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系紧民心相通的纽带)
5月11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情况。
中宣部副部长庹震介绍,自“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以来,国内外学界热烈响应。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相继成立的“一带一路”研究平台,目前已经达到300家。参与“一带一路”研究的外国知名智库已有50多家,中亚、东南亚和欧美国家智库纷纷组织研究小组开展“一带一路”专题研究。一批智库研究成果陆续面世。中国智库出版了400多本“一带一路”图书,国外知名智库发表了100多份专题研究报告。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兼执行局主任张晓强介绍,本次“智库交流”平行主题会议,智库专家将围绕着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如何发挥智库积极作用,形成《构建多彩丝绸之路共识》。
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介绍,中国教育积极行动,制定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重点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促进民心相通。在国际,一是加快推进语言互通,为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仅2016年我国就公派了42个非通用语种的1036人出国学习培训,填补了9个国内空白语种;同时,接受了17万人来华学习汉语,在沿线国家共有46万人通过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学习汉语。二是大力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为民心相通培育使者。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承诺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奖学金新生名额。三是全面拓展与深化教育人文交流,为民心相通系牢纽带。在国内,创造性采用省部签约共建方式,引领与推动14个签约省份在三方面着力,即发挥区位优势深耕周边国家人文交流,发挥资源优势专耕特色人文交流,依托品牌交流平台细耕专业领域人文交流。
文化部副部长丁伟介绍了文化交流相关工作。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出台了《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二是加强政府合作,到2016年底,已和“一带一路”沿线的60多个国家全部签订了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协定。三是强调社会组织参与,目前,正在推动建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四是增强人员交流,我国计划到2020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规模达到3万人次。我国还将邀请800名著名智库学者、汉学家、翻译家来华交流、研修,培养150名国际青年文化修复和博物馆管理人才。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介绍,为发挥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在“一带一路”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自2013年起,实施了“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和“丝路书香工程”。一是制作专题节目,传播丝路文化。二是举办电影节,带动文化交流。2014年创办了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2016年,参加丝绸之路国家电影节的国家达到了57个。三是与丝路国家合力创作,促进文明互鉴、文化繁荣。如中印合拍电影《功夫瑜伽》、中捷合拍动画片《熊猫和小鼹鼠》、中俄合拍电视剧《晴朗的天空》等。四是举办媒体品牌活动,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交流合作。五是强化技术产业合作,推动广播影视基础设施联通。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12日 02 版)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