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号称改变教科书的“电荷不存在”最新进展:作者承认自我炒作
2017年05月08日 22:54:21 来源:科技日报

  自称“民间科学家”的凡伟所创造的“电荷不存在”理论引发的讨论在网络上持续升温。这么一个明显不靠谱的理论是如何进入公众视野的呢?最初发布这一消息的自媒体有什么背景?

  记者调查发现,这一“重大新闻”最初来自于5月6日一个名为“青年传媒”的头条号(“今日平台”自媒体平台账户,类似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篇文章,标题为“重磅,中国科学家发现电荷并不存在,将改写教科书!”。在论文首页,作者信息显示为云南大学物理系凡伟。论文已发布在中科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上。

  文中说,来自中国云南大学的一名科学家(凡伟)发现电荷并不存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同行评审,相关论文和实验已经通过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森教授的评审。这意味着我国的科学家即将改写全球的教科书,这是我国科学家的胜利,也是基础物理学的胜利。

  中科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上的论文截图。  图片据科技日报

  有人认为这是假的,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发现,甚至可以获得诺奖。但是,随着网友对这一事件关注的持续升级,以及云南大学发声明称凡伟不是该校师生,5月7日不但最初发布的这篇文章已被删除,连头条号“青年传媒”也搜索不到了。

  凡伟承认发表文章的头条号“青年传媒”是自己所开

  事件发生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韩迪在自己的知乎账号指出,头条号“青年传媒”CEO就是凡伟本人。现已被今日头条封禁。

  左侧为发文头条号截图,右侧为凡伟自我介绍

  记者联系到了凡伟本人,他也承认,青年传媒最初发表的那篇文章是自己团队的编辑编写的,他先找过云南网等媒体寻求宣传帮助,但是对方没有予以关注,当这次学术造假新闻被爆出后,云南网才联系到他进行采访,采访的内容围绕学术造假进行。

  目前,不但凡伟的头条号“青年传媒”已被今日头条封禁,他发表在中科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上的论文也已被撤稿,并将凡伟列入非诚信作者黑名单中。

  记者浏览了凡伟的新浪博客,博客中共有47篇博文,包括自己对一些物理理论的“研究论文”、与专家互动邮件的截图、对不能发表文章的抱怨等等。他在2017年5月4日发表的博文“为什么说电荷是不存在的”点击量超过一万,另一篇发表在4月21日的文章“24岁中国小伙,有望站在诺奖领奖台上向女友求婚”获得了四千多个点击量,打开博文,一句话爱因斯坦名言映入眼帘: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凡伟说,自己确实是自我炒作,但是有说不出的苦衷,用假身份和自我炒作都是被逼无奈的,因为国内外封杀民科,必须搞到正规身份才能不受歧视。

  被鸣谢的专家均发声回应

  在自造的采访文章中,凡伟一共提到了三位曾经给予他支持和肯定的人士。分别是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森教授、中科院院士雷啸霖、某知名大学一位副教授沈老师。来看他们如何回应“电荷不存在”事件。

  诺奖得主约瑟夫教授:我拒绝了凡伟,通过评审完全不是事实

  凡伟在文章中提到,相关论文已经通过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森教授的评审。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在读博士韩迪给约瑟夫森教授(BrianD.Josephson)发了邮件,并获得了回复。

  Josephson教授表示,“相关论文和实验已经通过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森教授的评审”纯属胡说八道。

  Josephson教授回复中提到,他觉得凡先生发给他的实验(注:不是理论)有点意思,所以问了他几个问题,而且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Josephson教授把近期对话抄送给了韩迪,内容包括凡先生希望Josephson教授帮他的文章写一封推荐信,教授客气的拒绝了,并表示不希望继续讨论下去,祝他别处好运。并且Josephson教授对凡伟所谓的“通过评审”的说法感到不能理解!

  被特别鸣谢的雷啸霖院士:鼓励精神,但明确表示不同意论文发表

  凡伟在文章中对中科院院士雷啸霖特别鸣谢。记者联系到了雷院士。雷院士给出了如下回复:

  “近5年来,凡伟以一个学生的名义,给我发过多次邮件,寄过他的多篇文稿给我看。抱怨多次投稿被拒,也曾提出请我推荐。作为一位教师,在给他的回信中,我对他提出新奇的想法,大胆探索的精神总是鼓励的。但具体到他的文章内容和观点,我搞不懂,我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不可能推荐。我与他的文章写作和评议更是毫无关系,也不知道其他专家的评议。我多次对他说:新的模型(理论)不但要能解释原有模型(理论)可以解释的所有实验结果,还必须解释原有模型(理论)不能解释的实验结果,才能被大家接受。在经典电磁学以外,你的新模型如何?必须一点一点检验的。”

  2013年时,凡伟就把自己的成果“电荷是不存在的”一文通过邮件发给了雷啸霖,雷啸霖在回复中明确表示不同意文章结论。

  2017年4月23日,凡伟的这篇文章依旧没有获得发表,他又给雷啸霖院士发去了邮件,雷啸霖回复道:你寄来的文章也大致读了,但这些东西我确实不懂。涉及的范围太大了。如果几乎所有这方面的专家和权威都不能同意你的观点,我以为还是可以想想,自己的系统理论模型是否还未能盖过和超越目前大家接受的理论模型?自己的想法是否还是有不足或不对的地方?一个新的理论不仅能解释原有理论能够解释的所有实验和观测,还能够解释原有理论不能解释的实验和观测。理论涉及的面越大,涉及的所有实验和观测的学科当然就越多。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可能是不对的。仅供参考。

  凡伟称“实际上第二作者”沈老师:公式随意,属于病态科学

  凡伟在文中称某知名大学副教授沈老师给予他很大帮助,是论文“实际上的第二作者”。在新闻发出后当天晚上7点,在知乎的帖子“如何评价凡伟提出的电荷不存在理论?”中出现了名为胡晓凡的用户发了一张沈教授微信回复的声明:

  记者也联系到了沈老师,采访如下:

  记者:上面图片中的文字是您的原话吗?您是否作为指导专家给予凡伟论文指导?

  沈老师:那段文字(上一张文字图片中的内容)是我写的,朋友替我上传的。以前有人来问我物理问题,我一般比较热心帮人解答。他们问的多数物理问题是无价值的,只少数问题值得思考,但也仅仅属于教学层次上的问题,不属于学术问题。凡先生这类论文,从细节上讲,太多地方想当然地随意给出公式,没有顺利的逻辑过程。从框架上讲,也无新概念、新公式、新预言,只是把老概念、老公式重新组织理解了一下,但这种理解是错的,也只能算高中生练笔。我坚决反对为博眼球而写夸张的头条(当前这种新闻头条多有这种风气),真正的科研成果应是自然发酵的。我根本不想参与其中,之前他写过其他新闻稿件,我要求他不要提及我,因为我早担心他会夸张宣传。现在他把我拉进去捆绑,我为之十分烦恼。

  记者:凡伟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跟您有600多封邮件沟通,是否是这样?您对他的研究内容是否感兴趣?您认为他是伪科学吗?

  沈老师:属于病态科学(研究者主观上强烈希望自己的理论是对的,但是实际上不是这么一回事)。他有三四个“学说”(属于电磁学、经典力学、量子力学三个领域),他从大二到现在毕业一年,共四年,平均每隔十天与我邮件上讨论一下,我是当作是学生来提问而答疑的。如果是伪科学,那么是没有讨论价值的。他的属于是教学层次上的理解问题,发展起来的病态科学。凡先生违反讨论者意愿,把普通讨论当作是对方认可、把对方质疑和否定当作是对方指导、把对方认为的低级错误当作是“重大成果”,违反讨论者的愿望。

  记者:您了解他在毕业之后做什么工作吗?现在是否还有邮件往来?

  沈老师:他毕业之后加入了一家公司(具体不了解)。我对于他的每次邮件都是持否定意见的(一一指出哪里错误,建议他再沉下心来好好读十年物理,为他推荐各种教材)。过去,从他大二起,我一直当他是云大的,他向我提了一些电磁学与量子力学物理问题,从教学角度讲,我对其钻研好问精神表示赞赏,觉得碰到了真正的爱学习者。我按照我的经验教训,给他一些可能的建议,推荐他一些理论物理教材,希望他打好基础、做上百本学习笔记,且也多次告诉他要沉下心来,安安静静,好好学习,要他先坐冷板凳十年,不要动辄就去联系各个领域的中外名家院士。目前对物理痴迷的人是十分少的,象他那样痴迷,我本以为是珠宝,但是他对我的建议要么用一句话打发,要么总有他的反驳意见。我觉得我的思维根本不与他在一个频道上。他若愿意好好地扎实学习,把基础真正打好,会是一棵好苗子。

  记者:从您掌握的信息,他是哪的学生?

  沈老师:他从大二起直到现在毕业已一年,我一直以为他是云大物理系的。他发给我他写的论文也是以此为署名地址的。

  记者:您看过他发表的这篇关于正负电子的论文吗?您怎么看?

  沈老师:论文我都看,因为属于我教课范畴。但是,我曾给他的评语是这样:这种论文,从细节上讲,太多地方想当然地随意给出公式,没有顺利的逻辑过程。从框架上讲,也无新概念、新公式、新预言,你只是把老概念、老公式重新组织理解了一下,但这种理解是错的。只能算高中生练笔。他这些论文几年前已写好,我都是表示否定的,几次跟他讲过,“即使我在高中与大一时,我也看不上这些论文,你的钻研的灵魂是很要强的,但躯体太低级了,还需要刻苦学五到十年几十本教材”。

  多年来联系过数十位院士专家

  多年来,凡伟通过邮件联系过的专家不仅有雷啸霖院士和沈老师,他把自己联系过的专家都贴在了博客里,多达数十位专家和院士。

  联系名单中还包括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院士。公众号“有下文”翻阅凡伟微博发现,他在一篇讨论引力和星体动力起源的文章中,自称得到欧阳自远院士的指导,可这回复似乎不算是指导。

  正如沈老师和雷啸霖院士那样,这些专家或许也仅认为凡伟是一名在云大上学的大学生,不论他提出的问题是不是科学的,这些专家作为老师都愿意予以指导和鼓励,凡伟与这些教授、院士的邮件往来长达几年时间,而凡伟却把这些精神鼓励和学习建议当成了对他“研究”的认可甚至合作者。

  沈老师对记者说:“我对很勤奋爱钻研的同学总是很有好感,愿意帮助。现在国内一般大学里的一些大学生却有因为24小时打游戏而荒废学业、无所事事的。以前觉得凡伟跟这样的学生形成对比,原来我把精力放在了一个错误对象身上,很痛心!”

  凡伟:我就是“民科”,被退稿200多次后用云大邮箱投稿

  记者试图通过凡伟论文下方的QQ邮箱加他的QQ,但凡伟设置了验证通过问题:QQ被加爆了,很抱歉。记者只能通过QQ邮件联系他,之后得到了凡伟回复的一篇长达3400多字的声明。(附后)

  凡伟博客上的照片

  声明指出,他并非是云南大学物理系的学生,并不存在对云大物理系抹黑事件,签署云大物理系地址另有内情,在高中阶段,他由于痛恨应试教育而中途辍学,并想通过自学成才来改变应试教育。“我就是大家眼中的‘民科’!”凡伟在声明中说。

  他在声明中写道:“当时我最想做的事是‘改变应试教育制度’,当我知道怎么去改的时候,我发现我没用话语权,因为平时好奇心毕竟强,比较善于思考问题,所以就想到要不搞份诺奖,等有话语权了就好改变‘应试教育’了。”凡伟直言不讳地说,自己就是大家眼中的民科。

  为什么要署名云大物理系的学生呢?凡伟这样解释:刚开始写论文的时候因为不是正规科研单位,没有导师签名,所以没有人接收,所以他必须要有一个正规单位署名,由于他人在昆明,所以就书上了云大物理系。他先后投稿过国内外几乎所有相互学术期刊,被退稿差不多200多次,在投稿无用后,凡伟开始通过邮件尝试联系国内外的物理学专家,但是,这些专家在得知他是“民科”后就基本不予以回复了。

  之后,凡伟想到了用云大的邮箱地址,因为用edu后缀地址会让论文看起来更正规一些,所以他借用了他认识的一名云大同学的邮箱。

  记者尝试注册中科院论文预发布平台,发现如果不使用机构邮箱,可能造成论文无法提交。

  凡伟在声明中还说到:这次以云大物理系名誉发表论文的新闻事件,其实我早有准备,我知道会被人肉出来的,所以,我想借此次机会纠正这种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国人的科学普及率那么低,竟然有那么大的学术歧视问题,我想问的是:“民科怎么了?”还有,昨天的头条内容在不知道什么原因情况下封杀了,很多跟我有交际的老师纷纷倒戈,跟我划清界限,他们在怕什么?这是科学权威对我的绝地反击吗?

  开放平台无需同行评议

  凡伟发表论文的中科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是什么性质的平台呢?据媒体报道,2017年4月6日,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期刊合作说明会在京举行,院内外56家科技期刊代表参会。

  会上,中科院文献中心副主任张智雄代表项目承担单位介绍了国际科技论文预印本趋势与ChinaXiv平台进展,指出“芬格规则”正在被打破,新型期刊已经开启基于预印本平台的新服务模式,国内外预印本纷纷出台,正在改变学术交流模式,希望科技期刊能与ChinaXiv携起手来,共建一种开放高效的中国科研学术交流环境。

  报道中称,ChinaXiv是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组织实施,发展规划局提供具体指导,文献中心联合相关研究所和相关科技期刊倾力打造的国内第一个按国际通行模式规范运营的预发布平台。平台面向全国科研人员接收中英文科学论文的预印本存缴和已发表科学论文的开放存档,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和及时发表最新成果的有效渠道。

  在学术出版界,预印本(preprint)是指尚未在同行评议学术期刊中正式发表的科技论文手稿。关于预印本地位及可引用性的争议一直存在。

  现在,凡伟的论文已经被该平台删除,但是文章在删除之前获取的8000多次点击量和4000多次下载量刷新了中科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的单篇论文点击和下载记录。

  央广“新闻纵横”记者联系到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黄向阳,黄向阳解释了“预发布”的含义:“它是国际通行的、学术发表时,为了避免首发权被出版商掌握,学术共同体做预出版的工作,‘预’代表还没正式发表的文章。这是一个开放平台,他只要发,我们认为只要格式合格,就会把它公布在整个学术界,大家可以对它进行同行评议。评议和期刊编辑部的那种是两个概念,这个就是接受更广泛的公众的监督和公众的评议。”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张智雄表示,未来平台要提升审核能力。“国际的通行做法是,看论文作者、单位,论文合不合规,是不是研究型论文,后边的发布都要作者自己负责。我们会给他发布出去,让学术界进行争论到底怎么样。”

  附:凡伟的声明

  我并非是云南大学物理系的学生,并不存在对云大物理系抹黑事件,签署云大物理系地址(另有内情)。

  我对此次新闻事件对云大物理系造成的影响,深表歉意,不过,这将是积极的,当事件发生时,云南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院长戴本忠(主管学术)老师第一时间给我发了微信,一再协调撤销媒体所报新闻稿。戴老师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老师,有这样的院长,有对物理感兴趣的同学,你们尽管放心的报考云大物理系。

  如果我的发现被科学共同体认可,我也会去云大物理系任教,我会把云大建成当代物理学的中心。

  严格的说,我就是大家眼中的:“民科”!

  我出生于1993.6,云南省宣威市的一个乡下农村,从小立志改变社会,初中时就立志考清华、留剑桥,并立志读书期间三不谈:不谈恋爱、不谈身边琐事、不谈金钱,并且也做到了。

  踏入高中第一天,我就志在清华,但是读了几个月后,我就后悔了,在学校根本学不到任何有用的东西,整天就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完全是浪费时间,我痛恨极了应试教育制度,我感觉再这样下去,我就废了,离我的理想越来越远了,继续读下去,我会考上好的大学,找份好的工作,但是我的理想没法实现,整整经过几个星期的冷静思考,我决定退学自学。

  因为当时我觉得:人生只有一次,如果我选择了安逸的现在,那么,老来那天我会后悔,但是如果我现在选择了梦想,即便最后没成功,我也曾为梦前行,人生无怨无悔。

  所以我给自己取了一个座右铭:“人生在世终须死,不尽吾质怎肯修?”

  我计划用10年的时间半工半学来学尽古今中外能用的所有,实际我泡了3年图书馆(在广州新华书城、昆明新知图书城、昆明市图书馆),自学了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心理学等等,物理学其实只是我其中学的一小块。

  当时我最想做的事是“改变应试教育制度”,当我知道怎么去改的时候,我发现我没用话语权,因为平时好奇心毕竟强,比较善于思考问题,所以就想到要不搞份诺奖,等有话语权了就好改变“应试教育”了。

  因为小时候对磁铁,还有摩擦起电现象比较好奇,所以就想到去解释这两个问题,因为这是物理学的基础,只要解释了,肯定能拿诺奖的。

  后面我就自学了大学物理四大力学,因为一些想法在脑海里呈现时,当时就对教科书持有怀疑态度,一度产生厌学情绪情绪,好在在请教中科院第三任所长,郝柏林院士时,他发现了我的问题,极大的批评了我(让我看郎道10卷),让我找一张白纸把教科书都推导一遍,让我及时,悬崖勒马,后面我都照做了。

  后来,我又看了费恩曼讲义,大学物理硕士研究生课程,博士研究生课程,虽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但是我还是系统的学习过物理学课程的。

  为什么我要用云大物理系作为论文的通讯地址呢?

  说多了都悲催,刚开始,我写出论文的时候(18岁),我拿去投稿,因为没有正规科研单位,人家看都不看就给退了,并且,学生投稿,需要导师签名,期刊和杂志社只认老师,不认学生的,更有,我发现,一个期刊和杂志社基本被主编和编委把持着,他们自己的人想怎么发布论文都行,圈外人是根本挤不进去的。

  这个也源于中国大学的唯论文评选职称,大家一窝蜂的发论文凭职称,版面连圈里人都不够用,我们外行更就只能呵呵了。所以,我必须要有一个正规单位署名,因为我在昆明,后面就书上了云大物理系,署名云大物理系,并不是因为云大物理系名声大,属上方便提升自己。

  另外,我投稿无用后,我就想到请教专家,所以,我就给全国各高校,科研所发邮件,我尝试过以普通科学爱好者身份去请教,当对方发现我是普通科学爱好者时,一下子就不理我,在潜意识里就是多年以后我才知道的学术歧视“民科”,我不知道我做错什么了,怎么就被歧视了?

  还有,学术歧视,不仅在中国,国外也存在。

  我先后投稿过国内外几乎所有相互学术期刊,被退稿差不多200多次,退稿理由都差不多。

  1):不符合本刊的定位和要求。

  2):不符合科学公认标准的标准。

  3):违背了传统理论。

  99%都是不审就退了,人家根本不给我发表我这种当代的“异端学说”,一些人直接说我“亵渎了科学”,试想,科学又不是神学,怎么会被怕亵渎???

  反正就是,人家不喜欢你的论文,不喜欢你那样搞,拒绝只是一个理由的问题。

  我先后还给《清华、北大、浙大、复旦、中科大、上交大、中科院等等》、《牛津、剑桥、哈佛、耶鲁、麻省理工、斯坦福、加州等等》等等几十个科研单位的专家发了请教邮件。请教讨论邮件超过6000封,回的寥寥无几。为了请教,你也必须有一个正规的单位,要不然人家就说你是“民科”,根本不理你。所以,我是有苦说不出,智能署名云大去请教,即便结果下来,收效甚微,因为云大实在太不知名,人家不会理你,给人家的感觉就是,不要说云大的学生了,云大的老师也没有什么水平,人家根本不屑。

  为什么要用云大的邮箱地址呢?(这也是有很深的内幕的)

  因为请教无望,没人愿意敢出头帮我推荐论文去发表,投稿也无望,我就想到先上传arxiv(这是国际上最大的论文预发布平台),可是我去上传,我根本没有权限,后面我找到白俄罗斯的一个科学家给我上传权限(他看了我论文非常支持),可是,论文才上传上去,就被删了,权限也被剥夺了,希望也破灭了。通常只有用edu后缀的邮箱才能直接在arxiv上传论文,后面我想到云大我有一个同学,我就借用了他的邮箱,用他的邮箱去上传,后面上传上去了,还是被删了,并表示,如果我再上传,就剥夺我的上传权限。你们说我心里苦不苦???

  其次,为了让论文看起来更正规点,后面我的论文角标我就纷纷用上了edu后缀的邮箱,不然,不然人家看到连edu后缀邮箱都没,直接退,看都不看。

  这次以云大物理系名誉发表论文的新闻事件,其实我早有准备,我知道会被人肉出来的,所以,我想借此次机会纠正这种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国人的科学普及率那么低,竟然有那么大的学术歧视问题,我想问的是:“民科怎么了?”

  我承认,民间科学家确实没有经受系统的科学训练,写出来的论文专业水平不行,但是他们的科学想法就低人一等吗?

  黑人和黄人在肤色上确实没有白人好看,立体感也没有白人好,黑人和黄人就不是人了吗?就不应该获得尊重了吗?

  这是赤裸裸的学术界的种族歧视。

  还有,我有看到,有国内权威专家说,现在科学是一份高度专业化的职业,普通人搞科研是不可能有任何成就的,并且物理学的基础都建的差不多了,好做的都让前人做了。

  然而,在我看来,这是一句彻头彻底的谬论。

  过去几百年,在那个物质贫乏、信息沟通滞后的年代,只有出身好的贵族家庭识字,并且还必须是贵族中的比较富裕的才有时间搞科研,那个年代搞科学才叫难;当代社会,互联网非常发达,大家生活条件都比较好,识字率那么高,信息沟通、交流那么方便,科学爱好者从互联网上随便都能自学成才的,根本一点都不夸张,现在搞科研反而容易很多。

  难是难在民间科学爱好者拿不到国家的科研经费,所以说,不是学术高度职业化,是拿钱高度职业化,拿纳税人的钱高度职业化,还有官僚化。

  他们拿了国家的钱,什么也搞不出来,突然冒出一个民间科学爱好者跑出来质疑了他们的研究,破坏了他们的既得利益,所以,他们就以出身来歧视民间科学爱好者,出身不好就代表科学想法都是低贱的吗?

  并且,作为训练有素的正规科研人员,他们的那种优越感,他们总认为他们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经受了最高的科学训练,他们都搞不出来的东西,你一个没有任何科学训练背景的人,凭什么站出来指手画脚?说到这里,我脑海里回荡着这样一句话:“不是鄙视你,你就是民科”。

  还有,从学术的角度,因为我请教过全球最顶尖的科学家,对他们的水平还是了解的,现在的科研论文,总喜欢搞一些花哨的东西,到处都是数学公式堆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专业,自己知道常人所不知道的东西,还好我会微积分、线性代数,要不然现在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我看到很多民间科学爱好者朋友,确实很多不可理喻,确实也存在无法沟通。可是,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都是文革时期的人,没有机会上大学,但是对科学有无尽的好奇心,他们很想让自己的想法获得社会的认可,可是科学共同体封杀所有不一样的言论,所有民科的言论,导致很多人精神异常,然后科学共同体有把这个被他们搞精神异常的人以偏概全的一棒打死所有学术爱好者。何等的卑鄙,是怎么的道貌岸然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

  对于我的学术问题,除了我的出身有问题,其它均是事实,我愿意为我说的话负法律责任。

  还有,昨天的头条内容在不知道什么原因情况下封杀了,很多跟我有交际的老师纷纷倒戈,跟我划清界限,他们在怕什么?

  这是科学权威对我的绝地反击吗?

  凡伟

  2017.5.7

标签:老师;邮件;头条;发布平台;中科院 责任编辑:金林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