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重要,判断方位比追求速度重要,清醒比勇气重要。中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现实方位的精准判断,也是最科学的判断,是我们谋事干事的总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2017年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一、党对基本国情的科学认识
正确认识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这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党从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做的全局性、总体性判断。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很长时期内,我们党对基本国情的认识存在偏差,致使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脱离了中国的基本国情,脱离了中国最大的实际。其中有三次超越阶段的教训:一是过早结束新民主主义阶段,社会主义改造过急;二是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希图过早地进入共产主义;三是“文革”中割资本主义尾巴。超阶段的急躁冒进盲动,给经济社会造成严重损失。“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正确认识基本国情这一重大课题。早在1979年,他就提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所谓“中国情况”,就是基本国情。1987年,邓小平同志又作出这样的论述:“现在的方针政策,就是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总结的结果。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搞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的实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问题有了系统的、科学的认识,并最终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81年6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在初级阶段。”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献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的谈话中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这个论述,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问题是制定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科学表述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科学论断,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准确概括。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党的十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和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作了相应修正。至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和理论以党和国家两个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重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此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许多重要文件,又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们党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更加清晰。
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最基本的国情。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习近平指出:“强调总依据,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
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习近平指出:“我们推进改革发展、制定方针政策,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都要充分体现这个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坚持一切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任何超越现实、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的倾向都要努力避免,任何落后于实际、无视深刻变化着的客观事实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和做法都要坚决纠正。”
201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三、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且是一个长期动态的发展过程。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阶段,又不同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从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这是对我国现有社会制度基本性质的总概括和总规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最大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一阶段。这是对我国现有社会发展水平的总认识和总判断,反映了我国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方面还不完善、不成熟的实际。这两层涵义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
总体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现代化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市场经济发达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探索和改革,建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奋斗,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著名学者胡鞍钢总结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十大特征: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不断走向中等发达阶段的过程,突出表现在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全体人民发展能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过程,突出表现在人类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步下降,最终消除贫困人口的发展过程,突出表现为农村贫困发生率的持续大幅度下降。第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贫困到温饱,从小康到共同富裕、进而到更加富裕的发展过程,突出表现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第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传统农业国,逐步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过程。第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过程。第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过程。第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比较发达的历史过程。第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过程。第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人与自然之间的差距扩大到逐步转变为缩小,进而人与自然和谐的长期过程。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立足点与出发点。抬头要看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低头要看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
(本文来源:学习中国)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