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题:因地制宜,中部“红色山脉”打响脱贫攻坚战
新华社记者徐海波、王飞航、陈文广、姜刚
位于我国中部的太行山、大别山、罗霄山,是承载着中国人民革命史的三条“红色山脉”。短短五年,太行山、大别山、罗霄山等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干部群众因地制宜,纵深推进精准脱贫方略,老区面貌焕然一新,大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太行山:“太行精神”再现脱贫攻坚战场
太行山曾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太行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太行精神”。如今,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太行儿女续写着“太行精神”的新篇章。
左权县是太行山区典型的革命老区和贫困县。近年来,在这片以抗日将领名字命名的热土上,充分运用脱贫攻坚带来的政策、资金资源,加快林业发展,最大限度让贫困群众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得到实惠。
“春季跟着合作社种树,平时照管树林,一年下来收入5000多元,如愿脱贫。”左权县麻田镇村民杨文秀因供孩子上学一度成为贫困户,仅靠三亩地的收入,生活难以为继,成为生态护林员后,既有了稳定的收入,又有了体面的工作。
在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像左权这样的贫困县还有很多。山西省委提出,2017年至2020年,山西要实现144.2万贫困人口脱贫、58个贫困县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大别山:“一棵草、一只羊、一片茶、一朵花、一斤薯”的扶贫
9月12日下午,位于大别山腹地的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银山村62岁的村民李华,将一车茅草、秸秆卖给蕲春凯迪生物质发电厂,获得160元收入。4年多前,李华的儿子不幸去世,老两口带着刚出生的孙子,没有经济来源,本是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据黄冈市2014年统计,黄冈市共有892个贫困村,贫困人口102.83万人。如何找准优势产业让贫困群众在劳动中创造财富?顽固的穷根,能不能在山水开发中挖断?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大别山人民。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蕲春县引进凯迪绿色能源公司,并制订“1151”精准扶贫计划,即在全县建设100个村级收购点,成立100家生物质燃料产销专业合作社,每个合作社带动50户贫困户,每户贫困户增收1万元以上。目前,杂草变成了“金条”,成为精准扶贫的有效产业,带动了全县5000户增收脱贫。
去年,李华仅割野草这一项就增收3.7万元,实现了脱贫。今年,李华添置了三轮车等工具,准备“大干一场”。
蕲春的“一棵草”是大别山地区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此外,还有“罗田一只羊”“英山一片茶”“麻城一朵花”“红安一斤薯”等特色扶贫产业,实施公司+大户、农户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通过这些产业扶贫,带来了市场化理念和先进技术,为贫困户授予渔,彻底解决脱贫难题。”黄冈市政府副秘书长、脱贫办主任方荣介绍,截止到2017年初,黄冈市仍有存量贫困人口47.73万人,通过4年多的扶贫攻坚,已实现5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
罗霄山:干部的“辛苦指数”换百姓的“幸福指数”
“鸡鸣三省,水注三江”,汝城县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记者在汝城县边远少数民族山村旱塘村采访时,郴州市分管扶贫工作的市委副书记陈雪楚正在村里新建的茶园与农民交谈。
建茶园资金从哪里来,茶园效益如何,销路怎么样,能给农户人均带来多少收入,没有入社的贫困户如何增收,还存在哪些困难需要解决……合作社负责人何培生感慨:“没想到市里领导会问得这么细。”
不仅仅是在旱塘村,无论是发展产业还是易地搬迁、教育培训,整个罗霄山片区均注重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确保稳固、长远脱贫。
18岁的邓滨是罗霄山片区贫困县宜章县长村乡东溪村人,今年考上了重点大学。“要是没有县里的助学金,小孩怕考不了这么好,也不会这么开朗。”邓滨的妈妈李兰芬说。
宜章县在校学生103830人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多达13310人。宜章县多方筹措资金对贫困学生实行资助全覆盖,做到应帮尽帮、该补则补、应免尽免外,还要求老师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进行课业辅导、心理疏导。
对于罗霄山片区扶贫,湖南省市县乡除向贫困村派出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外,还广泛发动党员干部与所有贫困户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找准原因,想好对策,抓实脱贫。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百姓的“幸福指数”成为各级干部的共识。
通过持续的扶贫攻坚战,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底,位于罗霄山片区的湖南省6个县贫困人口为16.4万人,而2013年底的统计数据为36.9万人。这意味着,这里已有20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