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雁北耍孩儿,耍的是文化底蕴唱的是历史传承
2017年09月23日 20:39:20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9月22日讯(记者 李汀)“你是我的哼哈儿哼,我是你的嘣嘚儿嘣”,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雁北耍孩儿”中的一段台词,剧名为“猪八戒背媳妇”。“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走进大同,带我们领略民间瑰宝“雁北耍孩儿”。
耍孩儿又称咳咳腔,产生于大同、怀仁、应县一带。其渊源一说来自金元时期“般涉调”中的“耍孩儿”一曲,一说是由民间俗曲发展而成。因演唱时用“后嗓”发音,也有人认为在流传过程中曾受佛教音乐的影响,是山西大同地区观众所喜爱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耍孩儿是以曲牌名命名的一个戏曲声腔剧种,深受观众喜爱。作为祖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耍孩儿独特的演唱发音方法、欢快火爆的打击音乐、取材广泛的丰富剧目、别具一格的剧种风格使得这个古老剧种日渐为专家学者所瞩目,保护这一古老剧种对于中国戏曲起源、发展、流布、生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资金、人员等方面的问题,更由于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冲突,雁北耍孩儿在目前出现了生存危机,必须尽快加以抢救和保护。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耍孩儿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更好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耍孩儿艺术,2013年大同市耍孩儿剧种传习中心和大同市文化艺术学校再次联合招收耍孩儿学员18名,为耍孩儿剧种今后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摄影李汀)
标签: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种;物质文化遗产;古老剧种;雁北耍孩儿;文脉
责任编辑:蒋敏华
热点新闻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萦绕在舌尖的非遗味道——孝感麻糖米酒
- 走近湖北非遗传承人 用时光和匠心点燃艺术文化
-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全国网络媒体记者探访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绿松石雕
-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文化遗产融合现代生活 时尚T台演绎古老汉味风情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