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立秋,但高温不去,全国各大海水浴场依然泳客云集,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煮饺子”海泳模式。
然而,在畅快海泳的同时,危险同样并存,海泳溺水身亡的新闻屡见报端。今年8月以来,山东、广东、辽宁等省已发生多起海泳溺水身亡事件。
海泳,究竟存在着哪些认知、制度和管理上的盲区?《法制日报》记者近日走入多处海水浴场展开调查。
海水浴场溺亡事件频发
7月底,山东烟台开发区金沙滩海域5天两人溺亡;8月13日,山东日照市灯塔景区多名游客被卷入海,其中两名女性游客不幸身亡……每年夏季,“某某海水浴场有人溺亡”等新闻经常见诸海滨城市报端,成为人们欢畅海泳挥之不去的一块阴影。
8月2日下午4点左右,山东省威海市国际海水浴场连续发生两起溺水事件,附近游客纷纷伸出援手。其中,一位名叫于凤万的见义勇为市民,在30分钟内两度施救,这一做法让不少目击者点赞致敬。
于凤万称,他当时正和家人在附近游泳。当他看到有几名男士拖拽着一位女士的胳膊和腿往岸上跑时,意识到可能有人发生溺水,“我之前学过一点急救,不专业,但现场没人会,我就赶快来帮忙”。大约十分钟左右,这位溺水者恢复了呼吸,也有了心跳。为了防止这名溺水女士口里还留有异物,于凤万又和几名青壮年一起将她挪到遮阳伞下,给她侧过身,等她慢慢恢复意识。随后,这位女士被120急救车送往医院。
随后没多久,于凤万又发现远处靠近浮漂的位置,一个人的姿势不大对劲。于凤万凭经验意识到此人应该也已溺水,他一边朝离溺水者最近的游客大声呼喊,一边套上救生圈往那人处游。从北京来威海旅游的王军一家人,也推着自带的小皮划艇加入救助队伍。被众人打捞上岸的溺水者被120急救车送往医院抢救,但因溺水时间过长,没能抢救过来。
通过救助过程,人们不难发现,施出援手的基本都是游客。他们并没有多少救援经验,而这样的救援行动,其实也意味着施救者本身同样处于危险之中。
8月12日下午5点,在威海逍遥湾海水浴场有一名10岁左右男孩突遇溺水危险,周围多人前往救援。在多位市民的帮助下,男孩最终成功获救。但不幸的是,同样在海边游泳的田浩君却溺水身亡,其家属称当时田浩君是去救人,并称参与救援的另一名男子因为体力不支,差点也溺亡,幸亏一位骑着摩托艇的姑娘扔给一个救生圈,那名男子才得以获救。田浩君家属称,当时现场混乱,也没有摄像头,所以他们想寻找参与救援的目击者,还原事情经过。最终,有目击者出面证实,田浩君当时确实是在救人期间溺水身亡,直到警方赶到现场展开救援后,才将田浩君的遗 体打捞上岸。
部分游客无视警告偏爱野游
为了防止险情发生,山东青岛多趟公交车上安装了禁止到野浴场游泳的提示牌,并向乘客进行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告知游客私自下海游泳可能导致意外发生。
青岛仰口风景区,拥有山海相连的美景,不少游客在游览完崂山之后,便拿着游泳圈乘坐618路或者620路公交车去仰口附近野浴场游泳纳凉。但与秀美景色不同的是,仰口湾海浪大且沙滩不是平缓延伸,其中暗沟纵横,暗流涌动,并不适合作为海水浴场,相关部门在此挂起多处警示牌。但记者在现场发现,不少游客依然无视警告,擅自下海游泳,由于不知海水暗流情况,等发现险情时,已无力回天。
此外,海泳的时间、地段及方法是很有讲究的,但不是人人都知道。“浪头冲来时,一定要两臂顺势划水将脑袋挺出水面;一旦遭遇回头浪,一定要顺着海浪或向与海流垂直的方向游,直至游出危险区域。有些浴场有暗沟,山东即墨海泉湾浴场里的暗沟就曾经夺去多条生命,所以一定不要到暗沟附近游泳。这些问题不注意,极易发生危险。”青岛金沙滩海水浴场的救护人员告诉记者。
救援人员同时提醒,一旦发生溺水,要采取正确的自救方法。不熟悉水性者可在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放松肢体,尽可能地保持仰位并使头部后仰。只要不胡乱挣扎,人体在水中就不会失去平衡,这样口鼻将最先浮出水面,此时便可以进行呼吸和呼救了,呼吸时应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会游泳者,如果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要保持镇静,用手将抽筋那条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缓解痉挛,同时呼救寻求帮助。
“淹死的都是会水的。”青岛第一海水浴场救护队队长宗志忠说,青岛第一海水浴场这几年溺亡者中,几乎全是本地人,且都会游泳,但水性一般,却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很多游到远处的深水区而遭不测。
此外,面对海水浴场因大风天气贴出的临时关闭浴场告示,很多泳客觉得浴场多此一举、大惊小怪,他们置若罔闻,因此酿出祸端。
市场误导造成泳具选择不当
“对游泳设备的选择不当,也是造成海泳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宗志忠说,很多泳客尤其是儿童喜欢套着充气式游泳圈在海里游泳,很少有人使用专业游泳圈。据介绍,专业游泳圈是用类似于汽车内胎的材质制作,弹性大不易划破,但是价格偏高,色彩和模样单一不漂亮。而充气式游泳圈则是用类似于塑料袋的材质做成,价格低廉,色彩斑斓,形状各异,非常美观,但充气式游泳圈只是一种玩具,只能在游泳池和浅水区使用,常用于辅助学习游泳。海里常有礁石、贝类、蟹类等尖锐物品、生物,极易划破充气式游泳圈造成漏气,失去救生作用,造成泳客溺水。
记者在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发现,众多泳客中,大部分都在使用充气式游泳圈,很难发现专业游泳圈。记者询问该浴场数家销售摊位,商家都称只销售充气式游泳圈,不销售专业游泳圈。
“不要小瞧市场的误导作用。不少泳客是外地游客,对当地海水浴场情况不太了解,见到有很多人在海里游泳,见到沙滩上有很多摊位销售泳装和救生圈,受从众心理影响,他们就常将野浴场当成可以游泳的正规浴场,买上根本不适合在海泳中使用充气式游泳圈,因此埋下事故隐患。”青岛第六海水浴场的一位救护人员说。记者在青岛仰口海水浴场、青岛雕塑园海水浴场等野浴场周边发现,这种现象确实广泛存在,有的野浴场甚至带有冲水、换衣等设施。
缺少统一救生标准
“真惊了!第二海水浴场的救生员值班时在瞭望台睡觉!这样怎么保证下海游客的安全!”青岛当地媒体去年7月8日发的这条附带救生员在瞭望台上打盹照片的微博,曾招致众多网友热议。
无独有偶。去年8月25日,市民在网上发帖称,当天下午4点左右,烟台第二海水浴场一位70多岁老人不幸溺水,旁边的泳友马上进行救助,但由于没有救生艇和专业救生员,费了很长时间才把老人从深水区救上岸,上岸后又耽搁了十几分钟后120救护车才赶到现场,老人一直处于生命垂危状态。网友们纷纷留言呼吁:海水浴场应配备专业救生艇和救生员。
在8月威海发生的两起海泳溺亡事件中,也存在救生员未及时发现险情、未及时参与救助、缺乏救生器材等问题。
“杜绝海泳溺亡,救生工作是重中之重。”宗志忠称,目前,国家对正规浴场配备救生人员的数量、资质以及救生设备等未有具体规定和标准,各地海水浴场标准基本是各自为政。青岛第一海水浴场配备了40人的救生队,委托青岛红十字会进行救生培训,持证上岗。但有些海水浴场连救生员都不配备,更谈不上搞培训。
“救生工作是件苦差事,整天精神高度紧张地在烈日下暴晒,常人很难忍受这种痛苦。在青岛,每年海水浴场开放时间大都是六七月到十月初,救生人员仅干这几个月的活,其他时间不上班,工作时每月工资仅2000元,所以流动性特别大,几乎每年都得重新招人。”宗志忠说。
为破解海水浴场政府监管部门不明晰这一痼疾,去年夏天,青岛市建立了海水浴场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公安、城管、海洋与渔业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海水浴场实行一体化管理,联席会议修订了《青岛市海水浴场管理考核办法》(试行)。考核办法实施一年来,青岛各大海水浴场基本覆盖了高清摄像头;安全警示与宣传力度明显加大,浴场广播实时根据天气情况,增加播放安全注意事项的频次,定时播放天气、潮汐等情况,出现紧急情况,及时播出相关指令。
“如何加强政府监管,如何规范商家行为,如何设置救生设施……为杜绝海泳溺亡反复发生密集发生,,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出台之前,地方政府当有所作为,比如出台地方标准、部门联手合力管理、借助社会力量救援等等,都不失为办法。”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法律系副教授李湛认为,办法出台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规定落地,有人监管,切实实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