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上午9时,骄阳把大地烤得发烫,就连空气也是热烘烘的,人一动就浑身出汗。
此时,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运河大葱产业园的田地里,四套村低收入户叶香翠戴着草帽弯着腰,正和10多位村民来回在田垄间给大葱喷洒除菌药水。等走到田埂边的水泥路上,她和记者攀谈起来。
“这两亩大葱地是村里免费分给我种的,村干部通知我们今天给大葱喷药,如果不出工的话,就会在卖葱收入中扣掉工钱。”叶香翠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村书记到她家问她想不想种大葱脱贫,如果同意的话,村里就会免费分给她两亩地,刨去成本后赚多少都是她的,如果种亏了还会保底价收购。
叶香翠的丈夫是残疾人,孩子才15岁,她无法外出打工,一家人的收入全指望几亩承包地。“做梦都想着哪一天脱贫致富呢!我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叶香翠一边用毛巾擦汗,一边笑着对记者说。
像叶香翠这样的低收入户遇到的困境和对脱贫的渴望,村干部瞅在眼里,急在心里。恰好此时,江苏沃华农业科技公司在运河镇流转种植的6000多亩大葱畅销全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何不从沃华公司返租葱地,再免费分配给低收入户种植,让他们和公司一起挣钱呢?”挂职四套村第一书记的顾竟成和四套村党总支书记王凤云决定和沃华公司“谈判”。
最终,由镇里先拿钱返租了200多亩土地,免费提供给109位低收入户种植,沃华公司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三重保障”让低收入户们吃下定心丸。
“当村干部征求我意见时,我还犹豫不决,毕竟从来没有种过大葱,怕搞砸了!”提起当初王凤云动员时的一幕,61岁的低收入户周一崇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根本不用担心,有党员干部和技术员全程指导,你看我这块葱地绿油油的,大葱尺把高了,长势一点不比别人差!两个月后上市应该能卖个好价钱。”
在周一崇家的葱地里,记者看到一块“低收入户种植大葱小组”公示牌:党员负责人王凤云,技术指导员宋正华,一户两亩,五户一组。附近不远处的一块大牌子上,还密密麻麻写着重点带动户和对接帮扶负责人的信息。“大葱需要施肥、除草、喷药的时候,我都会及时通知他们到地里干活,技术员在一旁手把手教他们。”王凤云告诉记者,为了不让他们在家里坐享其成,每户低收入户必须完成每亩地十个工的劳动量,否则就会从他们的卖葱收入中相应扣除。低收入户还享有优先到沃华公司打工的资格,每个工是70元钱,而其他人一般不超过60元。
“省扶贫工作队进驻以来,我们结合县农业结构调整政策,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种植模式,全镇有109户低收入户选择进园种植大葱。”镇扶贫办主任季正义帮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地每茬能收5000公斤大葱,扣除4000元成本,按现在的价格,一亩地能有6000元纯收入,而且两年可种三茬。这些都是低收入户额外增加的收入,养猪、养鱼等其他副业可以照样搞。“如果大葱行情不好怎么办?”记者问。“我们实行保底价收购,如果市场价每斤低于6毛钱,就按照6毛钱从他们手中收购,确保低收入户有稳定收入。”季正义感慨地说,脱贫必须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否则很可能事倍功半。
由于技术和管理到位,大葱长势喜人,沃华公司下一步将以交通非常便利的运河镇为中心,规划明年将基地扩大到万亩规模。然而,大葱行情波动较大,随着运河镇种植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发展瓶颈渐渐显露出来。“只有搞冷库储存和深加工,才能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保障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致富。”运河镇党委书记许道春多次向上级汇报争取。幸运的是,今年省委驻响水帮扶工作队为四套村投资700多万元,在运河大葱基地建设冷库和加工厂。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一座大型钢结构冷库正在建造之中,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这座800吨冷库年底建好后,可以将大葱入库储存,错峰销售,”季正义告诉记者,有了这个冷库,大葱可以延长保存时间,在大葱大量上市、价格便宜的时候,可以放到冷库里储存起来,等到行情好转时,再拿出来销售,这样利润就能提高很多。
冷库除了保鲜大葱、掌握上市主动权外还有一大好处,就是村里可以拿到一笔不菲的租金。“租金的一半归村集体积累,还有一半分给没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使我们这个经济薄弱村和村里的低收入户真正脱贫。”王凤云对四套村的未来信心倍增,“光是种植基地这块就已解决部分村民打工问题,等冷库和大葱产品加工厂建成了,又能带动我村及周边村上百人在家门口就业,村民的钱袋子一定会鼓起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