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内蒙古各族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要努力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所指出的。近年来,内蒙古把生态环境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依托国家政策,不断完善区域生态体制、机制建设,为绿水青山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在锡林郭勒盟生态委员会的专家联席会议上,这份年产值2.4亿元的矿产开发项目,因为环保部门投了反对票,最终被否决。对于一个地级市的财政来说,2.4亿,并不是小数目。
锡林郭勒盟生态保护委员会副主任乌日根说,项目在浑善达克沙地的北缘带,也就是在我们生态红线的范围内,所以项目呢,按照我们红线管理办法,它不允许在这个范围开采。
乌日根所说的生态红线,是锡林郭勒盟2015年开始,为环境保护划出的一条“高压线”,范围囊括了整个锡盟国土面积的75%。如此严格的保护制度,是因为有着深刻的教训。
锡林郭勒盟国土局副局长李莘说,2003年的时候,我们全盟仅仅有131个矿权,到2011年达到一个顶峰,达到了680个矿权。这么多的矿权对于我们锡盟的生态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煤炭、矿石吃香的那几年,锡林郭勒成了当时内蒙古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但近几年随着煤炭价格的下跌,锡林郭勒的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而与此同时,多年的“吃煤”挖矿,也让人们尝到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苦果。
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市民朱宝忠说,每年就是那沙尘暴刮得相当厉害,一年刮的有时候就是20多次/就是最严重的指的就是白天点灯的那种情况,也得出来十来次。
为守住发展与生态的底线,2015年,锡林郭勒盟将境内的草原、林地、水域、沙地等 重要生态功能区 和 生态脆弱、敏感区,划入生态红线,对占国土面积75%的区域,实行环保刚性约束。
同时,当地整合 环保、农牧业等部门的 相关职能,成立生态保护委员会,区域内 大到项目审批,小到牧民的养畜、打草,凡是涉及生态的事儿,都在监督范围内。到目前,生态委 已驳回项目预案24个,处理生态案件1458起,为草原生态建起了安全屏障。
锡林郭勒盟生态保护委员会副主任乌日根说,项目的审批必须通过专家的评审和联席会议,从过去各部门各扫门前雪,到现在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联动,形成了握指成拳这样的一个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
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将生态文明工作纳入党政绩效考核,明确了84项追责情形,对于违反生态保护的领导干部 将列入生态负面清单。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包思勤说,让权力不能够任性,让粗放式发展彻底退出,这样才能够保证青山绿水永续发展。
截至目前,内蒙古60%的国土面积已划入生态红线保护,10.2亿亩草场 纳入 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102个国有林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一项项生态文明新规,为草原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仲开说,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总书记的重要嘱托,是内蒙古肩负的重大责任,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