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全国多数城市臭氧浓度总体缓慢上升 臭氧污染可防控
2017年09月16日 08:00:32 来源:人民日报 寇江泽

  阳光强烈的夏秋午后,容易发生臭氧超标。图为蓝天白云掩映下的江南城市河畔。人民视觉

  从9月1日起,广东省开展为期3个月的臭氧污染防治专项行动。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各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91.6%,大气污染防治形势还是不错的,但令人头痛的是,臭氧已取代PM2.5(细颗粒物),成为全省空气首要污染物。

  实际上,在不少城市,臭氧已经成为夏季首要大气污染物。有人担心,洛杉矶曾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会在我国局地出现。

  对此,环保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在环保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正面回应:“我国高度关注发达国家历史教训,正在切实加强臭氧监控,采取治理措施,今后我国可能出现臭氧浓度波动,但是在正常气象条件下,现在不会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将来发生的可能性也极小。”

  臭氧“在天是佛,在地是魔”

  6—9月阳光强烈的夏秋午后,容易发生臭氧超标

  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气体,具有强氧化性,普通人很难察觉到臭氧污染。

  不少人混淆“臭氧层”与“臭氧”的区别。自然界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15公里至30公里的大气中,被称为“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人类及其他健康。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地球表面的臭氧层出现了严重的空洞。为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国际社会先后制定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保护臭氧层,是迄今最为成功的全球性合作。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还决定,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与人类携手保护的臭氧层相比,近地面高浓度的臭氧可没那么受人待见,它会刺激和损害眼睛、呼吸系统等黏膜组织,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作用。

  研究显示,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当臭氧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使人呼吸加速、胸闷,如果浓度进一步提高,可引起脉搏加速、疲倦、头痛。臭氧污染还会对环境造成损害,比如,会导致植物叶片坏死、脱落,危害生态环境,造成农作物减产等。“在天是佛,在地是魔”,有人这样评价臭氧。

  近地面的臭氧来自哪里?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部副主任雷宇表示,石化工业、加油站、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在阳光照射的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与此同时,臭氧的生成增加大气氧化性,也会加速二次颗粒物的生成。尤其在6—9月阳光强烈的夏秋午后,一般是下午1点至4点,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低时,比较容易发生臭氧超标。此外,雷电等自然现象也会产生臭氧,还有少部分臭氧来自于平流层输入。

  平均污染水平相当于美国十多年前

  远低于发达国家光化学烟雾事件频发时期的历史水平

  由于臭氧的危害日益明显,我国2012年修订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臭氧控制标准,8小时浓度日平均值超过16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就不达标。按照刘炳江的解释,这一现行国家标准接近美国等发达国家标准。

  与PM2.5等污染物逐小时监测发布不同,臭氧是否达标要看全天中最大8小时的平均值。“臭氧污染水平的计量之所以采用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也就是一天中最大的连续8小时浓度均值,是因为臭氧对于人体、植物的影响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阈值,采用24小时平均的话,高浓度的影响会被低浓度掩盖。”雷宇说。

  从2013年以来74个城市监测数据和2015年以来338个城市监测数据看,我国臭氧平均浓度有所上升,其中京津冀地区呈上升趋势,长三角地区基本稳定,珠三角总体达标。

  2016年,全国338个城市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为138微克/立方米,71%的城市(239个)臭氧浓度为120—180微克/立方米,接近标准值。338个城市有59个超标,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区域等地区。按日评价,338个城市的轻度、中度、重度污染天次比例分别为4.7%、0.4%、0.024%,没有严重污染,更没有出现“爆表”污染。

  2017年,受经济回暖、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国不少地区臭氧浓度有较大幅度上升,预计全年的全国平均浓度、超标城市数量、超标天数比例将有所上升,但超标天次仍然以轻度污染为主。“我国多数城市臭氧浓度总体在缓慢上升,70%左右的城市在标准线附近徘徊。同发达国家一样,我国今年臭氧浓度总体上升属于正常的年际波动。”刘炳江说。

  相关研究显示,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发达国家重点地区夏秋季节臭氧日最高浓度常超过600微克/立方米,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的时段臭氧浓度可达1200微克/立方米以上,最高值甚至超过2000微克/立方米。

  刘炳江表示,当前我国重点区域臭氧污染水平与美国加州南海岸地区大致相当,全国平均污染水平大致相当于美国10多年前的平均水平,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光化学烟雾事件频发时期的历史水平。

  减排持续推进,将有效控制臭氧污染

  污染损害能主动预防,防治也需公众参与

  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控制臭氧污染,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协同削减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结合各地污染状况、产业特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取差异化控制策略。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表示,从全国来看,氮氧化物排放量有所下降,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却不降反升,没有往一个有利于减少臭氧的方向走。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需要协同控制。

  “十二五”末期,我国已经对臭氧污染有所重视,并将其纳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议事日程。“十三五”时期,挥发性有机物已纳入总量控制范围。目前,环保部审议并原则通过《“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修订了石油炼制等14项涉及挥发性有机物的行业排放标准。此前,“十二五”时期,氮氧化物被首次纳入约束性指标。

  由于挥发性有机物来源复杂,业内有“管好每个阀门,才能彻底管住挥发性有机物”的说法,可见其管理之难。今年4月开始的2+26城市大气污染强化督查,也将挥发性有机物管理作为重要督查内容,一批涉事企业被通报查处,有力推动了防治工作的提速。

  “臭氧前体物也是二次颗粒物的前体物。随着PM2.5治理工作深化和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工作持续推进,我国的臭氧可以实现有效控制。”刘炳江说。

  臭氧治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公众该如何防范呢?“臭氧以气态为主,戴口罩基本无法有效防护,最好的方式是避免接触。”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说,在午后日照强烈的时候,要远离马路边、装修污染严重处等地方。儿童、老年人等敏感人群,尽量不要在大太阳天外出。

  “我们每个人不仅要进行健康防护,而且可以积极主动地参加到防治工作中来。”刘炳江说,优先选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较少的产品或服务,比如选购水性漆,给车加油时选择油气回收设施正常、没有汽油味道的加油站等,都能为臭氧污染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标签:臭氧;挥发性有机物;污染;臭氧污染;臭氧浓度;超标;氮氧化物 责任编辑:金林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