辆内置的芯片中,用户无法通过改装突破限速,从而保障道路安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