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党的十九大精神正在各地落地生根,广大干部群众正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正在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近日,本报派出多路采访组奔赴全国各地,采访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场面,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的新进展新成就新经验,敬请关注。
在浩瀚的宇宙,练就了“火眼金睛”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腾空700多天后,获得了目前国际上最精确的TeV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这或许正是来自暗物质的信号;
在广阔的天空,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成功转场西安阎良,在经过更加繁密的适航取证试飞后,或于不久的将来解锁一批新技能;
……
当天上的创新大戏不断上演之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走进“悟空”和C919的“诞生地”上海,展开一场天地携手的“对话”,探求上海在新时代如何继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如何实现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如何打造创新生态系统等一系列问题的答案。
小卫星的梦想
在上海张江园区的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卫星创新院”),有这么一面“卫星墙”,上面“挂满”了已经发射上天的20多颗卫星,“悟空”“墨子”算得上是其中的“明星级”卫星了。
根据国际卫星分类,“体重”小于1吨的卫星被称为小卫星。那么,“小卫星”到底“小”到什么地步?记者在总装厂房内,见到了2016年与“天宫二号”一起发射的“天宫二号”伴随卫星的初样星,小小的个头,体积仅与普通笔记本电脑摊开时一般大小,却发挥着大大的功能,可以对大型飞行器进行探测及状态监控,将定位精度提高4到5倍。
“小卫星”又“新”在哪里?卫星创新院院长于英杰列举了刚刚传回好消息的“悟空”的例子。“‘悟空’以载荷为中心,用450公斤的卫星平台运载了1.4吨的‘货物’,既节省成本,又突出载荷的特点。”于英杰说,“以前都是用大车拉小货,想把500公斤的载荷送上天,就要制造出一个2到3吨的大家伙,费时费力,所以以载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是我国航天领域的创新,在世界航天领域也是少见的”。
当然,它的能力不仅于此,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的第一步也是由“小卫星”完成的,总装厂房内就放着“实物版”的北斗三号卫星,让记者大开眼界。“2020年左右,99%以上都是国产化元器件的北斗系统将实现全球导航定位。届时,将在某些领域超越GPS,提供覆盖全球的定位、导航、授时和通讯服务。我也希望有一天,人们喜欢北斗胜过GPS。”卫星创新院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沈学民语气中透着骄傲。
“卫星创新院14年间,一共发射了25颗卫星,今年底之前还要再发射3颗,总量达到28颗,在研的还有30多颗。从过去几年才发射一颗,到现在不到3个月就发射一颗,证明我们的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技术成熟度在不断提高。”于英杰告诉记者,“新时代对创新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我们只有敢想敢干超前干,才能走在别人的前头,才能从追赶、并行到领跑,这股子创新自信必须有”。
大飞机的魅力
9年前的11月28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架新型支线客机ARJ21—700首飞。那时,国人的“大飞机”梦或许只是悄悄地放在心里,期待中又有着紧张。9年后的11月28日,C919开展试验、ARJ21批量生产、CR929加紧研制……此刻,当记者走进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看到的是我国国产“大飞机”梦加快实现的稳健脚步。
“C919大型客机正式投入商用之前,是要经过一系列缜密测试的。我们这里的航电综合实验室、铁鸟试验台、电源实验室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地面’飞机系统,所有飞行中可能遇到的情况都可以被模拟,而且大多数实验设备都是由我们自主研制的。”中国商飞C919项目办公室主任袁文峰一边带着记者参观,一边展示着他的“宝贝”。
袁文峰告诉记者,自今年5月5日完成首飞后,C919大型客机持续开展了系列测试任务,目前已转场至西安阎良,进行后续试飞取证试验。在他看来,此次转场,也标志着C919大型客机具备了城际航线飞行能力,达到了预期的稳定运行状态。“从完成首飞到正式投入航线,还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我们也将根据试飞收集的信息适当作出调整,以达到最佳状态。”
据了解,目前C919大型客机国内外用户已有27家,订单总数达730架。如今的中国商飞也首次迎来了自主研制、批量生产、交付运营喷气式商用飞机的新时代。
如何在新时代有大作为?袁文峰给出的答案是,在掌握研发和生产“大飞机”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好“大飞机”这个平台,带动中国民用飞机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提升。
“我国在机载设备领域相对落后,却因为有了C919大型客机这个平台,吸引许多国际上同样为波音和空客提供零部件的供应商的参与,促成国内外供应商合作,成立了16家合资企业,拉动我国民机配套产业的发展,这足以证明大飞机的魅力。”袁文峰说,未来,在大型客机总装基地的带动下,上海或将形成完整的航空产业链。
智能化的期待
人工智能,是我国重点部署的发展领域。在上海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后的第14天,杨浦区跟进发布了具有杨浦特点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和重点项目,20个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2至3个人工智能创新平台、1个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聚区等赫然在列。而这只是百年工业区杨浦奔向创新之城的其中一步。
对拥有10所高校和100多家科研院所的杨浦区来说,打造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高创新的浓度,提升创新的便利性、宽松性,形成创新的磁场效应,是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关键一招,目的正在于培育出更多具有“引领性”的创新要素。
但创新要素不是凭空而来的,“引领性”也不是靠想象得到的,具有“引领性”的创新要素来自基础环境,具体来说,就是企业需要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成长空间、人才需要可观的激励政策和足以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在企业是创新主体的语境下,基础环境的营造是需要靠政府着力推进的。
洞悉这一点之后,杨浦区在推动区内人工智能发展上拿出了实招。据杨浦区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杨浦区将对人工智能产业领域的全国乃至全球标杆型机构,给予高达500万元的开办费补贴、租房补贴和高达1000万元的购房补贴;对领军企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研发投入,经评估后予以10%的补贴,上限500万元。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初创型企业,有机会入驻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创新基地,并将获得6个月至3年的房租补贴,若获得风险投资青睐,按照获得投资的金额,经评估后,还有机会获得最高达500万元的投资后保障奖励。一系列让人工智能企业和人才踏实来、放心干的举措,也让人们对人工智能产业引领杨浦经济充满期待。
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版图中,杨浦被定位为“重要承载区”。他们在创新生态营造上努力的方向、在创新领域求解的问题,对上海市都有代表意义。
- 党代表在身边丨万少华: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
- 习近平向世界互联网大会发贺信,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大佬这样说
- 中国空军运-9机群奔袭数千公里演练岛礁空投
- 我国成功发射陆地勘查卫星一号 将开展陆地资源遥感勘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