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5日电 题:皮皮虾?光有脑洞还不行,给台风起名字有讲究!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王烁 肖艳 赵久龙
给军舰起过名字,给熊猫起过名字,现在轮到给台风起名字啦。中央气象台13日在微博上发起了台风命名征集的活动,给被除名的台风“海马”换个新名字,还会给最终选定名字的公众颁发台风命名证书,得知消息的网友们带着清奇的脑洞火速抵达现场。“皮皮虾”“哈士奇”“凉皮”“肉夹馍”……然而,台风真能叫“皮皮虾”?给台风命名是否有规范要求?
9月14日,人们在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观看台风“泰利”带来的巨浪。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台风命名法”究竟是个什么“法”?
由于中国命名为“海马”的台风,2016年在菲律宾和我国华南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和损失,因此,世界气象组织下属的台风委员会第49次届会决定对“海马”进行除名并要求负责取名的中国提交新的台风名字以补空缺。
中央气象台13日在微博上公布,把“命名权”交给中国公众,由专家组从网友的转发评论中选取3个名称并进行公布,提交台风委员会,最终选定的台风名将在2018年2月召开的台风委员会第50届会议上公布。
台风专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气象学院教授李青青介绍,公众所知道的台风,指的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的热带气旋,如果这个气旋发生在东太平洋或者北大西洋地区,则叫飓风。
李青青说,2000年以前,台风是没有名字的,或者说没有专门的称呼,只有一个编号。例如,1997年在气象学上观测到的第一个台风,也许就称它为9701号台风。气象专家等业内人士能够理解,但是公众不一定明白,也不容易普及,从而对台风的认知不会就那么直观,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防灾减灾。
从2000年开始,台风委员会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来命名。由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中国、朝鲜、韩国、日本、柬埔寨、越南等)各提供10个名字,分为5组列表。实际命名的工作则交由区内的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
目前,我国提供的台风名有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即将被除名)和海棠。
什么!台风还会被除名?
“台风的名字有可能第一次出现就被终止继续使用,也有可能之前循环多次使用,突然碰到一次大的灾害,台风的名字不再被使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智协飞介绍,台风的名字是存在退出机制的。
台风的名字有一个序列表,称为热带气旋命名表,包含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提供的台风名字,但是列表并不是无休止,而是每年循环。如果有一年出现了造成严重灾害的台风,这个名字就被剔除,或者叫做终止使用这个名字。
“有一点类似于体育俱乐部退役伟大球星的号码,当然巨星球衣号码只是退役,没有补充机制,台风命名是有补充机制的。”智协飞说,当某一个台风的名字被剔除了,在每年台风委员会的届会上,此前提供这个名字的国家或地区,可以再提供新的名字,在会议上进行讨论,只要会上其他成员国或地区同意使用这个新名字,就可以把它加入到台风命名列表里。
据了解,台风命名表使用以来,台风委员会总计除名40个台风名字,其中有32个是因为台风造成严重的灾害,其中,由中国命名的台风“龙王”和“海燕”之前因为带来的灾害影响太重,已被台风委员会除名。
专家介绍,国际上所使用的西太平洋台风的名称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莲花、彩云等等,似乎与台风灾害不大协调,其实这是希望如果台风到来,可有效缓解当地的旱情,为其带来充足的降水,所以一般情况下,台风名字还是很动听的。
2017年9月14日 台风“杜苏芮”逼近海南 9月14日,海南琼海市民冒雨出行。新华社发(蒙钟德 摄)
要想被选中 该如何取名字?
“这是微博上抽奖奖品最大的一次。”“万一选中了,我的责任就很重大。”“以后简历可厉害了,可是给台风命名的人!”
难得有这样的机会,网民们也是绞尽脑汁。“皮皮虾”这个最红的“网名”依然上榜,还有网友建议台风起名“麋鹿”,这样,也许它就登不了陆了,甚至“吃货党”网友还放出大招:中国美食命名法。然而早在一个月前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微博就明确说过,“取名是有很多规范要求的,不要期待新闻主播念出台风‘皮皮虾’来。”
根据中央气象台官微发布的规范要求,台风取名必须是中文名2-3个汉字,其对应的拼音不超过9个字母;朗朗上口易于媒体广播;无不恰当的含义;不能使用商业品牌名称;不能与曾用和现用台风名称重复。
目前命名征集微博下已经有3万多条评论。李青青表示,现有的台风名字,通常看到的都比较有亚洲地域特色,比如龙王、悟空、玉兔等等。符合亚洲的文化特征,可能是植物、动物、地名或者神话人物等等。
之所以这样命名,主要是为了让公众能够记住,并且有利于传播,从而帮助防灾减灾。过去用数字或者符号命名,公众没有感性认识,后来有了比较具象化的名字,大家比较容易接受也比较容易记住。
李青青表示,把台风的命名权交给公众,提升公众的参与度,有利于提升对台风本身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的认识,提高对台风的认知,有利于防灾减灾,也普及了气象学知识,在科学上拉近了公众和台风知识的距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