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大娘石爬三在家中做些手工活。(人民网记者 李彤摄)
花垣县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里是乾嘉苗民起义的古战场,沈从文在小说《边城》里提到的茶峒也在这里。如今,花垣县的十八洞村成为了脱贫攻坚的一面旗帜,作为“精准扶贫”思想的发源地被广为传知。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苗族大娘石爬三家里没电视,认不得总书记,她问习近平总书记:“该怎么称呼您?”习近平总书记称石爬三为大姐,回答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如今“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标牌高高树立在村口,这已经成为了新时期全国脱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方针。
但也是这十六个字,给当年人均纯收入1680元的贫困村带来考验:“不栽盆景,不搭风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 “要可复制、能推广”。十八洞村能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扶贫答卷吗?
“天地良心,总书记压根就没表态多给一分钱”
总书记来过十八洞村后,各路人马接踵而至,有来学习经验的,也有来打听国家给了哪些政策和资金的。
“总书记都来了,村里能不脱贫吗,我们以后的好日子就靠你们了。”这是最初村里人的普遍想法,也是给扶贫工作队员带来压力最大的地方。时任扶贫工作队队长龙秀林,在年底被村民打了最低分,这个50多岁像个“黑铁塔”似的汉子掉了眼泪。
“天地良心,总书记到十八洞根本就没表态多给一分钱。”这一刻,龙秀林真正意识到村民脱贫缺的不是钱,而是摆脱“头脑中的贫困”,要激发内生动力。
29岁的龙先正,这几天正为去村里新建的矿泉水厂应聘认真做着准备。早些年在村民眼中,龙先正是个调皮捣蛋的“刺头”。从以前村民路上遇见躲着他走,到现在迎面热情打招呼,他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
“村里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周边的人都在努力劳动,我不改变也不好意思。”在龙先正看来,2015年村里的思想道德评选给他打了两星,让他又羞又恼,当天晚上他偷偷撕下了贴在门上的标识。
为调动村民劳动致富的积极性,村里开展思想道德评选,五星最高,用荣辱心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十八洞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石登高对人民网记者表示,古朴的乡风让村民把脸面看的比什么都重,从“不患穷而患不均”向“不能拖村里后腿”的转变,就这样悄然发生了。
在最近一次评选上,龙先正被评了四星。“有手有脚有条命,怎么就不能过上好日子。贫困,以前我们不仅是贫,更重要是困,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对环境的无助,现在不一样,目标能看得见、摸得着。”
让村民教育村民,为扶贫工作队开展工作打开了局面,但更难的是和村民交心,取得信任。
村里的“刺头”还有龙先兰,这个31岁的年轻人从小是孤儿,吃百家饭长大,谁也管不住他。谈起这几年他的变化,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而这要从他认下龙秀林这个“大哥”说起。
为了拴住龙先兰的心,龙秀林想给他找个媳妇,但相亲的结果给人浇了一盆凉水。“没钱、没房,连亲人都没有,谁会嫁给他!”“谁说他没亲人,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他大哥,我的父母就是他的爹妈。”龙秀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5年龙先兰被送去学习养蜂,从4箱到14箱再到100箱,从最初的3万元产业发展贷款做起,2016年龙先兰通过养蜂、晒腊肉、种稻田,年底收入了8万余元。不仅娶了媳妇,现在爱人还当上了村里妇女主任。当初那个见到陌生人都不敢握手的年轻人,现在变得越来越自信。
“不仅村民给工作队员打分,村民间也相互打分,让大家都出出汗。从你要我脱贫,到自己要脱贫,村民劳动致富的内生动力正在形成。”龙秀林说。
“看得见村里的变化和希望,日子更有奔头了”
十八洞村的苗寨吊脚楼鳞次栉比,四周青山叠峦翠绿,山涧泉水清凉透彻。清晨初醒的村庄很宁静,一缕缕晨光投射下来,远处的鸟叫蝉鸣声,充满生命的气息。
一大早,村民施六金就开始了喂猪、做饭、照顾母亲,一场误会差点让他与脱贫帮扶失之交臂。按照村里贫困户识别“九不评”的标准,他早年在外打工,不在贫困户评选范围之内。但2014年年迈的母亲重病,让本就收入单薄的家庭捉襟见肘。经过村小组开会、投票、公示,施六金在2015年被评为贫困户,如今他已是第六村民小组组长了,带动组内村民发展产业。
站在村民杨再忠家屋外,门前一大片苔藓透露出这户家庭人气不足。有疾病无劳力是脱贫工作的“硬骨头”,翻看杨再忠的贫困户帮扶手册,2016年社保兜底资金收益1080元、医疗救助360元。“没有谁能照顾咱一辈子,但新农合保险能提供今后的保障,让咱吃了定心丸”他说。
扶真贫、真扶贫,是新时期扶贫开展工作的基石。十八洞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石登高介绍说,2014年村里通过识贫、校贫、定贫“三步走”,把真正的贫困户、贫困人口找了出来。准确识别出贫困户136户533人,占全村总人口56.8%,十八洞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苗族聚居村。
正确的政策制定后,干部是关键因素,精准用人是十八洞村做出的又一改变。石登高是个“老乡镇”,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他介绍说,由第一书记统筹村支两委与扶贫工作队工作,这些人都是通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是落实村里脱贫工作的核心保障。
村主任龙吉隆是十八洞的“名人”,早些年是水果种植大户,2017年6月份被村民选举担任村干部。在村民眼中,他的车子经常在村里穿梭,辨识度极高。每当从村里驶过,都会有村民放下手中的活、走近几步和他招招手。龙吉隆也会透过车窗点头笑笑,没有言语的交流,但这种默契已经养成。不少村民说:“村干部得力,跟着他们一起干心里就踏实。”
“想把猕猴桃送到北京去,让总书记尝尝‘幸福果’”
发展产业是稳定脱贫的压舱石,但十八洞村的产业发展可谓一波三折,最初在种植猕猴桃这件事上村民并不支持。
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有的村民两亩地分散在九个山头上,缺地是十八洞村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时任工作队长龙秀林现在的职务是湘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在为村里看护猕猴桃。“距离村里30公里的道二乡,是大山中难得的一块平地,流转那里的土地‘借鸡生蛋’搞飞地经济,这最初在村民眼里无疑是天方夜谭。”
吸取过往粗犷扶贫、发钱扶贫、贫困户发展能力差的教训,必须因户精准施策,不能把钱一发了之。十八洞村又走了一步险棋,将财政补贴的每人3000元集中入股,种植猕猴桃。
“离村里这么远,种的果子被人摘了咋办?三年才能产果见到收益,时间太长了,遇到病虫害赔了咋办?国家发给我们的扶贫款,为什么不发,是不是让你们贪污了?”村民的不理解,也说明了扶贫工作的困难性。
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村民工作,组织村民到四川参观学习;拜访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引进国内猕猴桃种植高端技术;在道二乡流转土地后,邀请专业合作社与村里共建猕猴桃基地......
“交钱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的过程,贫困户每人交100元,非贫困户每人交50元,多缴多分红。既要在股金分红上照顾贫困户,又要避免人为造成的贫困与非贫困人口间的矛盾。此外,猕猴桃基地建设还有财政产业发展资金、银行贷款。”龙秀林说。
望着猕猴桃园即将丰收的果实,村民们看到了红火的日子。(人民网记者 李彤摄)
据介绍,从2014年投产到2017年挂果,村里对种植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把控,达到79项检测指标,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将猕猴桃卖向港澳,还跟京东电商平台做了对接。预计2017年200万斤猕猴桃不但能促民增收,还能提高村集体收入。
除了猕猴桃产业园,村里还与省内企业联合开发矿泉水产品、开拓乡村旅游,北京游客胡宝生一行四人从张家界自驾慕名找到十八洞村。农家乐老板杨超文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每天他的店里有20多名游客,在提供吃住外,杨超文还在开发苗族土特产品,让游客吃得好、玩得乐、还想再来,微信和支付宝等支付方式也都能用上了。
村民们更是易养则养、易种则种、易商则商,龙先兰的蜂蜜卖到了黑龙江,自己成立了合作社带动村民致富。
第一书记石登高坦言,下一步要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现在有6家,但总体上还是不强,小且分散,中间这关键一环可不能掉链子。为发掘“十八洞品牌”,村里注册了水果、粮食、工艺品等65类商标品牌。
“有些人来我们这里看见村里还是用本地山石铺路、黄泥竹竿做墙、黏土烧瓦片,感觉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村子,建设的速度比想象中慢。”石登高说,十八洞村不依靠财政钱修路、盖房,村里脱贫开发靠的是精准施策、因地制宜,挖掘群众的内生潜力,模式要能复制、可推广。
“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儿?”“7个。”2016年3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的审议时,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郭建群代表的对话,让代表们会心地笑了。习近平总书记说:“我正式提出‘精准扶贫’就是在十八洞村,前几天中央电视台报道的十八洞村脱贫进展情况,我都看了。”
回忆起总书记关心十八洞的点点滴滴,乡亲们总是激动不已。 “再过十来天,村里种的猕猴桃就要采摘了,村民们想送到北京给总书记尝尝,告诉他‘扶贫花’结出了‘幸福果’,请他放心。”龙秀林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