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这场“盛会”浙”里亮了 看浙江如何走“一带一路”
2017年05月15日 14:42:11 来源:新华社

  宁波港北仑穿山码头。

  五月的北京,满目青翠,繁花似锦,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各国来客共聚一堂,只为一场“一带一路”的盛会。而对于开放大省浙江而言,早在三年前,便以脚踏实地走出去的践行者姿态,全身心融入到了这场由中国倡议的“盛会”中。

  从理念到蓝图,从方案到实践,从现实到未来……浙江用民营经济的特殊性,创新开放发展机制,携手抱团共走“一带一路”;浙江用开放发展的迫切性,积极应对外贸寒冬,勇拓市场立潮头;浙江更以向东直面“海上丝路”,向西通达“陆上丝路”的区位优势,建起一个个引进来、走出去的新平台。

  行进“一带一路”,浙江和世界经济早已密不可分。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

  新市场

  供给需求再平衡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始终没有走出阴霾,贸易投资低迷不振。特别是传统发达国家需求不振,复苏缓慢,使浙江主打的日用消费品、纺织品、机电产品等出口产品迫切需要寻求新市场。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让浙江企业意识到,在生产力空前发展的当下,资源和能力都不是问题,正是现有国际合作的碎片化,导致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去新市场发现新需求、配置新资源、对接新合作才有出路。”正如省商务厅外经处处长张曙明所说,近年来,不等不靠的浙江民营企业嗅到了“一带一路”市场的商机。

  过去两年,在贡献浙江“一带一路”八成贸易额的“领头羊”民营企业的带动下,浙江对全国“一带一路”进出口的增长贡献率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来,浙江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在全国所占份额也从2014年的9.6%上升至2016年的11.1%。

  从供给侧挖掘经济增长潜力,“一带一路”国家因自身基础设施滞后等发展问题,在交通、通讯等领域有着内在发展需求,为我省对外工程承包、装备制造产品出口及相关领域投资带来大量机会。

  2016年,我省在“一带一路”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备案额74.7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70%,“一带一路”已成为我省对外投资的主要区域。对外投资既有利于国际产能合作,又能取得不菲收益,更能带动国内相关装备出口,从而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再平衡。

  与此同时,相对于不少“一带一路”国家,浙江的社会文化具有优势,除了货物贸易外,在“一带一路”国家,浙江的服务外包、文化、教育等服务贸易产品也迎来新市场。

  在吉尔吉斯斯坦,浙江金华邮电工程有限公司创办德龙电视台,每天24小时免费不间断转播我国卫星电视频道,传播中国好声音;在马来西亚,高中生们会发现,他们手中的理科教材来自浙江教育出版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当地人至今津津乐道于《神医喜来乐传奇》《全家福》等来自中国浙江的影视剧……

  新机遇

  携手抱团走出去

  开拓“一带一路”新市场,就难免会面临新问题、遇到新困难,在对接“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创新发展机制至关重要。

  “相较大型央企和国企,我省‘走出去’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为主,显然,‘抱团出海’是最优选择。”张曙明介绍,近年来,我省将“联盟拓市”作为企业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创新机制,为的就是统筹运用海外市场的政府、业主、项目和人脉等综合资源,以集团式拓展的开发合作模式,实现行业上下游整合集成,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中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是“联盟拓市”的先行者,副总经理时雷鸣告诉记者,研究院在越南、泰国、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均有工程承包项目。“今年,开山集团投资的印尼地热电站项目也由我们进行工程总承包,通过‘联盟拓市’这一模式,在设计、采购、施工各个环节中,我们充分对接浙江优质企业共同参与项目开发与合作,在加快浙江企业国际产能合作步伐的同时,也使项目推进更快更优。”

  对外投资,资金是关键。如何创新企业、政府与政策性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促成产融合作新模式,是浙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的新思考。

  在这一背景下,今年,由省商务厅牵头,浙民投联合省交投、省产业基金、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锦江集团、工行浙江省分行共同发起设立了浙江丝路产业投资基金。

  不同于其他省份以财政资金为主导设立“一带一路”相关基金,该基金仅由省产业基金投入2亿元作为引导性资金,其他均由以民营资本为主的市场化机构投入,首期规模50亿元,政企携手聚合多种资源协同运营,这便是善于利用市场的浙江模式。

  抱团发展、善用市场,通过创新浙江特色的合作机制和发展模式,浙江人改变了“一带一路”建设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一般印象,在民营企业本不占优势的市场和领域,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新平台

  整合资源促发展

  发展,需要平台的支撑,尤其需要有效的、包容的新平台。

  在境外,我省发挥中小企业众多、产业链完备等优势,积极在“一带一路”国家打造境外经贸合作区,抱团发展。目前,我省在“一带一路”国家共有5家境外经贸合作区,其中,4家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国家级园区数居全国首位。

  在省内,浙江创新设立的国际产业合作园成为新常态下承接优质国际项目的绝佳平台。而其中,中捷(宁波)产业合作园、新加坡杭州科技园等“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合作园次第兴起,各国的优质项目、前沿技术和高端人才在浙江落地生根。

  就在5月12日,2017中东欧博览会在杭州举行新闻发布会。据介绍,今年的中东欧特色产品展展区面积比上届扩大50%,参展商品数预计比上届增加80%,“一带一路”各国商品早已逐渐深入浙江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三年来,落地浙江的“一带一路”系列展会成为全面展示各国的新平台。同时,浙江也积极走出去,在相关国家开展自办展。2016年浙江出口商品(德黑兰)交易会现场成交达4600多万美元,吉隆坡交易会成交3080万美元……走出去自己搭台,把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呈现在“一带一路”国家面前,近年来,这样的新平台直接促进了浙江外贸发展。

  此外,浙江正全力打造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作为浙江联通“海上丝路”和“陆上丝路”的大平台,义甬舟大通道贡献了全省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的四成以上;中欧班列(义乌)沿着“陆上丝路”行进,已成为我国到达境外城市、运送货物品类最多的中欧班列;而浙江的“金名片”跨境电商也在“一带一路”上大放异彩,不仅产品往来更加丰富快捷,我省还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重点国家覆盖省级公共海外仓,推动“浙江制造”建立境外自主零售体系,全面提升国际市场定价话语权。

标签:浙江;丝路;倡议;合作;产业基金 责任编辑:洪慧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