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这一年,多少坚持,温暖着一个村一座城
2017年12月26日 09:08:48 来源:新华网

  我们身边总有这么一群人,

  用自己的爱心传递着人间大爱,

  用自己的坚持演绎着世间真情。

  他们,有名或无名,

  他们所做的事,平常却不平凡。

  他们,

  温暖着一个村,一座城,

  感动着你,我,甚至整个中国。

  一个人,一条船,坚守孤岛十八年

  位于大别山区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响洪甸水库,山水相连,河汊纵横。在1400多平方公里的库区深处,有一个被称为“海岛”的孤岛。

  海岛的东岛岸边,常年停靠着一个船屋,外面挂着“麻埠镇齐山村海岛卫生站”的牌子。39岁的余家军是船屋的主人,1999年卫校毕业后回到齐山村,和妻子吴起娇把家安到了船上,取名“海岛卫生站”,他也成了这里唯一的村医。18年里,不论是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甚至下雪,余家军都划着一条小木船,每日来往于东西两岛之间,为200多名村民看病,这条木船也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水上120”。

  几年前,在扬州做生意的内弟打电话来希望余家军夫妻俩去厂里帮忙,开出一个月5000块钱的工资。余家军说:“我不能走,实在割舍不下这份情。只要乡亲们没病没灾的,我就知足了。”

  扫地僧式的世外高人:78岁院士高铁二等座上仍笔耕不辍

1122064291_15134803139581n.jpg

  6月12日,在回北京的高铁二等座上,为了做好一场报告,78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仍然笔耕不辍。照片在微博发布后,迅速引发网友的点赞和致敬。眼尖的网友发现刘先林院士穿的旧皮鞋十分朴素,不禁感慨:“这又是一个扫地僧式的世外高人。”

  公开资料显示,刘先林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毕生致力于测绘仪器国产化,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曾说,测绘工作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大家手机里使用的地图,而他的工作就是把地球搬回家。

  几十年来,刘先林致力于摄影测量和航测仪器的研究,所用经费很少,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结束了中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为国家节省资金近2亿元,创汇1000多万元。

  西安“煎饼侠”夫妻九年爱心送饼

  赵彦苹正在做煎饼。(西安日报资料图)

  2007年,丈夫朱光伟突发脑溢血,一年的治疗,让夫妻俩早前打工攒下的十多万元很快就见了底。“多亏学校给孩子免了学费,老师还送来衣服,周围邻居提米拿油没少帮忙,我这才磕磕绊绊缓了过来。”“这情谊怎么敢忘啊,人要学会感恩!”妻子赵彦苹说。“摆摊时,我看见有些流浪汉在垃圾桶捡吃的,我就试着给他们送些煎饼,算是一种力所能及的回馈。”

  这一免费,就是9年。有时候每天要免费送出10余个煎饼果子。每当有拾荒者、残疾人、环卫工路过,赵彦苹还会主动上前询问,一个不够,就两个、三个,直到对方吃饱,偶尔她还会塞给对方几十元钱。“能帮一个是一个!”为了让更多人吃到免费的煎饼果子,夫妻俩还印制了厚厚一沓“爱心接力”名片。“有些人不知道我这个小摊,但是通过名片,他们就可以给我打电话,或者找朋友捎回去。”

  朱光伟说:“煎饼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吊着尿袋做手术的医生:对患者承诺了,就不能失信

  他叫袁家天,是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的教授、主任医师。袁家天自己前一天才接受完急诊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手术,手术后不到24小时,在确认了身体麻醉的影响已经完全消退、可以主刀之后,他就果断拔下了镇痛泵,吊着尿袋投入到了手术中。当天他主刀手术的对象是他的一名老病人。因得知袁家天曾为一名92岁的老人成功手术过,所以这名病人坚持要袁教授为自己实施手术,但他并不知道,袁教授是吊着带血的尿袋为他主刀的。

  10名环卫女工每天轮流上门照顾残疾夫妇四年

  部分环卫女工和张弘英合影,从左到右依次是付智会、张金红、朱顺敏、刘俊芝、肖丽琼。 杭州网 图

  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洗头、推出门晒太阳……四年多来,杭州半山街道一群环卫工人利用业余时间照顾“杭钢南苑”小区一对残疾人夫妻。“我们都在杭州打工,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爸妈。我们做的都是小事,但能帮到他们,很欣慰。”

  客人吃1碗 老板捐1元

  抄手店的店规(左)。老板张德蓉当面存入捐款箱,有些顾客会额外多捐(右)。

  领助学金啦!地点是在涪陵区滨江路一家抄手馆。What?去抄手馆领助学金?是的,抄手店老板张德蓉在柜台设了一个捐款箱,客人每吃一碗抄手她就捐出一元钱,定点帮助位于涪陵区的长江师范学院学生。开店大半年来,已经募集了6000多元,资助了共计18名困难学生。虽然每名同学受助的金额不多,但这已可以冲抵他们半个月生活费了。

  跨越半个世纪的爱心传递:一家三代义务清扫公厕

  刘忠兰说自己会把清扫公厕坚持下去。自己不行了就交给儿子,交给孙子。新华网 欧阳小洁 摄

  最近两年,每天早上9点多钟,78岁的刘忠兰老人就会戴上口罩,拿着扫把,蹒跚着去清扫村里唯一的公厕。公厕离家不远,路上见到地面有垃圾,刘忠兰会慢慢蹲下身子拾起来丢进垃圾桶。

  “我扫了快两年了,这是接老伴的班,老伴已经扫了50多年了。”刘忠兰的老伴叫谢伍贤,1950年参加志愿军后回国到铁路系统工作,工作之余,他就提着扫把、拖把清扫厕所。2015年初,87岁的谢伍贤被查出患喉癌,住进了医院,临终前再三交代大儿子谢常清要把清扫厕所的担子挑起来。1987年出生的孙子谢强在高中和大学期间,每逢周末也会帮着扎扫把、清扫公厕。谢强说,不久的将来,铁路会拆迁,车站也会撤销,公厕将不复存在。“但只要公厕在一天,我就会帮着扫一天。这是为了完成爷爷的遗愿,也是想把爷爷这份爱心一代一代传下去。”

  28年,军人“老大哥”义务帮购车票3万张

  战士们回家,张青叶会到火车站为战士们送行。(图片来源:中国铁路微信公号)

  家属来探亲,只要有时间张青叶就会陪同战士一起去接站。(图片来源:中国铁路微信公号)

  拿到春运车票后,老张赶紧把票送到哨所战士的手中。(图片来源:中国铁路微信公号)

  他叫张青叶,曾是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的边防战士,脱下军装后做了一名汽车司机。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边防部队的官兵们都会竖起大拇指。每年春运的时候,张青叶都要奔波绥芬河深山里的部队和火车站之间,帮助部队官兵购票、取票,这一帮就是28年,先后为官兵们购票3万余张,接送来队家属1200余次。这期间,他不但一分钱没赚,有时还往里搭钱。

  这些年来,张青叶被问到最多的就是:“你图啥?”他总是那句话:“咱要对得起自己穿过的这身军装。”

  爱心妈妈27年养育数十名孤残儿童

  从1990年收养第一个孩子至今,黄秀华已陆陆续续收养过数十名弃儿。这些孩子中有的还不会站,有的还不会走,有的还不会说话。每天,房间里的孩子们躺的、卧的、爬的、跳的,不是这个哭,就是那个闹。黄秀华一会儿抱抱这个、一会儿摸摸那个,对每一个收养的孩子都视如己出,付出自己全部的心力。

  每年过年,黄秀华都争取给孩子买上一件漂亮的新衣;每一个孩子生日,黄秀华都记得清清楚楚、提前准备。花开花落,春夏秋冬,27年过去了,黄秀华为了照顾这些孩子,常常睡不了安稳觉,吃不了安心饭。

  因脑梗记忆力衰退,如今的黄秀华已记不清收养孤儿的确切数目了。这些孩子或被陆续领养,或已结婚生子,至今只有黄唯和余萍仍留在她的身边。

  “长江守护者”:有人落水就要救

  生活在朱沱江边的温叙华,今年61岁,因为过人的水性,多次救起落水者。在江边落水的人有各种原因,可无论何种原因落水,无论什么季节,温叙华总会在发现的第一时间跳进长江,将他们救起。

  对于救人,温叙华已经有了自己的经验,救女性一定要从背后去救,落水者都比较惊慌,如果正面迎过去,落水者有天然的求生欲望,会拽着身边的所有东西,很容易导致救援失败;救男性直接拉手臂;救小孩子就直接抱起来。

  “我从小生活在这里,熟悉水性,有人落水,我肯定冲上去,生命最大。”他说,“我只要生活在江边,长江的维护、救援就一定会做下去,即使我自己动不了了,也会交给下一代。”

  (综编/张明宇 根据新华社、成都商报、重庆晚报、西安日报等媒体报道整理)

标签:温暖;好人;爱心 责任编辑:吴盈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