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 题:“绿色”满粮仓 产业闯新路——中部“从新”诠释新农业
新华社记者
中部六省是我国农业生产“重镇”,素有“中部粮仓”之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部地区面向农业现代化和市场需求,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探索“三产融合”,提升农业科技信息化水平,向新时期绿色现代化“粮仓”迈进。
农业生产崛起“绿色粮仓”
由满足“肚皮”温饱到对接“舌尖上”的需求,中部正变身“绿色粮仓”。
“有机农产品市场,带火了中部地区有机认证业务。”北京一家有机农产品认证公司工作人员李学成告诉记者,2013年以来,他承办的江西企业有机产品认证数量每年增幅达150%以上,且种类逐年增多。
在抢抓农业“绿色”超车机遇上,中部省份纷纷加大“绿色农业”投入力度。2015年,安徽提出建设省级粮食绿色增产示范片(区)、示范村和示范家庭农场各100个,省级财政每年安排3亿多元资金予以支持。
“当下,各省都试图借‘绿色有机’跃为农业强省。”江西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说,江西亦有此雄心,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力争到2020年,全省50%以上耕地都种上“绿色”农产品。
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支撑农业品牌打造,中部各省还加快了农产品追溯平台建设。近期启动的江西全省农产品追溯平台上,“三品一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生产的食用农产品,生产、检测认证等信息将全部可追溯。
对接市场新需求,中部地区优质农产品供给日渐丰富。数据显示,中部六省“三品一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总量,稳居全国前列。
农业产业化探索“融合新路”
创新产品、业态和发展模式,“三产融合”的中部农业正变身“大产业”。
“一季稻、两季虾”,数十种风味小龙虾产品和生物医药甲壳素的研发,将农产品“吃干榨尽”。湖北潜江市“虾稻共作”及产业链延伸,改变了人们观念中农业产业链短、效益低的印象。
“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带动中部农业产值实现质的飞跃。目前,全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试点省湖南,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由2010年的0.93∶1提高到2.1∶1,销售收入超过1万亿元。
与此同时,农业休闲、观光等功能的开发,使中部“农业+”产业方兴未艾。2016年,江西万载县恒晖大农业公司的科普农业种植园、科技有机馆等农业休闲观光项目,吸引游客50多万人次,收入800万多元。去年,江西各类休闲农业规模经营企业总数比2010年增加17倍,农家乐经营户增加近6倍。
“全产业链”模式探索,使中部农业迎来发展“黄金期”。河南众品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流程再造,实现生猪饲养、肉类加工和冷链物流服务产业全覆盖。集政策、人才、科研、资本和科技产业孵化输出等于一体的“山西农谷”中,更广泛的农业“全产业链”正在发酵。
农业现代化注入“智慧新元素”
“手机APP‘一点’,就能知道田里空气和土壤温度、湿度、养分数以及如何改善农作物生长条件。”在中部省份不少“智慧农业”示范田中,物联网技术已成为提质增效利器。
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是现代农业必备要素。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以来,支持和推进农业生产全过程科技创新,发展“智慧农业”等,被写入中部省份政府文件。
目前,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科研创新平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基地等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举措,在中部地区逐步付诸实施。“山西农谷”的“智慧核心”山西金谷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中,目前已引进农业高端科研人才21名,40个大学创业项目团队入驻;8项科研成果正在进行产业化培育。
“‘金谷’以科研成果集聚为平台,人才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将为中部农业发展探路。”山西金谷负责人宋述忠说。
为“土产业”注入科技元素,中部农业正提升现代化水平,变身“智慧产业”。(记者:秦宏、王飞航、姜刚、宋晓东、周勉、罗鑫、袁志国)
- 最高检:丰城电厂事故25人涉嫌职务犯罪被立案侦查
- 【砥砺奋进的5年】“电老大”试水“卖油郎” 浙江即将拥有本土石油企业
- 【治国理政新实践•浙江篇】国际石油巨头为何齐聚杭州——世界油商大会关注浙江机遇
- 我国生活垃圾年产量超过四亿吨 环卫市场大幕开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