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12月30日电 (记者王沛)岁暮天寒,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的大棚里却绿意盎然。村委委员徐凤杰喜上眉梢:以前天天羡慕别的村,房子大、收成多,现在俺们村子靓、产业旺,成了被羡慕的对象。
松兴屯村距离高密市23公里,是四镇交界处。村民徐林收虽多年在外经商,但乡情浓郁。2006年起,他自费给村里硬化路面、安装太阳能路灯。“这几年路通了,村民的心顺了,气旺了,大货车摩肩接踵,财气也聚起来了。”72岁的老党员徐林义说。
2011年村两委换届,徐林收高票当选村支书,他说,“作为一个党员,自己富了不算富,老少爷们都富了才算富。”
农民要幸福,致富是关键。松兴屯村家家户户两亩地,种植小麦玉米,温饱不愁,但致富仍有困难。2012年,村干部一合计,必须转型升级,发展高效现代化农业。于是,徐林收打起了土地流转的算盘,全面盘活土地资源,规模化种植,提高收益。
把地交出去,俺靠啥吃饭?农户心里难免犯嘀咕。徐林收带着村干部天天往老乡炕头上坐,掰着手指头算收益账:每亩1200元的土地流转费之外,农民可以到园区打工,再挣一份钱,而且合作社的大棚全部免费让村民承包。
“咱以党组织为纽带,成立合作社,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市场销售,发展水肥一体化,实行‘保底+分红’的分配方式,提取20%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服务、维护、物业等,其余80%全部装进乡亲们兜里。”徐林收说。
最终,村里搬迁复垦后的1600亩地,实现了100%流转,其中900亩大棚葡萄,700亩大棚蔬菜水果。村民徐凤洲承包了100亩葡萄大棚,“现在一年纯收入几十万元,咱也富起来了!”
日子红红火火,松兴屯村的文化生活也五彩斑斓。整齐的新房外,核心价值观主题街区和党建文化街区环绕其间,文化宣传板随处可见。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一应俱全,党员活动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常常座无虚席。
松兴屯村以党建为引领,环境与文明互动融合,用环境改善促进乡村文明提升,用文明提升反哺村里环境。今年,松兴屯村获得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
- 蝴蝶兰、仙客来、杜鹃......鲜花展销迎新年
- 【学思践悟十九大】第一书记讲好故事⑥|驻村女书记立誓不当走读生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 【领航新征程】国产航母,这里的党旗分外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