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又一个国家级新区崛起:错过了浦东和深圳,千万不能错过它!
在过去的25年中,从1992年上海浦东新区开始,国家先后批复设立了19个国家级新区,它们星罗密布,播撒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发达的珠三角,到贫瘠的大西北。这些正在迅猛发展建设中的国家级新区,究竟会对中国的经济版图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今天起,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派出19路记者,走进共和国的这19个新区,看新时代里的新气象,在新气象里,感受经济一线的新作为。新区巡礼报道的第一站,走进成立仅仅3年的青岛西海岸新区。
海洋生物基因密码逐渐被破解 海洋聚宝盆即将呈现
这是一个坐落在中国黄海之滨的美丽城市---青岛。旅游曾经是这个城市最靓丽的一张名片。
但在中国经济的新版图上,青岛的新坐标,是在2014年6月3日,开始重新定义的。这一天,青岛市黄岛区7000多平方公里的陆地和海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青岛西海岸新区。这是中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设立的第9个国家级新区,承担着海洋强国和军民融合两大国家战略使命。
读懂国家设立西海岸新区的用意,首先应该从高空来俯瞰镶嵌在中国黄海之滨的这片土地。从地理位置上,西海岸新区处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之内,背靠着厚实的中国市场,黄河流域的经济热浪,最终将从这里开始,奔向大海。而面朝东方,600公里之外,新区和日本、韩国遥遥相望。在更为宽阔的世界经济地图上,青岛西海岸新区繁华热闹的灯火,已经成为了欧亚大陆桥经济带东端起点最耀眼的标志,成为“一带一路”交汇点,一座活力新区风生水起。
这是西海岸新区一间极为考究的实验室,中国目前唯一一个国家海洋基因库,在这里正式运行,这里也率先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基因检测民生全覆盖的百万级人口的城区。在崭新的国家级新区里,承担国家唯一的海洋基因库建设,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范广益,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
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 范广益:我们九台测序仪,现在全部在工作。
海洋,占地球表面71%的面积,目前人类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万种,但预计实际的数量在200万种以上,庞大的海洋生物基因密码被解密后,将给人类发展带来难以想象的空间。而西海岸新区面对的,正是广阔的海洋。
范广益 :我们会在5年内测50万份左右的样本。
今天的实验室里,范广益开始着手对口味鲜美、有着很高经济价值的舌头鱼,展开基因测序。
范广益:它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它有一个性逆转,通过温度的控制,这个雄性可以转变成雌性,雌性会是雄性3倍的个体大小。我们可以通过基因的测序,通过后面的一个基因编辑的手段去改造,让这个鱼长得越来越大,这是可以提高产量的一个很有效的方式。
在今天的世界经济版图里,哪个国家能够率先建立全球海洋基因库,这个国家就能在海洋食品、医药等各种领域获得先发优势。随着西海岸新区启动国家海洋基因库之后,全球最大的海洋联合研究中心、育种中心、科研中心,也将在西海岸新区开始建设,在中国经济成功完成过去五年的建设之后,在新时期里一场更大规模的海洋生物开发建设,将在这个新区里,拉开帷幕。
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党工委书记 王建祥:在构建海洋经济当中,它首要的一个要素就是海洋科技的创新,要把它作为一个动力,来打造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产业体系。
走在今天青岛的街道上,这座中国著名的海洋科技城,已经聚集了国家30%的海洋科研机构,50%以上的海洋高层次科技人才,70%的涉海两院院士,承担着50%以上的国家级海洋科研项目。而在这个雄厚基础上设立的西海岸新区,越来越多的海洋人才和院校开始聚集在这里,中科院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清华大学等10所高校在新区设立研究院或分校,驻区高校累计达到20所,最耀眼的科技成果,也自然聚集在海洋经济开发这个领域上。
这里是青岛明月海藻集团的一个展厅,今天人们司空见惯的普通海带,被提取开发成了上百种产品,这其中最为神奇的,就是天然多糖的海藻酸盐。
当海藻酸盐制成的溶液倒入含钙的水中后,立刻发生神奇的胶原反应,粉末瞬间变成了晶莹剔透的海藻酸盐凝胶。海藻酸盐的这种神奇特性,当它被添加进食品后,食品的口感、溶解度,都将会被显著增加。它也被全球著名食品企业用来提升食品的质量。而更为神奇的是,粉状的海藻酸盐被加工成白色的纤维后,还具有吸附重金属的特性。对比试验中,纱布过滤器几乎不会吸附重金属,但海藻酸盐制成的过滤器,流出的却是清水。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董事长 张国防:现在很多的排铅食品,排重金属的食品都用了我们海藻酸钠与重金属结合的原理。
当这种海藻酸盐纤维被织成纱布后,它又能打开新的应用领域,特殊的纱布蘸上清水后,并不会有任何变化。但当它碰到人类伤口流出的血液或组织液后,立刻就能变成了湿润的胶体,封闭伤口,对人体形成保护。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董事长 张国防:因为是胶体把水份锁住了,它就形成一个湿润的环境。按照湿润愈合的理论,伤口在湿润的环境下细胞生长最快,所以伤口愈合的最快。
张国防告诉记者,西海岸新区企业从海洋里开发出的这种医用纱布,眼下已经接到了美国、欧洲大型医药公司的大量订单。海藻中提取的活性物质,也被欧莱雅、兰蔻等国际著名化妆品企业开发成各种化妆品。
在普通市场上,一吨海带的市场价值不到八千元,但提取加工成海藻酸盐后,它的价值高达1.6万元,如果再加工成海藻酸盐纤维,它的价值会上升到8万元,而继续加工成海藻酸盐医用敷料后,它的价值则要达到惊人的240万元,西海岸新区的海洋科技,最终让一吨海带原本的价值提高了近300倍。
不到3年研发出世界最快的三体高速艇 青岛西海岸新区引发国际关注
生物技术在抓紧研发,而另一边,西海岸新区的海洋新型船舶和海工装备,也在加紧布局。
2016年,这里代表中国企业首次承揽北极地区液化天然气核心工艺模块的建造,并突破国际封锁,开创了中国企业建造国际液化天然气核心工艺模块的先河。
刚刚建设完工的40万吨的矿砂船,由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设计制造。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矿砂船,它将担负起巴西矿砂运到中国的运输任务。
青岛北船重工经营部部长 殷海军:这艘40万载重吨的矿砂船,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并设计和建造的。全球最大载重吨位的矿砂船。
西海岸新区的海洋重工装备制造,很难忘记今年6月的这个日子。这一天,总高69米,直径110米,空船重量7700吨,可抗12级台风的全球首座半潜式深海渔场建成并交付使用。它是专门为挪威深海渔场建造,也是中国第一次深海养殖设备出口的特大型装备。一系列建造技术的突破,不断地提升了我国海洋油气开采的能力。
这艘看起来有点奇怪的大型起重铺管船,能够为全球海工领域油气开采提供强大的深海管道铺设能力。不远处,另外两艘特种船舶也在紧锣密鼓地建造。
青岛武船重工副总经理 丁明师:这个船配备最先进的dp定位系统以及装载有两套水下机器人,作业水深可以达到3000米。它可以提升我国在海洋开发中海洋设施的维修、检验、施工以及水下机器人作业的多项能力。
行走在黄海边的青岛西海岸新区里,支撑经济发展的装备,不仅仅只是产品,全球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中国最大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中国目前接卸能力最大的散装粮食码头,中国第一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全球领先的自动化码头。这些经济发展的硬件,让西海岸新区拥有着每年5亿吨的矿石、原油、商品和粮食的接卸能力。而正是拥有这样的实力,新区实现的,也不再是简单经济数量上的增长,一场面向海洋经济开发、跨海跨洋贸易更大的行动,此刻,已经在西海岸新区展开。
哈尔滨工程大学规划处处长 万建:这里面有很好的人才聚集的环境,也有一个很好的船舶工业产业聚集的环境。
今天的西海岸新区,是唯一被赋予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使命的国家级新区,在这里,中国十二大军工集团以及涉军涉海研究院所不断产生最新科研成果,正在为深远海的开发,提供强大保障。
眼前的这艘舰艇,就是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园最新研发的三体高速艇,它的航速高达80节,是目前全球速度最快的三体船之一。以前中国人羡慕的高科技船只,今天已经完全实现了西海岸新区制造。
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园研发人员 崔岩:两年多时间不到3年,通过自主研发设计建造实现了零的突破,也使我国能成功的跻身于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制造出这种船的国家之一。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园里,更多最新研制的海洋开发产品,显示着这个国家级新区的科技实力。
这个看起来毛蓬蓬的像花束的材料,是船用海水淡化膜,这根不起眼的小指头粗的金光闪闪的管子,是最新型的快速导热金属材料。这是用于舰艇内部装修的防火复合铝蜂窝板材,这是密闭环境生命给养系统,这是多功能水下应答器,这是多用户水下数据转发器,以及全景视觉监控系统。
2014年到2016年,西海岸新区的海洋生产总值从590亿元上升到866亿元,连续3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增速超过全国GDP增速一倍以上,经济总量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名列第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