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王者归来”荣耀背后几多艰辛 探秘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2017年07月26日 08:18:3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王明浩 邹声文 宗巍

  在中国谈起虎,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自古以来,虎就受到人们敬畏、崇拜,它以体态雄健、气势威猛、行动迅疾,以及额头上的“王”字,被视为力量、勇武、威严乃至权力的象征,尊为“兽中之王”、“镇山之神”等。

  中国的虎文化源远流长,在文字、语言、文学、雕塑、绘画、戏曲、民俗,以及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儿歌中,虎的形象无处不在、深入人心。远古时代有虎图腾崇拜,民间有穿戴虎头鞋帽和张贴老虎年画的习俗,汉语中有虎啸生风、生龙活虎、藏龙卧虎、如虎添翼、将门虎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许多成语。

  然而,人们崇虎敬虎的同时,降虎伏虎的事时有发生。中国是老虎的起源国,拥有的虎亚种最多,但现存野生虎种群只有几十只。更令人尴尬的是,就在各方争论是否存在野生华南虎的同时,有些专家悲观地断言:野生东北虎在中国也已绝迹!

  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森林采伐过度,食物链中断,野生东北虎逐渐消失。几十年间,长白山林海绵延千里,回荡的不再是虎啸,而是关于东北虎的传说。

  让人惊喜的是,莽莽长白山,而今重现虎跃重山之景,频传虎啸生风之声!经过各方不懈努力,目前吉林省境内野生东北虎已达到27只,东北豹恢复到42只!监测结果还显示,这些野生东北虎超过半数为亚成体和幼体,并且已有5个虎家族在吉林省生存和繁衍。

  从杳无踪迹到频频现身,从岌岌可危到安家落户,从人虎对立到平和相处,“百兽之王”的归来之路,铺满了一个个神秘又精彩的故事,诉说着太多的荣耀和艰辛。

  今年7月29日第七个“全球老虎日”前夕,记者一行深入吉林省长白山林海,走进刚显雏形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与巡山员一起上山护虎,跟着他们的脚步,听着他们的讲述,一点点追寻“王者归来”的踪迹。

  与野生东北虎“遇见”,如今不再是新闻

  虽是酷暑时节,长白山森林里却十分清凉。走在大荒沟林场的山中小径,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高大斌讲述着一个个当地人与野生东北虎“不期而遇”的故事。每到故事结尾,他都会特意加上一句:过去碰上老虎,够炫耀三年两载的;现在上山遇见老虎,早不再是新闻了……

  记者一行到达珲春——这个吉林省最东部的城市之前,珲春一位朋友就在朋友圈里爆照,当地村民放养的牛被老虎咬伤;隔两天,这位朋友又爆照,又有一头牛被老虎咬死。在珲春,老虎现身最近的地点,居然距离市区不到10公里。

  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多分布于俄罗斯远东、中国东北等地。受栖息地破坏、人类乱捕滥杀等因素影响,野生东北虎从上世纪开始锐减,全球现存数量仅有数百只。珲春,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处,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两个虎豹公园和哈桑湿地接壤,是我国野生东北虎活动最密集的地区,也是野生东北虎在中俄两国“自由串门”的关键生态廊道。

  2001年,我国第一个以东北虎豹及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珲春自然保护区成立,2005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6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确立后,原珲春自然保护区成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根据试点方案,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范围东起珲春市林业局青龙台林场,西到汪清县林业局南沟林场,南自珲春林业局敬信林场,北到东京城林业局奋斗林场,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以吉林省为主,横跨吉林、黑龙江两省。

  在多位野生动物保护专家看来,这片区域是野生东北虎豹种群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最重要的定居和繁育区域。特别是从珲春、汪清两地东北虎豹栖息地现状看,划定这片区域,开展国家公园试点,有利于增强东北虎豹栖息地的连通性、协调性、完整性,推动野生东北虎豹整体保护和系统恢复,进而实现种群稳定繁衍。

  穿行在大荒沟林场的森林里,可随处看到老虎出没的安全提示。林场职工介绍,在这片区域和野生东北虎“见面”的几率很大,遇到老虎一点儿也不意外。去年7月份,当地一只野生东北虎下山的小视频刷爆朋友圈。视频中,主人公从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钻出来,憨态可掬。拍摄到这段视频的珲春市民孙先生表示,听到村民发现老虎的消息后,他驱车赶到这里,没想到老虎还在。他就在距离老虎不远的地方,用手机拍下了几段视频和一些照片。

  距离大荒沟林场不远,就是汪清县境内的天桥岭林业局。今年5月底,当地林蛙养殖户发现疑似野生东北虎的足迹和粪便,后经国家林业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鉴定,确认是一只成年雌性东北虎。天桥岭林业局局长曹永福说,从2008年9月份以来,这是天桥岭林业局区域内第31次发现野生东北虎活动信息。

  老虎处于食物链顶端,有虎生存的地方,食物链是完整的。“王者归来”“虎影频现”显示自然生态归于良性循环,天然动植物物种逐步丰富。到保护区工作至今,郎建民已和野生东北虎打了16年交道。与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主任的头衔相比,他更喜欢别人叫自己“郎老虎”。谈起这些年的变化,他深有感触地说,随着天保工程实施、自然保护区设立,特别是地方政府全面实施禁猎等措施,当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食物链逐渐完善,野生东北虎成长繁衍的环境又回来了。

  从珲春到汪清,从林场到保护局,很多人向记者谈到,近年来通过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东北虎豹种群数量呈现恢复性增长趋势。专项监测结果显示,目前吉林省境内共生活着5个东北虎家族,全省共监测到野生东北虎27只、东北豹42只,这与1998年中、俄、美科学家在长白山林区调查发现的6至9只东北虎相比,有了明显增长。

  随着数量增多,野生东北虎开始从边境一线向内地扩散。特别是在距离吉林省省会长春直线距离不到300公里的黄泥河林业局,多次发现野生东北虎的踪迹。最让人惊讶的是,2015年12月,吉林省蛟河市境内的胜利河林场的雪地上,巡山人员发现疑似大型猫科动物脚印。几天后,经吉林省林业厅专家鉴定,确认为东北虎脚印。而这里,距离长春市区距离不到200公里……

  执着与坚守,他们“蹚出”百兽之王回家路

  2002年2月10日,对于野生东北虎保护来说,是黑暗的一天。许多年之后,面对常见报端的野生东北虎消息,很多人还会记起这个特殊的日子。

  这天,一只受到重伤的野生东北虎虽经多日抢救,因肺部脓肿,肝、肾功能严重衰竭,最终不治身亡。参与现场救治的保护区工作人员说,他们接到消息赶到老虎受伤现场时,发现这只老虎被套子牢牢套住颈部,气管和食管都被勒断。

  在长白山区,被套子勒死的老虎绝非一只。

  套子,勒死野生东北虎的工具,简单到就是用一根小拇指粗的铁条围成的一个圆圈。偷猎者将其固定到树干上,用来捕捉野猪、狍子等动物。不幸的是,野生东北虎行走中不小心同样会被套住脖子。

  “老虎这种动物的习惯就是勇猛向前,不喜欢退缩,一旦脖子被套住,就会用力挣扎、摆脱,但它越是这样,就会勒得越紧、越深,最终酿成悲剧。”珲春市天和东北虎保护协会秘书长李志兴说。

  长白山区,历史上是野生东北虎豹生存繁衍的家园。这里植被茂盛,动物资源丰富,野生东北虎豹“衣食无忧”。但是,当人为破坏因素导致老虎远遁他乡、虎啸渐成传说,当威风凛凛的老虎只出现于影视作品、且常被蹩脚动画代替时,保护区工作人员一个个痛不欲生。

  痛定思痛,他们下定决心:就算用脚“蹚”,也要一步一步“蹚”出野生东北虎的回家路。

  每到冬季,当厚厚的白雪覆盖住莽莽长白山区,清套行动就会展开。他们和边防部队、森林公安一起,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踩着没膝的积雪,在深山老林中寻找偷猎者留下的套子。他们心里都有一本账:少一个套子,野生东北虎的生命就少一分威胁。

  2008年1月,新华社记者曾跟随保护区工作人员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名志愿者,一起上山清套。记忆犹新的是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下,相机电池很快耗尽,行走在深山密林雪地之中,脸上吹着刺骨寒风,后背上全是汗。每天晚上下山,看着收获的“战利品”——大大小小的套子,大家心里说不出的复杂滋味。

  冬季上山清套,只是日常工作一小部分。长白山区野生东北虎豹有几只、活动范围有多大、食物链是否完整、习性有什么特点、如何监测行踪……保护区成立之初,绝大部分人员对于如何保护野生东北虎豹完全陌生,没有经验、没有技术、缺少设备,他们只能下笨功夫,一点点地学习,一步步地摸索。春夏秋冬,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双脚丈量这里的山山水水,尝尽极端条件下野外作业的艰辛,也收获“百兽之王”回归的欣慰。

  高大斌常年在深山里的马滴达保护站工作。每天7点多钟,他们就会启程出发,带上干粮、GPS等设备,蹚河溯溪,遇岭翻岭,一般都是天黑才下山。遇到专项调查,常常十天半月都在山上,饿了啃几口干面包,渴了喝几口山泉水,晚上借宿农家。回忆起上山的日子,他说“那是人生中最充实、最快乐也最辛苦的时期”。

  “有一次差点挂了。”高大斌回忆说。那是冬季大雪封山之时,他和同事郎建民巡山返程,遇到一个几十米的陡峭山崖。两人商量后决定,高大斌先试探向下攀几米,另一个再接着下。没想到的是,高大斌在下面张开双手准备接郎建民时,意外发生了,郎建民滑倒后急速下坠,眼看冲到身边。危急时刻,高大斌弯腰去接,巨大的冲力让两人同时下落,万幸的是,急速滑落十几米后,一棵长在山崖上的大树挡住了他们……

  十几年来,从最基本的足迹识别到毛发采集,从GPS、红外线相机的使用到新引进的SMART巡护系统,野生东北虎豹巡护工作已从常规化巡护升级到数字化管理。他们的巡护智能化水平也在提升,可通过电脑分析制定巡山计划,而无人机等现代化智能化设备更为巡山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他们还定期邀请国外老虎保护专家来到珲春,现场学习相关保护技巧,及时获得国际前沿信息。

  “没有亲身体验,就难以体会他们的工作是何等艰辛,何等寂寞。”珲春林业局局长王越不无感慨地说。正是一个个郎建民、高大斌,正是他们的执著与坚守,一步一步点亮了野生东北虎的回家之路。他们,就是野生东北虎的保护神。

  高铁改道、高速取消,都是为虎豹“让路”

  发生在吉林东北部山区的一件件事情,让人们看到了吉林各级政府保护野生东北虎的决心——

  从珲春市到黑龙江省东宁市,现在由一条普通省道相连。为了改善交通条件,吉林省原本规划建设两地间的高速公路。但有人提出,这条高速如果建成,正好纵穿野生东北虎豹活动密集区,势必对其生存和迁徙带来巨大影响。为将危害降到最小,在多方沟通下,吉林省政府取消了这条高速公路规划,改为在原来省道的基础上进行改善。

  当地着手规划修建一条从珲春至俄罗斯海参崴的高铁。有关专家表示,这项建设将导致保护区与内陆森林被分割,对东北虎豹的生存环境极为不利。没想到,吉林省有关方面在保护东北虎豹的问题上从善如流,规划中的高铁将改道而行,避开了虎豹生存迁徙的热点区域。

  类似的一幕,几年前也发生过。作为东北东部铁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宁到珲春的铁路在规划修建时,就牵动着很多人的心。按照规划,这条铁路沿途经过的地区大部分是森林茂盛、野生动物活动频繁的区域,其中东宁县大肚川到珲春—松亭之间的区域,更是野生东北虎的重要栖息地。为减少对野生东北虎活动的干扰,最大限度保证其迁徙的绿色廊道,项目方对线路两侧的地形、地貌、动植物分布情况,对当地野生东北虎豹活动分布地点,多次进行调查、勘测,并与吉林省林业厅、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等方面协商,尽可能保证铁路建成后,不会阻碍野生东北虎栖息繁殖。

  老虎的生存繁衍,与食物及生境关系极大。研究表明,现有14个老虎分布国承载着全球将近50%的人口。养活这些人口需要大量耕地,留给虎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土地愈来愈少。与上个世纪初相比,老虎的栖息地面积下降96%,老虎的野生种群随之下降97%。

  为形成保护和拯救野生东北虎豹的长效机制,吉林省还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东北虎、豹保护的通知》,规定凡是在野生东北虎豹分布及潜在分布区域、生态廊道拟建铁路、道路、水利工程、矿业开发和边境围栏等项目,必须经由林业、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确保不会对其生存、繁育、扩散等造成影响。

  重大工程建设为野生东北虎豹“让路”,是吉林省政府加大野生东北虎保护力度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吉林省采取综合性措施,先后编制了保护规划,建立了野生东北虎豹监测网络。1996年实施禁猎,2015年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这些措施使得动物资源、森林资源得以快速增长,逐渐补齐了野生东北虎豹食物链条上的空缺。

  如何提升保护野生东北虎豹的本领?吉林省“请进来、走出去”,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全球环境基金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开展跨国界东北虎豹的种群和栖息地保护项目,吸取国际先进保护经验。全省有关方面还陆续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就东北虎豹等野生动物保护、共同打击非法狩猎、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等方面签署合作协议。

  目前,吉林省已将东北虎豹保护纳入“十三五”规划,并研究制定为期10年的《吉林省野生东北虎和东北豹重大生态保护工程规划》,内容包括自然保护区建设、虎豹扩散廊道建设、栖息地生态修复等,全力优化野生东北虎豹生存繁衍环境。

  前些年采访中,有一幕令记者印象深刻。当听到黄泥河林业局发现野生东北虎的消息时,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张锐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野生东北虎活动轨迹向内地扩散,它们在家园在逐步扩大;担忧的,一条条公路将一个个山头隔开,老虎栖息地会成为孤岛。“一只老虎在这里生存,很难越过公路,很难交配繁殖,也许会终老在此。想想就感到有些悲凉。”

  了解到地方政府为野生东北虎的“让路”举动后,他高兴了好一阵子,悬着的心也逐渐放下了。

  人虎如何和谐共处:一道必须解答的难题

  随着人口剧增、人类活动不断扩展,以及老虎栖息地骤减,人虎冲突愈演愈烈,人畜被虎食和老虎被人猎杀的现象时有发生。

  家住珲春市春化镇官道沟村的曲双喜,以前是当地出了名儿的打猎高手。多年前的一天,他大雪后进山捕猎,回家途中遭遇一只受伤的野生东北虎。千钧一发之际,老虎吃起了他上山打猎收获的鹿肉,曲双喜侥幸逃脱。然而,当地三道沟林场的职工杨春燕却没有那么幸运。在下山的途中,她与这只受伤的老虎相遇,被咬伤致死。

  2016年,珲春市马川子乡依力南沟村跑进了一只东北虎,村民们老害怕了,有的地里有杂草也不敢去打药。村子里放鞭炮,也吓不走老虎。村民周亚梅往常这时本该在山林里忙着采摘蘑菇、山菜。“但老虎来了,没法上山了。”距离依力南沟村不远的一片牧场里,承包人殷兆海犯了愁:5月份“闹老虎”以来,已找到6头被咬死的牛,还有20多头牛失踪,“老虎是珍稀动物打是不行,但牛和人的安全也得考虑。”

  李志兴说,早些年老虎食物匮乏,当地居民又多以打猎和养牛为生,人虎矛盾在所难免,人虎冲突时常发生。“如何实现人与野生虎豹和谐共处,走出一条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路子,成为当地政府必须回答的课题。”

  老虎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老虎野生种群的生存与发展,既关系到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健康,也关系中华虎文化的传承。中国比任何国家都关心老虎的保护,高度重视人虎和谐。而对长白山而言,野生东北虎豹更被看作是它的生命之魂,是这座名山生态恢复建设最重要的标志。给野生东北虎提供越来越安全、良好的栖息环境,人虎就能和谐共处。

  为缓解老虎猎杀牲畜引发的人虎矛盾,2006年吉林省出台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明确规定对被野生东北虎等野生动物伤害的农民给予补偿。“老虎吃牛、政府买单”,在当地已普遍推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虎之间的对抗性矛盾,也使当地农民保护野生动物观念得以加强。

  从2008年开始,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瑞尔保护协会、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等组织,尝试保护新模式:在当地农村成立黄牛养殖合作社和养蜂合作社,免费为村民建造牛舍和蜂箱,为农民提供致富增收手段。作为回报,村民要组建野生东北虎豹保护巡护队,定期到附近山林中巡山清套,同时管理本村人不偷盗猎,发现偷猎行为及时举报,发现虎豹踪迹及时汇报。

  “作为当地村民,我们对山上环境非常熟悉,也了解野生东北虎的出没规律和生活习性,另外农民通过合作社获得养牛技术,又能增加收入,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参加农民巡护队的下草帽村村民沙明国说。

  这些年来,随着政府保护力度的加大、一系列宣传教育的影响,当地人对东北虎豹的认识也在发生重大转变。过去曾有人恨虎、伤虎,现在越来越多人爱虎、护虎,因野生东北虎豹的出没而无比骄傲。在珲春市、汪清县等野生东北虎豹活动频繁地区,当地政府每年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保护主题活动,如野生东北虎文化节、中小学生作文竞赛、市民知识竞赛等,搭建起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平台,鼓励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活动中,让越来越多当地人认识到野生东北虎豹的价值和保护工作的意义,更加珍爱家乡这张最知名的生态名片。

  虎豹国家公园,开始从蓝图走向实现

  东北虎豹“频频现身”,凸显我国长期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自然保护的努力和成果。探寻拯救东北虎豹的根本途径,亟须从消除威胁其生存繁衍的因素着手,缓解人虎冲突,缓和“人虎争地”,确立刚性规则,强化相关执法。

  2016年12月5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上审议通过,标志着酝酿已久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正式获批,野生东北虎豹保护工作翻开全新的一页。

  方案明确通过建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推动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形成稳定的东北虎豹繁殖扩散种源地。据吉林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拟建立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按照野生东北虎豹主要栖息地、扩散廊道和潜在分布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自然性、尽量避开人口稠密区和经济活动频繁区、与东北虎豹种群发展需求相适应等原则划定范围。

  同时,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将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体系,形成天地空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及时收集与东北虎豹生存繁衍密切相关的自然和人文信息,为东北虎豹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通过后,吉林省政府成立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副省长任组长。今年,吉林省还将组织编制《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总体规划》。省里有关方面和各地林业局积极行动,加快推进国家公园范围内的自然资源资产普查、原住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管理体制整合创新,同时着力开展加强宣传教育、严控生产经营活动、力推边界划定等工作。

  吉林省林业厅厅长兰宏良表示,希望通过体制创新、资源整合以及搭建省际和国家交流合作平台,着力打造生态保护和管理“特区”,使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名片、国际野生动物保护负责任大国形象展示的窗口和野生动物保护国际合作交流的典范。

  当地保护区及林业部门相关人员表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没有先例可寻,在积极探索中也碰到现实短板。特别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体制机制、保护区的承载能力、野生东北虎豹的内迁通道、移民问题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都是棘手的难题。

  以活动区域为例,一只野生东北虎的活动范围大概四五百平方公里,随着种族繁衍持续,我国境内野生东北虎数量不断增多,现有的森林面积,远不能满足野生东北虎栖息和种群繁衍要求。中俄两国监测数据显示,在珲春周边和俄罗斯豹地公园目前至少有35只虎和70只豹,但该地区面积不足4000平方公里,野生东北虎豹数量已超出资源承载力的3倍。如果不能为野生东北虎豹提供足够的生存和迁徙空间,可能发生资源耗尽、甚至种群崩溃的危机。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冯利民建议,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先天条件极为优越,东北虎豹恢复保护面临重大机遇。在下一步推进建设中要通过“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思路,做好系统整合、利益均衡与部门协同,修正“碎片化”管理的体制弊端。

  在珲春市林业局展览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幅醒目的地图,上面用一个个小红旗标注出野生东北虎出现过的地方。从中既能看到野生东北虎由东向西的迁徙态势,也能发现在一些狭长区域野生东北虎过于饱和的现状。旁边的几个玻璃瓶中,浸泡着那只中套死去的野生东北虎的器官,好像在注视着瓶外的世界,静静诉说着一段往事。

  王者归来,依然任重道远。(记者王明浩、邹声文、宗巍)

标签:东北虎;老虎;栖息地;珲春市;生存;套子 责任编辑:金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