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青年“花式”就业创业:当创业“保姆”、当学徒
2017年05月04日 11:47:54 来源:新华网 记者 周蕊

  新华社上海5月4日电(记者 周蕊)从学校出门之后做什么?对越来越多的青年来说,创业已经不再是“非主流”的选择,甚至有不少青年还选择成为孵化创业团队的“保姆”,而“再传统不过”的就业,也有了学徒制、半工半读等种种创新模式。

  创业正在成为毕业生“第四条道路”

  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近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上海16-35周岁青年的创业活动率为12.4%,相当于每8位青年中就有一位是创业者,而这一数字在2009年时才仅有6.7%。青年将创业作为人生选择,这正在变得主流。

  “当年打算创业的时候,身边好多人都劝我不要这么‘任性’。”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盛视天橙公司,其创始人陈嵩2008年本科毕业时,没有走就业、读研和出国的传统道路,而是选择了“第四种道路”的创业,“最开始搬到漕河泾孵化器的时候,只有一个人、一台电脑、一辆自行车,对各种优惠政策也‘两眼一抹黑’,现在的大学生创业想法成熟很多,创业的环境也更加宽容。”

  不再是“非主流”选择的创客概念,甚至还成为大学生校园竞赛的“影响因子”。已经在中国各大高校里举办多年的欧莱雅中国区“校园市场策划大赛”,今年将决赛首次由传统的“演讲+ppt”模式改为了“创客孵化器+创意博览会”的模式。记者在决赛现场看到,若干张展台绕场一周摆开,13支团队化身竞标的“参展商”,在自己的“摊位”上“各显神通”,直接邀请评委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深入互动。

  创客“保姆”:“你的创业,由我来守护”

  你选择了创业,我选择守护你的创业。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创业,他们中的部分还选择了为同龄人做创业“保姆”。

  在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这里的450多家在孵企业的创业者大多是“80后”,他们的孵化“保姆”团队,平均年龄也不到35岁。孵化团队的负责人王钟澔说,同龄的孵化团队和创业者,沟通更加紧密。

  虽然年轻,但这支20多名员工的孵化团队对企业的需求“有求必应”:创业中心孵化团队的“菜单”上,共有16个模块、520多种服务,从工商注册、人员招聘到专利申请、投资路演,涵盖了从企业诞生前、直到做强做大整个阶段的“全生命链服务体系”。得益于“保姆式”的服务,统计显示,创业中心累积孵化的1000多家企业中,成功率(一年生存率)超过91%,远高于行业水平。

  几年前获得上海市徐汇区第一届“创业梦之星”大赛第一名的李万万,现在已经是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的一员。“创业者在初创阶段经历的问题和‘阵痛’有其共性,我当初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也许能给今天的创业者启发。”成立于2000年的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现有专家635位,十多年来累计服务创业者逾46万人次,帮助10万余名创业者成功创业。

  “花式就业”提升着青年就业的竞争力

  对现在的“新新人类”来说,“再传统不过”的就业也能玩出花样:新型学徒制、半工半读等“花式就业”正在提升着青年就业的竞争力。

  上海市首批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单位强生出租车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戴明晨介绍,试点以来,公司新录用的首次加入出租汽车行业的驾驶员,通过师徒带教,让新员工快速适应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技能。“完成全部课程和带教后还将参加专项职业能力技能鉴定,考试合格颁发证书。”

  “有啥不懂都能问师傅,出车的时候特安心。”“85后”青年于巧立是新型学徒制试点的首批受益者。刚入职时的于巧立,对道路的熟悉度不足,每个月“吃”的违章罚单不少。“加入学徒制后,师傅帮我熟悉道路,手把手教车上设备的使用方式、出车前的检查保养等,就连如何服务外国人和特殊乘客等事项也一一教授,现在我不仅违章少、开车顺畅,与乘客的关系也更加和谐。”

  在强生公司所在的上海市静安区,一些企业还推出了“半工半读”等特色项目,为青年就业助力。这一项目的参与者不仅可以能上静安区业余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开设的大专、本科学历班,参加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还能在取得执业等级证书后进入企业进行对口的实训。

标签:创业;上海市;孵化;保姆 责任编辑:金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