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外国青年用镜头"看"到魅力非凡的中国(图)
2017年06月07日 09:56:55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任姗姗

塞尔维亚青年学生阿克斯(左)在拍摄二胡演奏。 陈柔妍 摄

今年4月10日,“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启动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张健恒 摄

巴西青年帕维尔在广西龙脊小寨,给瑶族老人展示拍摄好的画面。谢汶宏 摄

塞尔维亚的青年电影人米洛什·柯拉苏佳正在进行访谈拍摄。徐艳萍 摄

匈牙利大学生阿岱勒在拍摄上海街景。陈柔妍 摄

印度青年卡勒普在拍摄古籍修复。陈柔妍 摄

  原标题: 用镜头“看”到魅力非凡的中国(记者观察)

  从想象中国到走进中国

  “你们怎么会有这么现代的机场?”当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美国波士顿大学的一名学生禁不住问。7年前的这一幕,让“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项目创始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记忆犹新。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会林文化基金、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国际性中国文化体验项目。从2011年至今的7年间,来自新加坡、泰国、印度、美国、英国、俄罗斯、捷克、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41个国家的405名外国青年参加了该项目。

  很多人就像那位美国学生一样,都是带着巨大的好奇和疑问来到中国的。2012年起,本报记者一路跟踪报道该计划。每次采访,记者都会将同一个问题抛给这些年轻人:“什么可以代表中国?”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孔子、中国功夫、熊猫”,却很少人能说出代表当代中国的文化符号。

  尽管今天的地球越来越“平”,但新闻、图书、影视等媒介为他们带来的认知,与真实中国还远远不匹配。从想象中国到走进中国,不仅要跨越大江大海的阻隔,更需要缩短心与心的距离。“看中国”资助那些从未到过中国的外国青年作为主创,在中国大学生的协助下拍摄短片,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中国,用镜头记录他们的故事。

  对这些年轻人而言,中国之行是一场发现之旅。从摩登现代的北上广到中国西部的甘肃、宁夏,从中国东北到云贵川,再到两湖两广,所见所闻不断刷新着这些年轻人的观念。他们为全世界同龄人寻找着答案: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模样?当下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亚历山大·利奥·保来自印度东北部的曼尼普尔邦,是娜迦族人。贵阳的布依族村寨,让他想到了家乡。亚历山大的作品取名为《生活在那里》,它像一篇日记,讲述了经营刺绣和服饰店的女主人、一对双胞胎家庭和养鹅人的故事。在他的镜头下,贵阳山峰斜出,风景如画,两个伟大的东方文明在人间烟火中握手相逢。“我想带着这些阳光的面孔回家,他们将温暖我的一生。”亚历山大说。

  “长沙轻松的氛围,让人联想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和美国的旧金山。这里天气闷热且潮湿,蝉鸣永不停歇,长沙老百姓一直保持着轻松欢快的生活状态。他们感觉的快乐是什么?长沙人告诉我,做什么工作并不重要,但总会有一些东西让你感激每一天。”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生伊薇特在长沙找到了中国人对快乐的定义。

  “这里的一切都和我的家乡不同。尤其在鄂尔多斯,漂亮的自然景观、错落有致的城市建筑,还有悠闲工作着的人们,一切事情都很有趣。”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伊侬·班瑞被蒙古族姑娘塔娜富于戏剧性的生活所吸引,他的作品《康巴什女孩塔娜》以塔娜从牧区搬到都市生活的转变入手,讨论传统与现代如何比邻而居这一全球性问题。

  “一定要亲眼观看、亲手触摸中国”

  翻阅的书页、舞台上的表演、影院的大银幕、24小时不间断的讯息……我们对故事的胃口是不可餍足的。透过“看中国”,外国青年寻找着自己眼中的中国故事,也寻找着故事中超越语言和信仰、最为心灵相通的部分。

  “电影是最好的交流工具之一,俗话说,一幅图片胜过千言万语。无论我们拥有何种文化和传统,我们都可以通过影像看出人物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听出语调或者语音节奏,沟通因此变得容易。”来自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艺术大学的安娜亚娜·斯托科维克,经常行走世界拍摄纪录片,却爱上了云南,“云南乃至整个中国看起来都像一幅印象派的画作,边界模糊,色彩大胆,细节隐秘,整个画面和谐而漂亮。我能站在这幅画卷中欣赏它,这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更令我激动不已。”

  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艺术学院影视部编剧系主任阿瑟夫·纪波看来,影视创作的本质是讲故事的艺术。作为指导老师,他告诉学生们“中国就是我们要寻求的故事”,却被学生提问“如何跨越半个地球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讲述自己的故事?” 阿瑟夫·纪波的回答是:“忘掉你们从互联网或旅游指南上了解的有关中国的一切,一定要亲眼观看、亲手触摸,寻找真正令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不论你在哪里,你的眼睛注视何处,你所讲述的永远都是自己的故事,你自身的斗志、恐惧、希望和快乐。”

  阿瑟夫·纪波的学生丹尼尔·宾斯特德在西安遇见了中国书法。丹尼尔的姐夫是一名犹太经文抄写员,后来每次看姐夫书写经文,丹尼尔都会联想到中国电影里的书法,他想探寻在计算机时代中国人仍在坚持手写的价值。西安一位书法家为丹尼尔写下“和气”两个字,他仔细观察、努力理解这横平竖直里蕴藏的中国哲学,“最终我读懂了中国书法的美,不仅在于写下的字句,而且是蕴含在手腕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成龙、李连杰,谁没有听说过?成为功夫明星是很多人的梦想。20世纪70年代以来,借助电影和电视,中国武术在西方斩获了无数功夫迷。但我们好像距离真正的中国功夫还很遥远。”来自法国高等视听制作学校的马里昂,怀揣着“功夫梦”来到北京寻找真正的中国功夫,她发现,“练习武术可以疏导潜在的暴力和学习自我尊重,当然,最重要的是尊重他人,对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中国功夫的“秘密”究竟是什么?马里昂用自己的作品回答:《止戈为武》。

  每个人找到了关于中国的答案

  中国人讲“百闻不如一见”,假如我们把2011年至2016年参与“看中国”的46所高校、34个国家的302名大学生在21座中国城市拍摄的纪录片连缀起来,就会发现,那正是一幅当代中国的鲜活画卷。北京的老城门、自行车、老手艺人、798艺术区,天津的小吃、出租车、相声曲艺,苏州的昆曲、园林、平江路,长沙的湘绣、木偶戏、沙发客,西北的秦腔、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这些的总和,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乃至中国。

  告别“看中国”时,每一个人都找到了关于中国的答案。

  墨尔本大学的海伦·盖娜说:“西方媒体报道的21世纪中国的形象主要是大城市和大的建设项目。某种程度上,中国自然景观在公众面前隐匿了起来。我们在汶川看到了真实的中国,它远远超出一本书或一条电视新闻。”

  阿瑟夫·纪波说:“我们用数字电影的图像和故事搭建了一条新的丝绸之路。这一次,促使我们漂洋过海的不再是丝绸和香料,而是中国故事。就像那些闪烁的篝火,让远在地球另一端的人们凭此去想象中国,进而想到中国实地走一走、看一看。”

  在美国罗德岛国际电影节、中美电影节、英国普罗派乐卫视发起的国际大学生新媒体文化节、萨拉热窝电影节、环太平洋大学生微纪录作品大赛、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等赛事上,“看中国”的作品已经斩获了58个国内外奖项。

  “看中国”的友谊也在升温。意大利青年雅各布在中国结交到最好的朋友,在结束了17天中国之行后,他与母亲视频聊天讲述在中国的经历,说着说着,竟哽咽起来。2016年初,雅各布开始请当地孔子学院的中文教师教他汉语,希望能早日回到中国;用影像记录了布依族生活的亚历山大已经毕业,被学校推选到印度国家广播电视局工作,他选择了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对接工作,希望未来能为印中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刘韵妮老师三度带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青年分别来到湖南、甘肃、四川参加“看中国”,今年,刘韵妮辞去了南洋理工大学的工作,成为一名独立电影人。前不久,她拿到一笔资金,即将重回贵州黔东南苗族地区继续拍摄……

  “要让世界知道中国,就需要着眼于青年,着眼于视觉。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任重道远,现在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希望更多有志青年加入我们,用你们的智慧和勤劳,让世界更多‘听到’和‘看到’中国文化的自信来源和新生力量。”黄会林说。

  

标签:中国;青年;镜头 责任编辑:冯一伦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