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8%受访者加入了家庭微信群
现如今很多家庭都建立了微信群。有的家庭微信群内互动频繁,有的则寂静无声。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8%的受访者加入了家庭微信群,65.6%的受访者在家庭微信群中活跃,66.7%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微信群能促进几代人之间的交流。
受访者中,00后占1.0%,90后占29.7%,80后占50.5%,70后占14.5%,60后占4.0%。
北京某高校研究生徐雅昕有两个家庭微信群,一个是大家庭的群,另一个是她和表姐、表哥的小群。“建大的家庭微信群时,我们还讨论过起什么名。刚开始用‘相亲相爱一家人’,我姑姑觉得这个名字有点普通,大家讨论后改成了‘徐府记’”。
庞泓圣在上海从事金融工作,他也有两个家庭微信群,一个是大家庭的,有30多人,另一个是自己和父母的。在微信群,庞泓圣除了和家人联系,还了解老家的新闻。
调查显示,93.8%的受访者加入了家庭微信群。讨论家庭轶事是受访者家庭微信群的主要活动(60.4%),其他还有:了解家人近况(59.7%)、健康安全提示(39.4%)、抢红包(38.7%)、转发时事新闻(38.0%)和求赞投票(11.3%)等。
徐雅昕说,她的姑姑会在家庭群中分享自己的摄影作品,转发各种安全提示,而她很少主动在群里说话,“还是感觉像当着很多长辈的面一样,挺拘束”。
调查中,65.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家庭微信群中活跃,25.1%的受访者活跃程度一般,9.4%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在家庭微信群中不活跃。
具体到在家庭微信群中的表现,51.4%的受访者会询问家庭成员近况,嘘寒问暖;45.6%的受访者会主动分享所见所闻,积极参与讨论;32.1%的受访者会科普知识,转发辟谣信息;29.2%的受访者会不断寻找话题,活跃气氛;23.2%的受访者直言自己是家庭群中的“捧场王”,随时回复成员消息;15.0%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是“潜水党”,几乎不主动发言。
徐雅昕最怕全家人在群里讨论自己的个人问题,对于长辈转发到群里的虚假养生信息,她有时也会觉得尴尬。“我们做小辈的如果在群里当众指出来,会让长辈脸上挂不住,后来我们决定私下告诉长辈个人”。
调查显示,家庭群中最容易让受访者感到不舒服的三种信息是:小道消息或不实消息(38.8%)、询问成绩或工作情况(38.7%)以及求投票或点赞(30.4%)。其他还有:催婚催子(29.3%)、心灵鸡汤文章(28.9%)、频繁晒照片(21.4%)和公开反对其他成员的言论(14.4%)等。
调查显示,66.7%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微信群能促进几代人之间的交流,11.9%的受访者认为不能,21.5%的受访者觉得说不好。
庞泓圣说,自己的家庭群偶尔会被各种拼团、投票信息刷屏,但他觉得总体上家庭微信群方便了家人之间的沟通。“我妈妈之前不用表情图,后来她收藏了很多我发给她的表情,再用到家庭群里去,感觉很有意思”。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