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腊林洲高滩守护工程。新华网 张道营 摄
新华网武汉4月15日电(张道营)15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正式通过竣工验收,航道水深提高到3.8米。这意味着3000吨级货船组成的万吨级船队可昼夜双向通航,黄金水道的运输潜能进一步释放。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认为,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可初步缓解长江中游航道“瓶颈”,为长江航道整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是贯彻落实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的重点工程,起于枝城,止于洞庭湖出口处的城陵矶,全长280.5公里,工程投资近40亿元,2013年9月14日开工建设,2015年12月投入试运行,提前3个月完成建设工期。航道的成功整治,不仅提高了荆江河段航道尺度,推动了长江船舶大型化发展,而且有效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沿江地区环境污染,实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提升长江干线航运能力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姜明宝介绍,荆江航道整治工程投入运营后,通过船舶大型化增加载货量、吸引转移货运量和减少中转过驳等方式,可以减少航运企业成本,增加港口吞吐量,提高航运企业和港口经济效益。据研究机构测算,荆江河段航道的成功整治可提升水路运输的竞争力,在未来20年内能提升航运直接经济效益207亿元,也为沿江地区增加就业250余万人,拉动GDP增长1700亿元。
姜明宝表示,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加快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工作,航运能力明显增强。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成功初通,5万吨级海船可直达南京;上游九龙坡至朝天门河段等一批航道整治工程有序实施;长江支流和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项目建设全面加快,通航条件明显改善,长江黄金水道功能日益凸显。
为我国大江大河航道治理提供成功范例
荆江航道整治被称为世界级难题,工程共建设护滩工程34道、堤坝工程6道、填槽护底3道、守护高滩岸线近40公里、护岸加固20.58公里,面临着防洪、生态与河势等多种科学问题。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介绍,长江航道局作为工程的组织实施单位,在五十多年来对荆江河段航道观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新水沙条件下航道演变与水沙运动的响应理论,提出了基于航道滩槽联动性的“固滩稳槽”整治新方法,研发了系列长河段系统治理整治建筑物的新结构、新工艺,探索了贯穿生态保护新理念的航道治理技术,形成了大型枢纽运行下长河段航道系统整治成套技术,为我国大江大河航道治理提供了成功范例。在建设者的努力下,该工程突破了19项关键技术,获得2项国家级创新成果奖,48项省部级创新成果奖,60余项成熟结构工艺,40余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投入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金2.68亿元
荆江航道整治工程施工段水生生物种类多样,鱼类资源丰富,有麋鹿、白鳍豚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涉及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及漂流性卵产卵场,生态保护要求非常高。
唐冠军表示,工程建设贯彻“生态优先,共抓大保护”的生态建设理念,科学制定生态环境保护顶层设计、广泛实施生态修复、全面进行生态监测,专门列入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金2.68亿元,修复陆生、水生生境218万平方米,被交通运输部列为“生态环保示范工程”。据监测,4年多来,在该区域3个国家级保护区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数量较开工前增加15头,麋鹿增加207头,国家“四大家鱼”产卵场相对稳定。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