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高票价、短档期、高风险 国产音乐剧别成为文化快餐
2017年07月20日 12:07:28 来源:人民日报

音乐剧《凤凰浴火》剧照。资料图片

音乐剧《想变成人的猫》中文版剧照。资料图片

  《魔法坏女巫》《保镖》等国外原版音乐剧陆续引进,《想变成人的猫》《音乐之声》等改编中文版剧目相继上演,《凤凰浴火》等原创音乐剧的首演,2017年可谓中国音乐剧的“大年”。但繁荣之下,原创匮乏、产业链短板等问题也被一再提及。有专家就指出,要警惕国产音乐剧沦为高票价、短档期、高风险的快餐演出。从原版引进到培育原创,中国音乐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外引进扎堆,原创精品匮乏

  精彩的故事、美妙的歌曲、巧妙的场景转换和气氛渲染,使得观众一时如身临奇幻森林、一时如置身炙热火海。前不久,引进自日本的家庭音乐剧《想变成人的猫》刚亮相北京保利剧院,就俘获了观众的心。目前,此剧正在进行全国巡演。

  今年,《魔法坏女巫》《保镖》等原版音乐剧陆续引进,《想变成人的猫》《音乐之声》等改编中文版剧目相继上演,《凤凰浴火》等原创音乐剧首演,音乐剧市场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态势。但看似繁荣的景象之下,中国音乐剧的品牌还在路上。

  专家指出,作为结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元素的独特艺术形式,音乐剧需要非常专业的制作水平。同时,音乐剧也需要建立在市场运营的基础上。音乐剧是大众化、商业化的舞台艺术,是当今大众的文化消费方式,也是和市场结合最为紧密的舞台艺术形式。

  就中国音乐剧发展而言,音乐剧作为舶来品,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通过《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经典作品,中国观众才开始对音乐剧有了初步认识。

  中国音乐剧教学起步也比较晚。“1992年,中央戏剧学院的音乐剧教学才刚开始,当时大家对音乐剧的概念都很模糊。”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音乐剧班创始人钮心慈回忆。2002年,上海大剧院引进《悲惨世界》,由此掀起了国内引进原版经典音乐剧的热潮。

  “2007年至2008年,中国内地的音乐剧市场爆发了一股音乐剧引进热潮,引进作品的类型开始逐渐多元化。”北京舞蹈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剧协会理事慕羽说。

  2011年,随着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猫》的火爆,中国音乐剧开始探索产业化发展。目前,国内市场上演出的音乐剧大致分为,直接引进的原版经典剧目、国外经典剧目中文版、国内原创剧目等三类。就目前市场现状而言,引进的音乐剧仍占主导。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原创音乐剧也出现了不少作品。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原创音乐剧超过200部,然而这些音乐剧大多销声匿迹,能够真正赢得观众认可并取得良好票房的凤毛麟角。

  市场环境的变化,也让音乐剧面临新的挑战。据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音乐剧年度报告》,2016年全国音乐剧票房收入1.74亿元,比2015年下降23%,观众数量101.6万人次,比2015年下降21.4%。

  “我平时看国外的音乐剧比较多,感觉国内的音乐剧精品比较少。”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2016级硕士传播班的李岸东就直言,很多国产音乐剧制作水平并不尽如人意。

  缺乏产业化运作,受众人群不稳定

  近日,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保镖》开启了全国巡演。这部根据明星惠特妮·休斯顿主演的经典同名电影改编而成的音乐剧,已经跨越欧、美、亚三大洲9个国家全球巡演超过2200场。

  引进经典音乐剧,利用已有的广泛观众基础和成熟运作经验开拓市场,可谓一种相对保险的方式。2015年引进的音乐剧《剧院魅影》就创造了破亿元的票房。

  原创的音乐剧不仅需要经过时间和市场的检验,也很考验音乐剧制作、表演班底。而人才,是当下中国音乐剧的短板。音乐剧制作人吕冰就坦言,国内音乐剧好的演员太少了。这与我们的教育体系、市场环境都有关系。

  中国歌剧研究会主席王祖皆认为,中国音乐剧教学起步比较晚。如今全国各地音乐剧专业逐渐多了。专业院校每年都会培养不少毕业生,可相关人才还是不断流失。一位业内人士说,音乐剧演员的工资待遇相比影视演员差不少,很多学生一毕业就改行了。留下来的,也只是因为热爱。

  除了演员之外,音乐剧专职导演也严重缺乏。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居其宏认为,导演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音乐剧能否被广大受众接受。就目前国内艺术院校开设的专业来看,表演居首位,编剧、作曲次之,音乐剧导演专业难得一见。这就造成了专职导演严重缺失的尴尬局面。

  音乐剧《想变成人的猫》中文版策划人、制作人王翔浅说, 我们音乐剧还欠缺好的剧本和音乐。音乐和故事不应该是两层皮,好的音乐实际上是剧本的一部分, 能推动剧情的发展,讲好故事。

  国内音乐剧产业现状也不容乐观,大部分仍然遵循传统的模式,缺乏产业化运作机制。在音乐剧发达的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都具有相当成熟的音乐剧产业链。近年来法语音乐剧、德语音乐剧经典佳作不断涌现,日本、韩国音乐剧产业的迅速崛起,也离不开成熟的市场环境和健全的产业运作机制。

  “大手笔的资金注入,短暂的创作周期,迫不及待的成本回收,让国产原创音乐剧逐步沦为一场高票价、短档期、高风险的‘快餐演出’。”慕羽在谈到中国音乐剧市场问题时说。

  “过高的票价制约着优秀剧目与观众见面的机会,市场发展也必然受到限制。”北京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杨乾武也不无担忧。

  国内音乐剧题材较为小众,这就导致其受众人群不稳定,也制约着市场的发展。

  戏剧导演邵泽辉指出,“在中国,针对10岁以上的儿童音乐剧缺乏,大多数儿童剧的题材比较低幼,只适合小众的孩子观看。题材太过小众化,容易导致观众流失。”

  “文化发展的大方向是大众化,对于音乐剧而言也是如此。只有大众化才可以覆盖最大的中国观众群体。”杨乾武指出。

  对于国内音乐剧而言,面临问题并不稀奇,大量经典音乐剧的引进是其“必修课”,却不是“最后一课”。通过原创引进和版权合作,学习西方的创作机制,培育观众和市场,打造出原创经典作品,进而将中国的音乐剧推向世界,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不能总盯着百老汇,也得时刻面对脚下土地

  相比其他,音乐剧对演员的要求近乎苛刻。被誉为“音乐剧之父”的韦伯认为音乐剧演员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唱歌、跳舞、表演。纵观国外,音乐剧演员接受着最为严格的训练和学习,歌、舞、演样样精通。反观国内,具有音乐剧所要求的综合技能的中国演员实在是凤毛麟角。

  “中国音乐剧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意义非凡。”居其宏指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才能成就更多的好戏,让戏带人、人来演绎戏,这样延绵不断的良性循环才能让中国音乐剧产业越来越强。”

  除了注重人才培养之外,音乐剧的本土化也一再被提及。艺术形式总是和一定的社会形态、民族心理及民族艺术传统相联系的。任何外来的艺术形式都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音乐剧也不例外。

  “音乐剧从其特质来说,具有民族传统风格的形式才是其最好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中国音乐剧协会副会长、评论家王道诚坦言,“在音乐剧本土化实践中,应该将其与中国传统戏曲等艺术形式完美融合。”

  音乐剧进入中国,虽然属于典型的舶来品,但国产原创音乐剧绝不应该只是欧美音乐剧的翻译版。在音乐、舞美、造型、服装等方面,都应该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音乐剧人的眼光不能每天都盯着百老汇和伦敦西区,还应该时刻面对着脚下的黄土高坡。

  为使音乐剧本土化,各地多家院团都在探索。广东东莞打造音乐剧之都,建立“政府扶持、目标监管、企业投资、项目办团、院线营销” 音乐剧创作生产的“东莞模式”,创编多部原创音乐剧。东莞文联主席周汉标说,“我们一直着力于原创音乐剧的生产,接下来要着力引进演艺产业公司入驻,搭建音乐剧制作生产平台,生产更多更好的音乐剧作品,同时开发相关产业产品,为中国音乐剧发展打下基础。”在做好引进的同时,保利院线也积极尝试着《三毛流浪记》《钢的琴》《王二的长征》等国产原创音乐剧的推出。保利院线副总经理张朝慧说,希望让越来越多的观众在家门口看到世界水准的演出,同时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培养出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音乐剧市场。

  慕羽认为,中国本土音乐剧发展迟缓,和我们市场不够成熟、缺乏产业化氛围密切相关。音乐剧不同于农业社会诞生的古典戏曲和民间小戏,也不是计划经济“内部观看、部门评奖、领导接见、舆论祥和”的演出格局。音乐剧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业化运作来推动发展。

  王翔浅说,海外优秀音乐剧的本土化是对中国演员和整体创作的一个提升,是中国音乐剧发展不可欠缺的一条道路。“中国原创音乐剧发展可借鉴国外经验,注重延伸产业链。比如日本四季剧团的成功,与其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密不可分。”

  “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借鉴去打造中国音乐剧的原创品牌,并要开拓中国音乐剧的产业。”王祖皆说,“希望中国音乐剧人能从尊重市场起步,从本土市场的需求出发,摸准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脉搏。”(王珏 邱志伟)


标签:音乐剧;演出;国产 责任编辑:冯一伦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