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到2017年底,我国贫困人口减少至3000万左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
专家建议,未来几年的脱贫攻坚应坚持现行标准并保证在这一标准下脱贫的质量和可持续性,要做到短期和长期帮扶相结合,加强扶志扶智与考核监督,重视村级以下社区建设等。
2017年11月3日,河北饶阳县北岐河村扶贫创业基地服装加工厂技术人员为工人进行技术培训。 新华社 图
问 过度帮扶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记者:怎样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我国现行的扶贫标准是收入稳定超过贫困线,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这个标准是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的,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国力。
调研发现,当前一些地方有盲目提高扶贫帮扶力度的倾向。例如,一些地区的贫困户上各类学校都不需要花钱,一些地区的贫困户看病基本不花钱。过高的资源投入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不仅超过农村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还会激化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人把当贫困户当作一件光荣的事情。未来几年的脱贫攻坚,应该坚持现行扶贫标准并保证在这一标准下脱贫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华中师范大学减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陆汉文:按照现行标准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成果,也是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地区,相关责任主体为按期完成任务,降低脱贫标准,甚至采取玩数字游戏搞算账脱贫,或者为贫困户提供短期增收渠道及大力度政策红包追求“短脱”。
一些贫困发生率底、脱贫难度小的地区,为充分利用脱贫攻坚期内中央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和扶贫资源投放力度这个“历史机遇”,产生了提高扶贫标准、趁机解决其他问题的内在驱动力,比如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提高建房面积与标准等。
问 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难在哪儿
记者:目前,脱贫攻坚还存在哪些困难?
汪三贵:深度贫困地区,多是地理位置偏远和发展程度低的民族地区,致贫因素复杂。一些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发生率到现在还超过20%,未来需要降到脱贫退出要求的3%以下,是个艰巨的任务。
一般贫困地区还存在一些特殊类型的贫困人群,脱贫难度也很大。比如,严重缺乏内生发展动力的懒汉,这类人全国各地都有分布。现在地方政府对这类人普遍没有有效的扶持方法,而且基层干部群众多数还反对扶持他们。如果没有上级的干预,村里在建档立卡时都倾向于排除这类人。
考核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过于频繁,有的县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被各种检查和考核多达14次;二是标准不一,不同的部门检查和考核后提出的问题可能出现矛盾,让基层无所适从。
陆汉文:目前脱贫攻坚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形成稳定脱贫的发展能力难,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难。要未雨绸缪防范两类风险:一是通过系列超常规举措,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摘帽了,但缺乏可持续性,脱贫攻坚期结束后又大量返贫。另一个更大的风险是,一些贫困户放弃其原来的谋生渠道,转而经营缺乏市场发展潜力但有巨大政策红利的扶贫产业,脱贫攻坚期以后,这些产业发展不可持续,他们与其他群体的发展差距可能会进一步增大。
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缺乏主要有4种类型:一是生活在疏远物质财富的群体性文化中,甘于贫困,这在一些相对封闭的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较为常见;二是生活目标模糊,主要是没有配偶、子女的人群,他们没有个人认为值得奋斗的目标;三是发展信心缺失,主要是在发展竞争中被边缘化的人群,他们觉得个人再怎么努力,也摆脱不了落后的命运,于是干脆听之任之,自我边缘化;四是福利依赖,即“等靠要”思想严重的人群。解决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关键,还在于村级以下社区的组织化功能,而强化村级社区的组织化功能是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问 扶贫先扶志,抓手有哪些
记者:面对现有的困难,未来应该如何发力与解决?
汪三贵:首先,要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通过更加便利的交通和通信来缓解地处偏远对发展的不利影响。其次,要大力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改善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提高儿童和成人的教育水平和素质。再次,要进行文化建设,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改变不利于发展和脱贫的意识和观念。最后,要短期和长期帮扶相结合,短期内为重点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各种转移性收入会占很高比例,但长期则需要重点解决发展动力和能力不足的问题,更多地通过产业发展和稳定就业来解决收入问题。
对于丧失内生发展动力的贫困人口,扶贫首先要扶志,帮助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正确观念。对一些生活条件很差的贫困户,要进行各种形式的精神帮扶,如把要求他们改变习惯和行为作为帮扶的前提条件,让他们参与各种扶贫项目,边干边学,边干边增强信心。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和帮扶责任人做更加细致和耐心的工作。
在加强考核监督方面,一是要精简和合并各种考核监督,减少次数,让地方政府集中精力实施各项精准扶贫政策和措施。二是要加强培训,让参与考核评估的人员充分理解脱贫攻坚的目标、标准和政策。三是要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估方法和机制,减少随意性。
陆汉文: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都需要把村级以下社区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环节,提升社区凝聚力和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
具体途径包括加强基层党建,在贫困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面向城镇退休教师、医生、科技人员和文化艺术工作者,公开招聘带有志愿属性的社会工作者,以此构建社区社工支持体系,让专业社工在重塑社区文化和价值取向方面发挥导师功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集体经济的发展破解生活目标模糊、发展信心缺失、公共物品短缺等困境。充分依靠老年人协会、妇女协会、农民合作社、红白理事会等各类村民组织,让这些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念逐渐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促进村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嬗变。
把村级社区的凝聚力、组织力问题解决好了,以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为根本保障,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为基础,以大扶贫格局为依托,推动政策和资源向特定贫困群众和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强化精准施策,加强考核监督,深度贫困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原题为《脱贫如何不降标准不吊胃口》)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