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7月20日电(记者陈地)就在今年年初,泸州市叙永县三斗米村150户参股贫困户拿到了少则数千元,多则逾万元的分红。2016年,三斗米村集体经济产值达1300余万元,净利率超过10%,成为全省贫困村中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村。
记者近日在四川省泸州市多县看到,近两年当地通过有效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壮大,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农村集体资产归属不清、权责不明、发展困难等问题,为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年多以前,三斗米村还是个令人头疼的贫困村,自然资源匮乏,贫困发生率超20%。第一书记胡凌鸣说,2015年夏天他刚来的时候,全村许多贫困户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电灯。
经过调研摸底,三斗米村确定了发展集体经济是脱贫致富的关键这一思路。2015年底12月,三斗米村7个社召开入股动员大会,成立了“叙永县后山富邦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决定利用当地养殖资源丰富这一优势,打造三斗米绿色生态无污染食品。在有盈利情况下,年终按照集体30%、股民40%、专业合作社留存40%作为来年发展金的模式分红。
据胡凌鸣介绍,合作社采用“专业合作社+党员大户+贫困户”的模式共筹集资金270余万元,以本地土鸡养殖大户、生猪养殖大户、种菜大户为主,全村169户贫困户有150户参股,其余19户贫困户在专业合作社务工。
63岁的贫困户侯兴文独自带3个孙子居住在村里最偏僻的山头,家里除了几亩地种蔬菜以外,多年来老人就靠养殖的几头猪和几十只鸡过生活,日子有些艰难。“您尽管养,您养什么我们收什么,养多少收多少!”刚成立的合作社的一句话给侯兴文增添了信心,一年时间他卖给合作社2头肥猪,100多只鸡,纯收入超1万元,脱了贫。“现在合作社搞这么好,我也准备入股,还要多养点鸡呢!”老人笑着说。
目前富邦专业合作社通过协调联系省、市、县内各类机关学校食堂、餐厅、超市,三斗米村的绿色食品已走进了泸州市委办、财政局、泸天化股份集团等40多家单位,预计2017年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利润还将成倍增加。
三斗米村仅是泸州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典型缩影。据统计,2015年至2016年期间,泸州1344个行政村全部拥有村集体经济,累计增收6.4亿元,11个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
为什么村集体经济能得到快速发展壮大,为什么会频出“百万元村”?记者发现,这一切这得益于一条“一改三化”的经济路子。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着产权不清的制度障碍,虽然法律规定村级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属于村集体,但集体资产的经营所得与集体组织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不直接。此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尚未明确,同时缺乏政策上的有力支持。种种因素,使得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一改三化”,首先便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据了解,泸州开展了农村集体产权“多权同确”的工作,通过确权登记,彻底盘清了村级集体资产,明晰了归属。此外还权赋能,规范流转,以股份合作制改革为基础,赋予村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和抵押、担保、继承权。
据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介绍,“三化”即“公司化运营、股份化改造和多元化发展。”泸州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成立了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使每个村发展集体经济有了合法的市场主体和有效的经营平台。同时还将农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大转变。而“多元化发展”,便是坚持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收型、乡村旅游型等多种形式的村级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呀!”叙永县普市村第一书记何敏莉感慨地说,村上以前好几个“刺儿头”,加入村公司得到甜头后,一下成了公司的得力干将。“不说别的,我们村现在就连上街买菜的大娘都随身揣着两百块呢!”(完)
- 【治国理政新实践·四川篇】四川首次为“四大片区”统一推介投资项目
- 家庭农场遍地开花(砥砺奋进的五年·聚焦“三农”)
- “东桑西移”促广西成桑蚕大省 群山中现“桑蚕村”
- 土家汉子何福在家门口搭上乡村游快车:唱着山歌脱贫致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