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超级劳模”医生1年接诊3.5万人次休息不到10天
2017年08月22日 14:15:08 来源:武汉晚报 武叶 陈志远 通讯员曾念军 金阳 张姝 张智 周瞾

  所有周末无休,全年休息不到10天;一年接诊病人35428人次,平均每天约100人,最多一天接诊160人。

  这组让人难以置信的数字,是武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朱立宏创下的纪录,全市恐怕没有医生能够超越。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是朱立宏近10年的工作常态。

  同事们送他一个外号:医疗界“超级劳模”。

  见证“超级劳模”的一天

  8月5日周六,记者来到武汉市中医医院汉口院区,全程见证了朱立宏医生的一天。

  早上7点05分,朱立宏早早来到皮肤科诊室。此时,门外走廊已排起长队。

  早上7点10分,朱立宏开始了第一个病人的问诊。

  尽管医院规定的上班时间是上午8点,但周末病人格外多,不提前应诊看不完,朱立宏和病人之间早已达成默契。

  下午1点50分,朱立宏看完上午的92个号。期间,他没有喝一口水,没有上过一次厕所。

  一个老病号趁排队等候的空隙,默默地买来一盒煎包和一杯豆浆,示意他先停诊吃点东西。朱立宏没有过多寒暄,只是摇了摇头。

  看完病人,朱立宏匆忙吃了两口饭,便脱下白大褂,一路小跑到中山大道找到一辆共享单车,顶着烈日朝台北路分院赶去——下午,有41个病人挂了他的号,按规定应该2点钟开诊。时间明显赶不及,途中,朱立宏给台北分院门诊值班室打了个电话,请他们帮忙跟病人解释一下。

  下午2点12分,朱立宏赶到,诊室前病人排起了长龙。他立即投入到下半天战斗。下午5点50分,朱立宏看完最后一个病人。

  一天下来,他持续工作近11个小时,接诊了133个病人。

  如此高强度的一天,在朱立宏看来却是普普通通,近10年来几乎每一个周末他都是这样度过的。

  ★

  朱立宏:

  号再多也要保质量

  记者:每个病人平均3-5分钟,如何保证诊疗质量?

  朱立宏:每天100多个号,90%以上是复诊病人,要做的是问变化,找出病情加重或减轻的原因,并据此调整处方,这个过程很快,甚至不需要3分钟。而对于新病人,要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患者情况,有时需要10分钟以上。

  记者:为何坚持每周调一次处方?

  朱立宏:医生对疾病的认识是一个摸索、循序渐进的过程,病人的病情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不断调整处方可以给患者最准确的治疗。处方开长了,如果吃了没效果,连纠正的机会都没了。

  记者:您认为好医生有哪些标准?

  朱立宏:一方面技术要过硬,另一方面要有为病人服务的精神。

  一盒针灸针患者珍藏9年

  为朱立宏买来煎包和豆浆的,是老病友余久楠。

  余久楠的老伴韦师傅患有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发作起来如刀割、电击,很难根治,经人介绍找到朱立宏的门诊求助。因为是初诊,朱立宏问得很详细。接下来的1个月,他每天为韦师傅扎针灸,并依据病情变化每周调整处方。

  如今9年过去,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再未出现,韦师傅对朱立宏心存感激,多年来一直珍藏着当初朱医生为他治疗时使用的针灸针。

  出于对朱立宏医术的信服,余久楠不知不觉当起了“医托”,每每碰到亲戚朋友生病,都会建议他们找朱医生看看。

  “他从早上7点多开始看病,经常到下午1点多才能看完,紧接着是下午的门诊。怕上厕所耽误病人的时间,他往往一天门诊下来不喝一口水。”余久楠告诉武汉晚报记者,有一年冬天天特别冷,她进诊室发现柜子上的盒饭已经凉透,一问朱医生没有微波炉热饭,心里很不是滋味。打那以后,她每次看病都会故意晚一点,顺路给朱医生带个热饭热菜。

  ★

  ︻对话︼

  拿脉后准确判断出病史

  75岁的黄德港是朱立宏30年的老“粉丝”,他多年来的看病经历,最能说明为什么这么多病人追随朱立宏。

  2009年,老人因下体瘙痒找到朱立宏,朱医生拿脉后告诉他是肾虚引起的,同时问他心脏和脑血管是不是有问题。这令黄德港十分惊讶:他患心梗、脑梗多年,想着朱立宏是皮肤科医生,陈述病情时压根就没提。后来经过调理,老人的瘙痒康复了,心脑血管疾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有一次,黄德港感冒后自己买消炎药吃,见症状缓解就以为好了。两天后他找朱立宏调理身体,朱立宏一拿脉就说他感冒了,并给他的药里加了化痰的药。“我明明没有痰,医生为什么要化痰?”因对处方存疑,当晚黄德港没有煎药服用,孰料睡觉时竟真的被一口痰卡住咳醒了。

  在症状还未出现的时候,朱立宏已经能够诊断出来。自此之后,黄德港对朱医生非常信服,一家人病了都来找朱医生。

  市实验中学一位老师患上变应性亚败血症,高烧、肺炎、皮疹,到大医院呼吸科通过大剂量激素得以控制,但回家后没多久又起皮疹。如此反复治了两三年没见好。这位老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朱立宏。朱立宏仔细分析她的病情后,开出了两种药:一是经典方“青蒿鳖甲汤”,二是中药针剂“肿节风注射液”。1个多月后,这位老师多年的顽症彻底治愈了。口碑不胫而走,她的同事和亲友一下涌来了20多人,加入朱立宏的“粉丝”大军。

  口碑,成为各地病人加入朱立宏“粉丝群”的接力棒。

  “超级劳模”的三味催化剂

  杨京

  “超级劳模”究竟是怎样炼成的?我们不妨用冶炼业打个比方。

  要炼出好钢,必然需要足够优质的原材料。朱立宏医生多年从业积累下的医术,就是不可多得的“优质矿石”。炼钢不仅需要矿石和高温,恰当的催化剂也必不可少,甚至是引发质变的关键所在。在朱医生成为“超级劳模”的过程中,第一样“催化剂”,乃是敬业。

  对朱大夫来说,敬业不仅仅意味着按时按量、药到病除,更意味着在工作中尽可能地付出,甚至“压榨”自己的休息时间,上班越来越早,下班越来越晚就是明证。

  第二样“催化剂”,兴趣。

  能对高强度的工作甘之如饴,正如朱医生所说,“干自己喜爱的事并不感到累”。对工作的强烈兴趣,让他把为患者解除病痛当作乐趣,更是他不停钻研和吸收新知识,力求精益求精的动力所在。

  第三样“催化剂”,同理心。

  朱医生主动延长接诊时间,甚至放弃周末休息,考虑的是患者平时请假不便,为他们方便就诊创造机会。他的付出,无疑赢得了患者的理解。而对这份理解,他又愈发报以珍视。医患关系就是在以心换心的互动中和谐起来。

  虽然“超级劳模”的故事并非可以简单复制,但朱医生身上的敬业精神,特别是对病人利益的看重,依然值得广大医务人员,乃至各行各业学习。

  一切为了病人的方便

  很多人不解,朱立宏一天看这么多病人,把自己搞得那么辛苦,为什么不限号?

  朱立宏解释,曾经也限过,一上午限30个号。但不少病人远道慕名而来,不忍拒绝,只好一加再加。限号坚持不到两个月,只得作罢,这下不得了,一天最多看了160多个病人,还不包括中途要给另外约50个病人扎针灸。

  对于门诊限号,病人们也不答应。因女儿湿疹闹得厉害,家住南湖的王阿姨在邻居建议下,准备找朱立宏看看。担心挂不上号,她提前一天住到汉口亲戚家。次日到了医院,她放心了——朱立宏的号随到随有。

  和王阿姨一样,从荆州坐动车赶来的曹先生向记者坦言,正因为朱主任门诊不限号,像他这样外地来的患者才能看上病。

  了解到许多上班族不便为看个皮肤病请假,朱立宏多年前便主动把工作日门诊时间提前到7点半,让病人能赶在上班前看完病。有的病人早晨没时间来,他就把电话留给病人,约好中午来就诊;他在下午下班后等病人也是常有的事。

  周末是上班族看病的好时机,病人来得最多,他便主动坚持周末两天不休,并把门诊时间进一步提前到7点。

  朱立宏就是这样一切为了病人的方便,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

  在他的带动下,皮肤科许多医生自觉加入到周末加班接诊的队伍。

  评论

  “工作就是我最大的爱好”

  多年来,朱立宏练就一身“绝技”:一口水不喝,却可以跟病人说上一天的话。

  这样苦行僧式的工作,何以能常年坚持不懈?朱立宏的回答大大出人意料:

  “每天虽然那么忙,下班后心情却总是很好,很有成就感。”看到记者瞪大的双眼,朱立宏笑着说,“其实我并不觉得苦,我真的是乐在其中,是在享受工作。对于医生来说,能够为患者解除病痛,他会永远记得你,这是很幸福的事。”

  年轻时的朱立宏是医院桥牌队的主力,经常代表医院出去比赛。如今工作忙了,什么爱好都搁下了。他笑称:“工作就是我最大的爱好!”

  朱立宏的这种境界一般人无法理解,但至少有一点你不得不信服:如果对这种状态感到苦不堪言,不会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因为没有人要求他这么做。

标签: 责任编辑:周舸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