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补习老师海报。
德媒称,“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中国内地应试教育的讽刺写照也适用于香港。在那里,更有收入堪比娱乐圈明星的明星补习教师。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1月18日刊登题为《香港特色?天价补习教师是怎样炼成的》的报道称,颈绕耳机、身穿整洁笔挺的衬衫、一头时髦的发型——林溢欣(音)正在激情澎湃地上课,这是一种一般在政治家身上才能看到的激情。
报道称,但是和政治家不同的是,林溢欣不是在阐述经济或社会议题,而是在为学生做辅导,帮助他们准备应对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这一素有“香港高考”之称的考试决定学生是否能上公立高校。
德新社记者刚刚描述的林溢欣是他在一个视频中的模样。他可能是香港最知名的补习教师之一。
“在一般的中国学校里,我们只是重复教授同样的课程和课本,作为老师,不需要做太多准备工作”,林溢欣介绍道:“而在补习班,我们试图用有趣的方式讲授同样的东西。”
报道表示,“有趣”也许不是用来形容其授课方式的最佳词语,但是无论如何,林溢欣在香港人气极高。2015年10上旬,补习机构“现代教育”在多份报章刊登全版广告,公开以8500万港元的天价聘请在对手学校任教的“补习天王”林溢欣。
学生不堪重负
报道称,据香港贸易发展局估计,该产业2015年价值高达27亿港元。
报道称,然而补习中心之间也有差别。如铜锣湾的Mini Grandmasters这种小一些的补习学校里授课个性化,也更加低调。高中生托马斯·王(音)每周会去Mini Grandmasters补习四门课。他说,上补习班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学校的课太难”,他感觉补习老师可以教得更多,“我喜欢补习班,那里的课很有意思”。
报道称,也有学生认为,学业压力之大,几乎无法承受。据《南华早报》报道,2010年至2014年期间,香港平均每年有23名学生自杀。
报道认为,学生和家长精益求精的态度也是补习产业繁荣的主要原因之一。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比较教育教席教授布雷指出,最新数据显示,逾一半多的香港中三(内地称初三)生和超过70%的中六(内地称高三)生在进行不同形式的补习。在普遍实行填鸭式教育的香港,像林溢欣这样的补习教师算是一种当地特色。布雷说:“其他地方可能也有这样的老师,但是可能没有在香港这么夸张。”
老师压力也大
报道称,在布雷看来,过去十年,香港补习业迅猛发展的原因之一是香港高等教育的开放。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香港只有两所大学,现在已有八所公立大学和许多私立高校。“80年代的时候,许多人都会说,他们家的人不会去上大学,也许会上技校或者直接开始工作。之后因为高等教育的扩展,在短时间内就普及到千家万户。现在的问题就是,我想上大学,但是怎么才能上?”
报道称,大学录取的学生数量有限,公立大学的名额尤其紧张,大量学生由此涌向诸如林溢欣的补习老师,寻求考上好大学的“妙招”。曾在牛津大学读书的英语补习老师林作认为,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这些补习老师相当于他们的救星,因此被高度认可。
报道表示,这份认可对于顶尖的补习老师和学生而言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林作现在一周教12节课,刚入职时曾有过一周20节课的强度。他说,许多同事都半夜三、四点才睡觉。他说一位老师甚至因为过劳而去世,他发烧带病上课,“我们补习老师一天24小时几乎都在工作,备课,想着如何给学生上课。”
- 香港年度汉字评选开始 “新”“楼”“贵”上榜
- 报告显示:“经验因素”对港青认知国家、大湾区非常重要
- “中国内地-香港联合投资洽谈活动”助力香港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 经贸共赢 人文共情——桂港合作好戏连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