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天下为公的天下情怀
2018年01月31日 06:12: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李 贞 李京泽

①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接手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耀眼明珠。

  帕诺斯·托马达基斯摄(新华社发)

  ②2017年12月28日,在利比里亚蒙罗维亚,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医疗人员为儿童做口腔检查。

  赵小新摄(新华社发)

③2017年11月8日,中国维和部队在黎巴嫩南部黎以边境“蓝线”附近扫雷作业。

  董永康摄(新华社发)

  ④中国机械设备制造商广西柳工收购波兰HSW公司工程机械业务单元,改变了后者连年亏损濒临破产的状况,并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曾荣获波兰全国最佳雇主奖。

  新华社记者 陈 序摄

  一年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和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两场历史性演讲,向世界描绘一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美蓝图,产生了强烈反响、意义深远。在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看来,中国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被提及6次。这一理念是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的结晶。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背景是什么,中国是如何践行的,未来又将会给世界带来何种影响?

  共赢共享共繁荣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这是全世界全人类都在关心的重大问题。对此,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进行过重要阐述,形成了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

  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从此,“命运共同体”便成为了一个关键词贯穿于习近平的外交活动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57个国家及主要国际和区域组织。中国同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实现了对世界各个地区、不同类型国家的全覆盖。

  2017年初的世界,正处于关键当口:开放与封闭、合作与对立、前进与倒退等各种力量交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化遭遇逆风,不确定性如浓雾般弥漫全球。人类社会何去何从?习近平主席的阿尔卑斯之旅,备受期待。

  2017年1月17日,达沃斯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为世界经济走出迷途“把脉开方”,为处在十字路口的全球化进程指引方向。容纳1700人的全会厅座无虚席。演讲结束时,观众起立致敬,掌声经久不息,饱含对这位中国领导人深邃思考的认同与赞许。

  2017年1月18日,在日内瓦万国宫“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上,习近平在演讲中掷地有声地表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表现,使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同年11月,第72届联大负责裁军和国际安全事务第一委员会通过了“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进一步切实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两份安全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再次载入这两份联合国决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然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中国方案引领全球治理新秩序。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赞同中国所倡导的理念,他说:“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而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你好我好大家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未来世界要如何更好地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给出的“中国答案”。

  中国人自古便推崇一种“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达则兼济天下”的胸襟气度……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主张天下为公,推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里已经蕴含了丰厚的“命运共同体”基因。

  在新时期,中国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追求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关于命运共同体的传统理念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中国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促进世界和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参与并推进全球治理。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也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期待。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

  中国好,世界才能更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成立亚投行、派出维和部队、支持非洲建设,将共赢共享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丰富的参考案例。

  以亚投行为例,成立两年多来,它的融资项目点亮了各方发展繁荣的大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2016年8月,亚投行首批投资项目之一,巴基斯坦M4高速公路绍尔果德至哈内瓦尔段项目正式开工,将为当地建设一条全长64公里,双向四车道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该项目已为当地提供了约700个就业岗位,有助于改善民生,并将为当地创造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17年1月,亚投行与阿曼杜库姆经济特区管委会签署贷款协议,将向阿曼提供2.65亿美元贷款,用于杜库姆港商用码头终端建设项目,期限20年……目前,亚投行参与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数达到24个,涉及12个国家,贷款总额超过42亿美元。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昨天在本报发表署名文章强调,亚投行是中国领导人在新的国际历史时期提出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这个具有21世纪治理架构的、新颖的国际多边开发机构,体现了中国的发展理念,融入了中国的发展经验,闪烁着中国的时代精神。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五个要点,来系统阐明了应该怎样构建这样一个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将以实际行动,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人类持久和平、发展和繁荣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交相辉映。

标签:人类命运;马达;中国;共同体;习近平;共赢;命运共同体 责任编辑:蒋敏华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