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生,69岁,在故宫工作40年,曾担任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负责180多万件文物的保管、征集与核查,人称“大内总管”。
2017年12月3日,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让梁金生从文物的背后走到了前台。
兄弟姊妹5人 名字串成了国宝南迁西移路线
梁家和故宫的渊源可上溯五代,梁金生的高祖父、曾祖父都是清朝宫廷的画师,到了爷爷梁廷炜担任画师的时候,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被逐出宫,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梁廷炜从画师转为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
1931年日军侵华,为了保护百万件国宝不被日寇洗劫,故宫人决定将包括石鼓在内的一万三千多箱文物迁移到安全地区。从此,被指派押运文物的梁廷炜和家人一道,开始了国宝南迁西移的长途跋涉,辗转大半个中国,历时十六年。在文物迁移的过程中,梁金生兄妹五人相继出生。
梁金生:到了峨眉以后就生下了我哥哥,当时我爷爷觉得起名干脆就以文物南迁地点来起,所以他就叫梁峨生,我们家又到了乐山生了我姐姐,乐山古代叫嘉州,所以她叫梁嘉生,抗战胜利以后,这批文物陆陆续续又回了南京,这就有了我,过两年又有我妹妹叫宁生。
张国立:宁是在?
梁金生:江宁。
张国立:江宁知府,说的就是南京的事。
梁金生:我父亲他们又把这些古物运回北京以后,有了我弟弟,北京,燕,我弟弟叫梁燕生。
为运送国宝 一家人被迫分离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廷炜一家人随着文物从四川回到南京,就在大家期盼着能早日返回北京时,国民党当局因大势已去,决定将南京的部分故宫文物分批运往台湾。1949年初,梁廷炜作为第二批运台文物的押运人,押送着1600多箱文物离开了大陆,他走时带走了梁金生的奶奶和两个叔叔,以及哥哥梁峨生,一家人从此分隔两地。梁金生的爷爷奶奶1972年在台湾相继离世,没能踏上回乡的路。
记者:再见是哪一年了?
梁金生:就是80年代了,1987年1988年。
记者:快40年了。
梁金生:对,这是我们兄弟5个,两岸都可以通航了,就那个时候回来的。
追随祖辈父辈 进宫40载
梁金生爷爷前往台湾的那一年,父亲梁匡忠奉命留在南京看管没运走的故宫文物。解放后,梁匡忠和其他故宫的工作人员一起,将暂存南京的大部分文物运回北京。梁金生长大后,赶上了文革,因为“海外关系”,他被下放到内蒙古通辽的一个牧场,先是干农活,后来教书,一待就是11年。1979年,知青大返城,31岁的梁金生重新回到北京,选择工作时,他只想和祖辈父辈一样。
记者:那您没犹豫?
梁金生:对,反正我就是想来故宫。
记者:为什么?
梁金生:那个时候我就想,也是因为和故宫的情结。
梁金生进入故宫工程队工作,5年后调入故宫保管部。保管部是爷爷和父亲都曾供职过的地方,即使日常的工作,梁金生也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在里面。
1984年以来,梁金生担任过保管部总保管组副组长、组长、保管部副主任、文物管理处处长等不同的行政职务,他的工作范围已经超越了梁家的上两代人,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故宫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文物清理。
2010年12月,梁金生完成了最后一项验收报告的审核,故宫有了建院以来藏品数量上第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数字,1807558件(套),历时7年的文物清理结束,梁金生写了10万多字的验收报告。在他看来,这是他一生中为故宫所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
记者:多少件一共?
梁金生:180多万件。
记者:那您都经手了?
梁金生:对,他们报告我都一篇一篇看,一个数字一个数字统计。
故宫博物院从建院之后就着手追回散佚文物,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加大了追回散佚文物的力度,通过征集、收购、参与拍卖等各种手段,让故宫的文物“回家”,然而至今仍有大量的故宫文物仍然不知所踪,这也成为梁金生心中一个未了的心愿。早在2008年,梁金生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他离不开故宫,故宫也离不开他,他一再被返聘至今。
记者:您做的这件事,几十年文物对您是什么?
梁金生:对我来说,我觉得分不开了,要说高点,生命里的一部分。要把这些东西做好,要管理好,这才能对得起后人,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后半辈子我想完全交给故宫,只要他们用我,我就不遗余力奉献我自己的力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